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一種化學物質的含量高會導致童年時期經曆過創傷或逆境的人產生抑鬱和自殺念頭。
這一發現為研發一種抑製SGK1化學物質的新型抗抑鬱藥鋪平了道路,或許能更好地幫助那些童年時期被忽視或虐待的人。約60%被診斷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美國成年人和三分之二的自殺未遂者都經曆過童年逆境或創傷。
“目前的抗抑鬱藥物對有童年逆境史的人通常效果較差,而這類人占了成年抑鬱症患者的很大一部分,”該研究負責人、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外科醫學院精神病學係臨床神經生物學助理教授克裏斯托夫·阿納克爾(Christoph Anacker)說道。 “我們研究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它提升了快速開發新療法的前景,因為SGK1抑製劑正在針對其他疾病進行開發,並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篩查工具,以識別高風險人群。”
這項題為“海馬 SGK1 促進抑鬱症易感性:早期逆境、壓力和遺傳風險的作用”的研究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早年逆境引發的抑鬱症有所不同
童年逆境——從不正常的家庭成長到身體虐待——是成年後患抑鬱症的最強預測因素之一。
雖然SSRI類抗抑鬱藥物對許多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有效,但它們往往無法幫助經曆過童年創傷的患者。 “這表明,導致抑鬱和自殺傾向的生物學過程可能與童年壓力較小的人有所不同,”阿納克說。
大約十年前,在尋找潛在機製時,阿納克和他的同事發現,未接受藥物治療的抑鬱症患者血液中 SGK1(一種因壓力而產生的蛋白質)含量較高。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自殺身亡的成年人大腦中這種化學物質的含量較高,其中經曆過童年創傷的患者的大腦中這種化學物質的含量最高(可達其他自殺身亡者的兩倍)。他們還發現,早年經曆逆境且攜帶導致大腦中SGK1增加的基因變異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更容易患上抑鬱症,這表明這種化學物質是抑鬱症和自殺行為的催化劑。
一種新的抗抑鬱藥?
阿納克表示,根據該研究在小鼠身上的發現,抑製SGK1的藥物或許能夠預防或治療童年創傷患者的抑鬱症。在這些實驗中,將SGK1抑製劑注射到血液中,可以抑製處於慢性壓力下的小鼠出現抑鬱行為。
SGK1抑製劑目前正在房顫和其他疾病患者中進行測試,Anacker團隊目前正計劃開始在患有抑鬱症和有童年逆境史的患者中測試SGK1抑製劑。該研究還表明,患有抑鬱症和早年生活創傷的個體可以接受基因篩查,以確定他們是否最有可能從SGK1抗抑鬱藥物中獲益。
阿納克說:“我們迫切需要識別和治療那些在早年經曆逆境後患上抑鬱症和自殺風險最高的人,而 SGK1 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探索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