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交和軍事相矛盾的抗美援朝

(2012-03-01 06:25:54) 下一個

外交和軍事相矛盾的抗美援朝

 

杜好書

 

19501128日,中國軍隊第一次在朝鮮攻擊美國軍隊後數天。美國杜魯門總統和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政策性的決定:1)避免世界大戰,打中國就會陷入蘇聯設的陷阱;2)進行有限戰爭;3)找到一條能夠守得住的戰線,就守在那裏。

美國國家最高層的文職領導,由於眼界較寬,關於蘇聯原子武器的發展狀況有比較高級的情報來源,對於歐洲爆發全麵戰爭可能產生的後果有更全麵的估計,因而,他們對於當時的現實情況和責任也就有一個清醒得多的認識。在他們看來,即使能在朝鮮取得戰區司令所追求的那種勝利,也會因此在其他地方背上過於沉重的負擔。 朝鮮戰爭再一次地鞏固了軍人聽從於文官的理念,還開始了美國的有限戰爭。

那時美國在遠東的最高長官是麥克阿瑟。他是個立了很多戰功的軍人,尤其成功率隻有五千分之一的仁川登陸,反大敗為大勝,給了他過分大的聲與。

他的為人有很多缺點,比如,對自己討厭的事實將信將疑或置之不理的弱點,在麥克阿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一個天生的唯我獨尊、對自己的判斷過於自信的人在別人都錯了的時候,他往往是正確的。有些人認為,想要勸阻這樣一個人,不僅徒勞無功,反麵會使他更加固執而狂熱地一意孤行,以此來回敬對他的批評。麥克阿瑟動輒壓製批評他的人,斥責他們根本不懂得東方人的思想,而他自己在判斷敵人意圖時,卻完全誤入歧途。麥克阿瑟對於事物的判斷有時不僅僅憑主觀的想象,他還以對情報的錯誤分析為依據。你看他和毛澤東有多像!

1951-3-24 麥克阿瑟對中國宣稱,中國不肯和談的話,全麵打中國。這是他未經總統授權做的。後來在參議院聽證會上,當就麥克阿瑟的整個方案進行辯論時,參議員,後來的美國總統約翰遜向麥克阿瑟將軍問道:“..設想我們采納了你的方案,中國人被趕回到鴨綠江對岸,但他們仍然拒絕簽訂一項條約和達成一項有關他們未來命運的協議,那麽,屆時你將采取何種對策?麥克阿瑟根本提不出任何方案。他隻是說,他認為那不過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假設。

他們退了回去,約翰遜參議員追問道,我們將采取何種行動?”“我認為他們不可能繼續處於交戰狀態,麥克阿瑟答道。

1951411杜魯門總統撤了麥克阿瑟將軍的職務。為什麽?正如馬歇爾將軍說的要說有什麽新奇的並使我們必須罷免麥克阿瑟將軍的事情,那就是一位局部地區的戰區司令公開地對美國的對外政策表示不滿和反對,這種情況確實是前所未有的。()……發展到與美國的既定政策如此格格不入的地步,以至於是否還應當允許他繼續行使一個戰區指揮官通常所擁有的那種作出決定的權力都成了很大的問題

讓我們把這段曆史洋為中用地來對比毛澤東的抗美援朝。

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把金日成的軍隊打得無法招架,要請中國出兵或者流亡中國時,中共和毛澤東應當怎麽做呢?

毛澤東打他自己的小算盤,為了討斯大林的信任,去“抗美”是“好處極多”。但他沒有杜魯門那樣的全局眼光,沒有杜魯門那樣的既定方針。

中共政治局也沒有問一問,設想我們去抗美了,美國人被趕回下海了,但他們仍然拒絕簽訂一項條約或者協議,那麽,屆時我們將采取何種對策?

朝鮮三麵是海,強大的美國海軍到處可以進犯。中國有海軍去對抗嗎?就是有海軍,也應當先用在台灣上。中國派大量軍隊沿著朝鮮的海岸保衛它?可能嗎?誰來出錢?斯大林很可能就想到這些,他才不肯踏入這個泥水坑裏去了。

中國那時候的總路線應當是,在和平的情況下醫治長年戰爭的創傷,發展經濟,讓人民生活好起來,讓人民說共產黨來了真好。就是台灣也應當放在這個總路線下考慮,盡可能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那時蔣經國是派了陳毅大嫂的哥哥李次白到上海來找陳毅試探構和的可能,陳毅不予考慮,還把來使抓了去坐牢。恐怕他也沒有報告毛澤東。陳毅當時說,“讓台灣爛下去”恐怕也是毛澤東的思想。

希望將來的曆史學家們證明我的猜想是對的。1949-1950年期間,毛澤東在做的事,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毛澤東那時沒有能力來想中國該怎麽走。他當時也沒有時間去想,因為他的體製決定了大事小事都得他來批。

朝鮮戰爭裏,毛澤東的外交和軍事相矛盾的做法,從根本上講是,就是毛澤東沒有一個總路線。打的是小算盤。

為了中國軍隊的初戰必勝,就要引誘聯合國軍深入到北朝鮮北部山區,以便善於山地伏擊的誌願軍獲勝。因而必須製造朝鮮北部軍力空虛的假 象,所以,中國當時刻意掩蓋自己即將出兵朝鮮的戰略意圖,有意不派象征性先頭部隊到北朝鮮。這個誘敵深入所作的戰略欺騙是成功的,但政治上是大失策的。

