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局驚喜:“食品選擇工作坊'(一) (zt)

(2010-12-25 10:29:16)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218



學校的暑假很長,從五月中旬一直延續到八月底。不過,這也是一年中教授們抓緊時間從事科研的好時光。理科的同事們多半一頭栽進實驗室,大幹快上。文科的教授則周遊世界,查資料、做訪談等等。另外,暑假也是學校舉辦各種教學“工作坊”的時間。這個製度不知何時興起,但顯然由來已久。每年四五月教務處會發出通知,征求教授們的建議,讓大家毛遂自薦,提出各種工作坊的議案。如果同事們表達了足夠的興趣(一般 5人以上),學校就會準予舉行,並且提供場所和資金——這包括茶水點心費和參與者的“補償”(compensation)若幹。雖然沒有人會僅為區區每天一百多美元的“辛苦費”本身去參加類似的學習班,可是這種補償製度的存在說明了大學重視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交流乃至整體科研教育社群的建立,它起到的刺激作用不光是經濟上的,還有道德和社會方麵的。

我還是本校“菜鳥”的時候,基本每年暑假都要參加一兩個工作坊,包括“如何批改學生論文”、“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這類微觀實踐型的,也包括“性別研究”、“一年級訓育課”這類宏觀主題型的,每次都能從經驗豐富的同事那裏學到不少本事。今年夏季我又報名參加了“食品選擇工作坊”(Food Choices Workshop),其宗旨是通過跨學科的視角來探討如何教授與食品有關的各類課程。五月學年結束以前的預備會議上,來參加的同事背景五花八門,自然、社科、人文各專業都有,人數也很可觀,可見這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讓我也對這個工作坊更為向往了。

幾番磋商之後,本工作坊定於七月中旬開工,持續一周,時間安排是每天上午9-12點。兩位“領導”一個是化學教授,一個是人類學教授,他們早就給大家發伊梅兒通知,列出每天需要完成的閱讀和討論任務,並且告訴大家還有兩次參觀活動。我大致看了一下,每次上課前要閱讀5篇左右的論文或專著的節選,而且內容涉及不同的專業領域,至少需時兩個鍾頭,準備工作並不輕鬆。不過好在現在是暑假,可以專心致誌地做這一件事,也算重溫美好的學生時代吧。

今天是上課的第一天。雖然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大家都準時出席。化學係的帶頭人還帶了自己烘焙的麵包和麻芬(muffin)小蛋糕和大家分享。據工作坊的兩位主持人說,食品的意義在於分享,所以也鼓勵大家今後自發地帶家裏的吃食來與別人共享。工作坊開始,除了自我介紹以外,主持人讓大家回答的問題是:今天早飯吃了什麽?十二位出席者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些表現出強烈的健康意識,而有的則十分搞笑。一位地理學家、加拿大人說他平時的典型早餐是許多杯咖啡,外加許多枝香煙。可是因為現在家裏有了小孩,他決定要樹立好榜樣,隻是今早勉為其難地吃了“四分之三”個香蕉後,再難下咽其他食品。一時滿室粲然。關於早餐的討論不但為我們開局“破冰” (ice-breaker) ,而且自然地引出今天要討論的主題:“討厭的食物和慰籍食物”。

兩位主持人選定的閱讀資料中討論了辣椒,所以我們花了不少時間討論為什麽有人喜歡但也有人厭惡“火辣辣”的感覺。 有趣的是,主持人別具匠心,首先變戲法似地拿出三種蘸醬讓大家品嚐,隨後要我們填表判定它們的辛辣程度和標明個人的愛好,大有“學以致用”、重視實踐的實證科學之風。接著,化學家祭出圖像、表格,介紹九十年代科學家們克隆出人體中對“辣味”發生反應的細胞以及由此引發的一係列生理學、神經學、化學、生物學方麵的研究。關鍵問題是,既然“辣味”其實是一種“痛感”,為什麽有人卻無辣不歡?地理學家說,有時環境和氣候條件決定當地的飲食習慣,例如四川濕冷,當地人的食物中需要辣椒。心理學家說,這叫“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因為用餐者知道吃辣一般不會有致命的危險,所以可以放心大膽地追求刺激。我們中重視文化影響層麵的,也指出辣椒對於構建文化身份、獲取文化資本的作用:例如嗜辣代表某種地域文化,“不吃辣就不革命”等等。在某些美國男性中間,比賽吃辣也是證明自己男子氣質的重要途徑。當然,對於食品的偏好還和家庭習慣、童年經曆有關。
 
今天課程的下半部分討論的是“胃口”和節食。閱讀資料中談到美國超過60%的人過重(其中30%以上是危險的“肥胖症”患者),也提出一些解釋,例如進化過程中人類始祖需要在體內儲存糖、脂肪,因為這些食物稀少珍貴,有機會多吃可以為日後的饑荒做準備。可是對於“狩獵采集”(hunter-gatherer)文化的研究也表明,並不是所有人碰到機會就都暴飲暴食。相反,由於群居分享的生活方式,人類同時也發展了“抑製胃口”的機製,以便用食物換取群體的和諧生存以及其他非物質性資源。

這引發了大家關於和別人一起吃飯自己會吃得更多還是更少的討論。我們中的心理學家說,實驗證明和別人一起吃飯時,我們不知不覺會模仿參照別人的胃口大小來調節自己的飯量,雖然我們並不見得意識到或公開承認這一點。大家又談到美國文化中特有的“吃到飽”(“all you can eat”)的自助餐,說到美國和別的發達國家(甚至加拿大)截然不同的消費方式和對於個人自由的極端推崇。

今天三個小時轉瞬即逝, 話題有趣, 討論熱烈,氣氛也輕鬆活躍。明天一早我們要去參觀芒桑托(Monsanto)——以美國為基地的全球最大的農業生化種子公司——在本地的分廠,星期四還要去參觀本地一個有機蔬菜農場,然後再回校討論,一定也很精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