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包子 (zt)

(2010-12-25 11:13:08)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6957



母親遷入新居以後,炊具升級,爆發了自製點心的熱情。我回來之後,她多次提出她的電蒸籠至今尚未使用。父親告訴我,本來她買的是個昂貴的微波爐,可是在廚房裏放置不便,所以決定還是保留原來那個。父親讓她去退貨,不料讓售貨員一忽悠,不但沒拿錢回來,反而加了幾百元,換了一個更貴的電蒸籠。我由此推想,母親急於使用它,大概也有證明物有所值的意思在內。(後來發現父親這是“小說家言”,電蒸籠是別人送的禮物。)

我們是南方人,平日並不擅長製作麵條、包子等麵食。父親又潑涼水,說是店裏買的現成包子又便宜又方便,幹嘛要自己動手。我們隻好說自己動手是生活情趣。要做包子,在我們家還是開天辟地第一遭,所以工具、原料都得特地去買。我從美國帶回家幾小包酵母(active dry yeast),母親在超市買了麵粉、肉糜和蔥薑,卻忘了買牛奶,所以決定動用父親平日喝的高級“有機奶”。可是家裏沒有蒸布這個問題還是難以解決,母親說是可以用薄毛巾試試,我總覺得有點不靠譜。今早母親買菜回來卻變戲法似地拿出一塊蒸布,說是賣豆腐的送給她的。

中午開始和麵,按照配比加入麵粉、牛奶、酵母之後,讓父親勞動,因為吃餃子也一向是他揉麵的。我在一旁指揮,母親評論,父親動手。揉到麵團不黏以後,蓋上塑料薄膜,讓麵團發一下。母親又給一位北方朋友打電話,詢問使用蒸鍋應該用冷水還是熱水,要多長時間等等。一個小時之後,麵團發到原來兩倍那麽大了,冰箱裏的餡料也解凍完畢,母親和我開始做包子。

掀開保鮮膜,母親說,麵團太濕太黏了,因為都沾到薄膜上了。不過我一按,覺得軟硬正好,麵團沾隻是因為薄膜沒讓水分揮發的緣故。果然,做起包子來,麵團正合適。我們做了24個肉包子,12個豆沙包。啟用電蒸籠的時候,第一籠蒸的包子有點緊有點黃,因為沒有二次發酵,讓做好的包子在空氣中再晾半個小時,後麵兩籠就發得蓬鬆了。晚上每人嚐了一個新做好的包子,肉味鮮美,皮子筋道,相當不錯。母親雄心勃勃地說,以後每周可以做一次。

如果大家感興趣,這裏是麵粉和牛奶的配比:5杯半普通麵粉,兩袋牛奶(每袋 235毫升),再加酵母一小包(2 1/4茶匙)。揉好麵之後,蓋上塑料薄膜,醒麵一小時左右,等麵團發到原來的兩倍大小就可以包了。千萬別忘了,包子做好以後要再放半小時再蒸或煎。

後記:昨天又做了一次包子,換了一種麵粉,而且二次發酵,所以做出的包子比較白,發得也更好。母親說,又學會了新本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