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考經濟

(2010-12-25 11:14:43)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6889

6月7、8、9號三天是2010年全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簡稱“高考”。每年此時,全國人民總動員,不管家裏是否有應屆考生,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本市就規定:考點附近100米內禁止施工,晚上9:00以後不準裝修、製造噪音等等。

本地的大眾媒體早幾天就開始大規模地報道有關高考的各種新聞。除了較為正統的考點、交通管製等信息,還有各種專家論壇:從如何複習準備,到該吃什麽,怎麽休息放鬆,麵麵俱到,不厭其煩。當然,關於考生情況的社會新聞也是一大熱點。比方說,今早就有關於一位母親癌症晚期的考生的報道。另外,又有“愛心車隊”的出租車司機們在媒體上發表宣言,願意免費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考生提供交通工具,並且表示已經提前“踩點”計時,規劃最佳路線,保證考試當天萬無一失。考點附近的飯店賓館也生意興隆,為送考家長和考生們提供餐飲服務和午休的客房,在火爆的高考經濟中分得“一杯羹”。

中國教改這些年,我的印象是高考的份量有增無減。如今的趨勢是本科學曆已經不希奇,每年報考碩士博士的也大有人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渴望書包翻身,改變命運本也無可厚非。尤其是因為現在就業不易,可以選擇的“鐵飯碗”又是那麽少。不過,近年來擴招的副作用是教學質量的下降,學位“含金量”普遍受到置疑。曾有諷世順口溜曰:學士多如狗,碩士滿地走,博士才能“抖一抖”。

我對國內高等教育了解不深,不過常聽到朋友們抱怨。也常聽說國內高教行業的同行凡有條件,多半送子女出國:一來是為孩子“鍍金”增值,二來也是因為對國內高教失去信心。我總覺得這種現象實在是夠諷刺的。其實,出國也不是靈丹妙藥。且不說外國的“野雞”大學專管“吸金”,孩子去了,本領沒學到,奢侈浪費、互相攀比等等惡習倒“長進”不少。而且有些孩子,據我看來並不適合出國。在國內,有父母老師管教著,還可以算“刻鵠不成尚類鶩”,到了國外,卻不免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