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理解音樂不容易

(2014-03-20 14:43:53) 下一個
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無線電台廣播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歡樂頌》。
這也許是原因之一,毛澤東的中國音樂界把《歡樂頌》解釋為歌頌勝利的音樂。我這個音樂發燒友,過去也這樣去理解的。

其實大不然。


<Immortal beloved> 是1994年的電影。講貝多芬死後,留下遺囑要找一個女子。電影回顧了貝多芬的一生。電影裏有一段,第九交響樂首演,貝多芬已經聽不到聲音了,他走上台去。回憶他童年時,父親喝醉了回家,拿了棍子上樓要打他,貝多芬從窗爬出去,狂奔。此時音樂是第九交響樂裏的《歡樂頌》。

原來《歡樂頌》可以感受為逃脫災難,災難在身後,越來越遠的感情!我以為這是對《歡樂頌》非常恰當的解釋。


在電影《king’s speech》裏也有一段《歡樂頌》,是國王在克服他說話的結巴的苦惱。 也是逃脫困境的感情表達。

回過來看貝多芬寫第九交響樂的曆史。 那時,貝多芬完全耳聾了,經常性的經濟收入也斷了。貝多芬真到了病貧交加的地步,他沒有什麽勝利可以慶祝。貝多芬是借用了《歡樂頌》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眷戀,在他的一生裏,多少次的困境,他都過來了。 

毛澤東死了30多年,中國的外匯比毛澤東最多的十億美元多了上千倍,中國的大樓,中國的出國人數都比毛澤東時代多了上萬倍。
但,請看看百度知道裏對《歡樂頌》的解釋:
第四樂章一開始音樂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衝破一切枷鎖, 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醜 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歡樂頌》主題 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並且力度和節奏越來越強,形成巨大洪流,勢不 可擋,人們在通往自由歡樂的大路上迅猛前進。 貝多芬則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 歡樂的前提,人們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解放,歡樂不是上帝的贈品, 而是靠人們去奮鬥,歡樂屬於解放了的人們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個音樂進入一個神聖的境界,一切醜惡的東西在思想光芒的 照耀下,無地自容。人類經過自己艱苦的奮鬥,終於得到了解放, 得到了自由和歡樂並終於進入一個神聖的理想世界。 (馬克思〈資本論〉所預見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真是典型的毛澤東時代顧名思義,按需要任意發揮胡說八道的文風。這就是 中國的特色!1942年5月19日,希特勒生日前夕,柏林就演出了貝多芬第九 交響樂以示慶祝。 難道希特勒也要進入共產主義?
 
西方的交響音樂被引入中國,如同馬克思主義一樣,時間很短。根本還沒有吸收 和理解西方音樂,中國的姚文元之流,自以為有了批判的武器,就拿起筆來 批判,拿起棍子來打內行的人。
 
姚文元是個吃文字飯的書呆子。 根據現代大腦的研究,他是用左半腦工作的人, 用名詞來定義用語言來思考的人。右半腦是管音樂美術的。我猜想他的右半腦是 不工作的或者沒有能力去工作的人,右半腦是被左半腦壓抑的人。這樣的姚文元, 看到有人介紹被稱為印象派的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他就寫小冊子來評判了。  中國音樂界裏的人不敢反駁,說德彪西是革命的,推陳出新的等等。  上海音樂界裏有個老革命寫文章說,姚文元對德彪西了解不夠,這麽的文章發表 出來,國外的影響不好。 真是可憐,要用國際影響來阻止姚文元的批判。
 
其實,德彪西是對德國意大利古典音樂作了革命的人。 他的音樂更貼近法國的 語言,或者說法國民族化了的音樂。 我的感受是,德彪西的音樂更接近中國的 民樂,接近中國南方的語言。德彪西的音樂很美變化很多,容易使人進入幻境。
 
理解音樂不容易,理解西方文化同樣不容易。 以詞會意,自以為是,不求甚解, 懶求甚解,自己不檢驗自己的對錯,也聽不得不同的見解。這是中國文化人的 基因,中國文化人的特色。
 
(寫於2012/1-2014/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你的論點不錯,你的論據自相矛盾。意識到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