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遊姑蘇(下):網師園 (zt)

(2010-12-25 10:56:27)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7384


下午天氣依舊燠熱,我們三個中飯後又向網師園進發。這裏是南宋吏部侍郎史正誌造的萬卷堂的遺址,當時亦稱“漁隱”,元朝曾是佛寺,如今的園林是清朝乾隆年間才建成的,“網師”二字,正扣“漁隱”的舊名。

與滄浪亭相比,網師園規模略大,園中的水麵也開闊得多。其中的假山、遊廊、亭台、天井、殿榭都是江南園林的格局,自不必多說。我知道網師園,因為大畫家張大千和其兄張善子早年曾租用此間(當時是何氏私人園林)隱居作畫。善子擅長畫虎,又愛虎成癖,有“虎癡”之稱。當年張氏昆仲在園內養了一隻小白虎,並合作畫成十二幅以虎為主角的扇麵,號“十二金釵”,用《西廂記》中的豔詞,如“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等來題畫。小老虎很淘氣,有客人來訪會咬破他們的袖子。在他們當時的畫室“大風堂”的堂南天井西牆上,至今還嵌有碎石一方,鐫刻著“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兒之墓”幾字,是張大千書於台北,寄來立碑的。

另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裏麵有個“明軒”(Astor Court),是模仿網師園中的殿春簃建造的。簃是類似於書齋的小屋, 殿春者,春末也,因為書齋外廣種芍藥,春末夏初開花而得名。當初我三天之內連遊兩次大都會博物館,可是因為明軒正在整修,終於還是緣慳一麵。

網師園下午來了好幾撥旅遊團,兩撥是外國人,一撥好像是中國大學生。導遊嘰嘰呱呱用洋文給國際友人講解,父母問我他們的英文怎麽樣,我笑而不答。園內僅有的一家茶室擠得滿滿的,據說蘇州人持老年卡或購買一張期限為一年的園林卡,進這種小園林就可以免費。果然,茶室中打牌、聊天、嗑瓜子的大多是老人。

網師園因為較為開闊,給我的觀感更好。不過不久大雨傾盆,人又多,沒法進茶室,所以我們早早出園,改去水天堂茶館,泡茶、吃零食,坐了一下午。傍晚雨止,我們出門去臨頓路(蘇白叫“倫敦路”)的“啞巴生煎”吃點心。這也是一家連鎖店。記得小時候,祖父居處附近的皋橋頭有一家大觀樓,請的大師傅就是近水台原來的廚子“啞巴”,據說他做出的生煎包子別有一功。曾幾何時,他的名字也成了一種品牌,被人用來開店了。

父母上個月來蘇州探過路,對這家的生煎讚不絕口。不過,這次他們卻表示沒有上次那麽美味,一是包子皮太厚,二是肉餡不夠細膩。我吃著倒還好,包子皮還是鬆脆可口的,上麵也按照慣例撒著蔥花和白芝麻。吃罷飯,我們又去附近的觀前街逛了一圈,看看葉受和、采芝齋、稻香村、黃天源等老字號的門麵,順便在黃天源買了些糯米糍團、金銀團和鹵汁豆腐幹。走到玄妙觀門口已是暮色四合。我們就在樹下的長凳下休息了一會,看看拖家帶口的本地人也是一種趣味。隻是有兩個來招徠生意的看手相、麵相的算命人,有點討厭。

晚上坐火車回家,到家9點已過。這次重遊姑蘇,可以算是父親的懷舊之旅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