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http://www.yayabay.net/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8614上學期獲得校方支持,本學期有幸在人類學係學一門題為“複雜社會中的人種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 in complex societies)的課。開學兩周,讀了一些書,也做了點功課,慢慢也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的感覺是教這門課的同事T真是位負責認真的教授。開學前一個星期就讓學生提前準備不說,而且第一次上課就給出了詳盡的日程表。除了每次上課前要完成的閱讀任務,她還在課上安排了幾個“工作坊”,一步一步地傳授人種研究方法的訣竅。比方說,下周的第一個工作坊就是學習怎麽向學校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從事涉及到“人”(human subjects)的研究。這不象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在美國,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學者從事和真人打交道的研究課題時,都需要遵守各自的“行規”。象人類學,在進行田野工作(field work)時就有一係列的道德規範。首先是不能給研究對象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損害;另外也要盡量回報他們的合作,爭取為他們的社區帶來好處;還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盡可能建立合作的關係,而不是高高在上。我校的規定是,凡從事涉及人的研究課題,要提出申請、經過一係列訓練、由專門部門負責審閱研究計劃,給予批準或拒絕。周一上課時,T就要教大家怎麽提出申請,填寫有關表格。當然,我們同時還要閱讀有關論著,對於人種研究中牽涉到的道德倫理規範問題進行深入、廣泛的討論。
目前閱讀的論文中,吸引我的還有 “怎麽寫田野工作筆記(fieldnotes)”的有關材料。對於人種學研究,我是外行,這些實用的專著對我自己的研究很有幫助。上周參觀小鎮的“農夫市場”之後,老師曾經要求大家寫了一些筆記。不過因為是開天辟地第一遭,我完全是自己摸索。現在看了有關論文,才知道怎麽寫筆記大有講究。比如,人類學家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關係,所以關於這方麵要重點觀察、詳細描述。還有,感官印象(sensory impressions),尤其是最初印象,要趕快記錄下來。至於最初要“描寫”而不是“判斷”被研究者的行為,要盡量沉浸在被研究者的生活模式中,了解他們對於自己生活的認識,盡量找到各種事件之間的關聯和規律,這些自然是人種研究最基本的要求了。
這門課的閱讀任務不算重,可是各種類型的功課很多。老師要求每周至少花兩個小時從事田野工作,每個小時的田野工作還要花兩個小時寫筆記。看起來是一門注重實踐、強調實用性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