草微堂

藥山有路勤為徑,醫海無涯心作燈
正文

談免疫,疫苗和肝炎(一)數字後麵的數字

(2011-11-16 00:24:34) 下一個

肝炎疫苗有效率有很大蒙蔽性。

實際上,大多數人可以靠自體免疫控製或消滅乙肝病毒;但是有些人可能缺乏針對肝炎病毒的抗體,所以難以控製和消滅病毒。

第二種人群是高危人群,可能也是疫苗無效人群。

嚴格來說,接種疫苗或者接觸病毒,並不能使人“產生”相應抗體,隻是激活擴增原有分泌這種抗體的細胞。特異性免疫是後天獲得性免疫,這個過程完成後,每個人所能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是固定的,以後隻是特異性擴增。如果一個人本來沒有針對乙肝病毒的抗體,接種免疫永遠無效。

因為“實際上,大多數人可以靠自體免疫控製或消滅乙肝病毒”,不可以推斷“不要打疫苗”。首先,大多數是多少?剩下又是多少?按比例說,10%是少數,13憶的10%哪?一億人算不算人多?再者,你怎麽預知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難道統統感染一遍試試?乙肝疫苗是用來預防,不是治病,怎麽可以等有過感染再用?這裏隻是借用這些數據估算疫苗效益。

為什麽說關於疫苗效益的數字有誇大不實之嫌?

1。假設注射疫苗總人口是10000,乙肝發病率是5%,疫苗有效率是90%(抗性),那麽注射疫苗在理論上挽救了多少乙肝患者?

10000(X)90%(X)5%===450人

2。實際上,肝炎發病率5%隻是一個平均值,是假設所有注射疫苗人群感染率相同。這個假設成立嗎?

抗性高的人,感染率地;抗性低的人,感染率高,這是沒有爭論的。

抗性高的人,對疫苗反應也好;抗性低的人,對疫苗反應也差。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這10000人按對疫苗反應不同,分成兩組:

A組:疫苗接種後有抗性,10000(X)90%===9000人

B組:疫苗接種後沒有抗性,10000(X)10%===1000人

這兩組人群,如果都沒有接種疫苗,感染率不同,B組高於A組

3。如果假設B組感染率是A組的四倍,如果X代表A組感染率,則B組感染率為4X

可得如下公式:9000(X)X + 1000(X)4X ===500

       X ===5/130

疫苗的實際效率:

       10000(X)90%(X)5/130 ===350人

也就是說:在10000人注射疫苗,如果考慮人群抗性差異,挽救的可能肝炎患者是350人,不是宣稱的450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