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教師培訓班 (zt)

(2010-12-25 10:31:19)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155



學校還有不到兩周開學,按照慣例,新教授本周需要參加兩天的培訓:每天早上八點開始,下午5點結束,吃中飯時還有節目,真是夠緊張夠辛苦的。這本來和我不相幹,可是去比利時開會前,副教務長給我發伊梅兒,讓我和另兩位同事一起,去和新同事們座談一小時 。我們的任務是講講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係。當我回複說自己的情況不夠典型時,“領導”的答複是:“我校沒有所謂的‘典型’”。於是, 我也隻好趕鴨子上架,去胡言亂語一番了。

這個題為“科研與教學”的小組發言和討論定在下午兩點半。主講的兩位同事一位是曆史係的教授B,女,剛過了花甲生日,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她是我校有名的嚴格而又出色的教師,兩年前有專著出版——這是她十五年心血的結晶。另一位是宗教係的教授T,男,四五十歲,最近也有專著出版。和他們比較,我是資曆尚淺的後輩。不過,也許我和年輕的新教師更有共同語言吧,畢竟不久以前我也參加過類似的培訓班。

進門之後,發現今年新教授的人數比往年大減,不知是否經濟衰退的關係。人氣最旺時,我校一年有過20多位新來者,我那一年也來了18位新教授。今年卻隻有十二個人左右,還包括了我係的兩位訪問教師。而且,這些人中,大多數是一年的臨時工,並非日後可以評終身教授的長期工。人群中,除了我係的兩位新老師以外,曆史係的J教授去年來我校麵試時已經結識,我還注意到他身邊坐的是另一張東方麵孔,不知尊姓大名。

我們三人每人預定先講10分鍾左右,然後接受提問,進行討論。介紹我們的時候,主持會議的副教務長非常客氣地說我們三個是把科研和教學之間的平衡關係掌握得很好的教師代表,讓人受寵若驚。同事B首先發言,她言辭風趣,表情活潑,不時引起下麵的笑聲。我的所謂發言就比較平實了,不過是談談自己的經曆和體會:比方說,每天做一點科研,積少成多。或者,要訓練學生尊重教授的個人時間和空間,不能無休止地二十四小時圍著他們轉。我提到寫文章時不要做“完美主義者”,修改文章要適可而止的觀點,似乎讓我的同事們有點吃驚。他們坦白說自己做不到。很慚愧,讓我花15年的時間精雕細刻,目前我也做不到。可能年歲漸長之後,對這些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吧。

下午5:30還有一個酒會,我也去參加,和新同事們又聊了幾句。幾位美國同事提到上午我們的前校長帶他們參觀校舍:“他走得真快呀,我們都好好鍛煉了一下。”我不由失笑。這位老校長每天習慣大早起床,跑步十英裏(16公裏),中午還要遊泳,身體很好。而且,他在任期間大規模的基建項目很多,希望展示給新教師看看,也是人之常情吧。隻是天氣燠熱,在烈日下汗流浹背地走路,的確算不得是享受。

我係今年從早稻田大學來的日文訪問教師是韓國人,老家在釜山。她覺得這個小鎮和她過去習慣的大城市環境相差太多了。因為英文水平有限,她也更關心本校的亞洲教授有多少。當我提到音樂係有另一位韓國教授時,她表現得十分高興。 從南大來的中文訪問教師和她正好相反,英文流利,人也開朗能幹,已經向我打聽買車的事了。隻希望這位日文同事能在這裏過得踏實安穩。對了,另外一位亞洲人麵目的教授是英文係雇傭的代課一年的教授,高中時全家來美,現在研究美國“少數民族”文學,即非裔、拉丁裔、和亞裔的文學。據她說,係裏的同事告訴她一年後她的位子也許會成為長期工。

我的體會,第一年總是比較艱苦的。祝願新同事們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和生活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