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態度的消極作用 (zt)

(2010-12-25 10:30:23)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174


一般的看法,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值得提倡。可是美國作家、政治活動家、維權運動積極分子芭芭拉恩萊克(Barbara Ehrenreich)卻在她的新作《亮點:對正麵思考不屈不撓的提倡是如何損害美國的》(Bright-sided:How the Relentless Promotion of Positive Thinking Has Undermined America)中卻對這種傳統看法提出反駁,大唱反調。

本書的中心論點其實很簡單,作者認為“凡事往好處看”的做法在美國社會和文化中流行已久、影響很廣,已經成為一種強勢的“意識形態”(ideology)。它不但鼓勵人們否認現實、逆來順受、遭遇不幸時歸咎於自己,並且處罰排擠那些“悲觀”、清醒的持不同意見者。而且,作者聲稱,動機不純者提倡“積極的態度”(positive thinking)實際上是為了牟取私利、化解下層民眾的不滿和反抗。例如,美國的“福音傳播者”(evangelist)籍此興建大型教會,獲取大量金錢的支持;暢銷書作者聲稱隻要在自己的腦子裏想象(visualize)成功富裕的生活就能實現夢想,因此熱賣著作;而大公司大財團則一邊大量裁員,一邊又告訴這些資本傾軋的犧牲品不要怨天尤人,隻要“態度積極”,就能改變自己貧窮困苦的生活境遇。

作者從各個方麵論證“積極態度”對美國的危害。比如,乳癌患者群的主流文化無視現實,一味高調,其實是忽視真正無藥可救者的痛苦和一般患者合理的疑慮和挫折感。又比方,那些宣稱僅憑個人想象的力量就可以“魔術般”地發財致富的暢銷書,實際上是鼓勵民眾不負責任地負債消費。大公司、大財團和華爾街整體對“房產泡沫化”的許多警示視而不見,造成的惡果更是有目共睹。最終,作者說,是“積極態度”摧毀了美國的經濟。

我看到這本書純屬偶然,看完之後也並不覺得其中的觀點有多麽振聾發聵,但其中也有幾個看點。一是作者作為一個乳癌幸存者描繪她的親身經曆;二是她把目前流行的“積極態度”的根源追溯到對於早期清教徒禁欲、強調人類原罪的凱爾文主義(Calvinism)的一種反抗;三是她揭露的憑借“積極態度”賺錢的各行各業,比如所謂的“人生教練”、“顧問”等忽悠人的秘訣。

作者最後總結,糾正盲目樂觀的辦法不是悲觀絕望,而是超越自身的局限,清醒地認識現實。她提出幾種情況下所謂的積極樂觀態度無益反而有害:醫生不負責任大而化之、父母不管孩子、大學老師不鼓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開車時馬馬虎虎,並且提倡一種“自衛性的悲觀主義”(defensive pessimism),即,隨時作最壞的打算。這些當然都有道理,但有時卻是知易行難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