 

但是,由於不願派出象征性部隊,這一做法抵消了中國警告聯合國軍止兵於三八線的外交努力,英國學 者傑拉德·西格爾也持此看法。如果當時中國公開地向北朝鮮派出先頭部隊,會為中國爭取加入聯合國以及阻止聯合國軍於三八線的努力增加不少份量,也許中國和 聯合國軍就不一定會直接交火,雙方可能以三八線為界各自停兵。可是當時中國為了軍事目的而實行的戰略欺騙造成了西方國家的錯覺,它們以為,既然中國並不向 北朝鮮派出象征性部隊,那麽中國在外交上警告聯合國軍不得越過三八線就隻不過是一種恫嚇和虛張聲勢而已。

 

毛澤東打他自己的討好斯大林的小算盤。中國軍隊也有小算盤,可以趁戰爭的機會,從老大哥那裏拿到新武器,部隊輪流到前方去,輪流地換裝備。他們以為老大哥的武器一定是不要錢送的。那知道毛澤東在沒有得到斯大林軍火不要錢的承偌前,就答應出兵去打了。打了後,又不好意思要斯大林追認軍火是不算錢的,想當然地以為斯大林不會要錢的。毛澤東真天真啊!

 

1950-12-30 1951-1-8誌願軍第三戰役,占領漢城,推進到37線。

 

彭德懷本欲挾第三次戰役勝利,向敵方提出舉行停戰談判的要求,如果當時能按照彭德懷的意見開始談判,也許中國獲得的利益比後來實際得到的還要多,甚至可能創造攻占台灣的條件。然而,當時毛澤東看到誌願軍進展順利,就想進一步擴大戰果,以為誌願軍能夠迫使聯合國軍在戰敗或劣勢的地位下坐到談判桌前來。這樣,中國政府提出了四項強硬的停戰談判先決條件:外國軍隊撤出朝鮮、朝鮮人民自決內政、美軍撤出台灣、聯合國接納中國。其意圖是讓聯合國軍無法接受、從而得不到喘息的機會。這也許是毛澤東外交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敗筆之一。

 

這時候,毛澤東忘記了他的元首職務,去當了中國的麥克阿瑟,也像麥克阿瑟那樣給勝利衝昏了頭腦。中共的弊病就在這裏。毛澤東既是文職的總統又是軍人的首領。他一個人想到哪裏,說到哪裏。中共裏沒有一個約翰遜向毛澤東將軍問道:“..設想我們采納了你的方案,美國人被趕下了海,但他們仍然拒絕簽訂一項條約,那麽,屆時你將采取何種對策?

這裏,我提一個小旁征來議論。那就是Theodore H. White和周恩來的談話。Theodore H. White是美國的政治記者,抗日戰爭時他是時代雜誌駐中國記者,他當年和周恩來很熟。後來隨尼克鬆總統訪華時,周恩來認出他並和他談了話,30年不見麵了,周恩來要從他那裏知道什麽呢?

周恩來問他,朝鮮戰爭前,他通過印度大使傳給美國政府的話,那就是要印度告訴美國,如果美國打過38線,中國不會不管。你知道印度把那個話告訴了美國政府嗎?

為什麽周恩來要問這個問題呢?隔了30年後!

我猜想有二個原因。周恩來當年很清楚,金日成冒險打過去後給打回了原地,中國不去幫他再打,沒有話好說的。這是最上策的事,所以我周恩來當年半夜裏召見印度大使,要他傳話。也許他沒有傳。結果呢,中國賠了銀子折了兵,結果還是停火在38線上,還少了些土地。周恩來很心痛的,麵對著老朋友,又是美國的老牌政治記者,不妨問問看。

還有個原因,朝鮮戰爭期間,彭德懷一個電報來,三天內要送一百萬斤炒米粉,一千個車皮到鴨綠江。那時,東北的高崗是彭德懷的後方,高崗也會趁此為難周恩來。周恩來是難啊,炒米粉是要用煤用電來炒的,是要用火車車皮運了煤去,才能發了電,生產出炒米粉的啊!周恩來這個管家媳婦日子過得痛苦,毛澤東這個公公手一甩,他既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又樂於讓彭高周彼此矛盾。朝鮮戰爭後期,毛澤東也少指示,就是因為他沒有辦法。當時,在空戰中,美軍擊落十架中國飛機,才損失一架。在傷亡上,美軍一個比中國五個。打這種仗,毛澤東興奮不起來,借口國內事多不管戰爭了。

 

如果毛澤東一開始就同意聯合國的提議,美國吃大虧。美國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會使美國在外交上更被動,美國將會從戰爭初期的一呼百應到聯合國軍內嚴重分歧的地步。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正是中國夢寐以求的東西,對此,毛澤東倒並不放在心上。為什麽?希望曆史學家們研究。也希望歌頌毛澤東的人們深思。

 

(寫於2011/12-201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