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9599根據我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交流合作協議,他們每年除了提供一位日文教師來此幫助我們的日文教學以外,還有一位本科生來交流訪學一年。這個早稻田留學生過去兩年一直是我的同事M指導的,今年因為她休假,這個差事落到了我的頭上。
我校重視本科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指導教授和學生之間的緊密關係。除了“一年級訓育課”(First Year Tutorial),一門幫助新生適應大學閱讀、寫作等學業要求的課,全校學生沒有統一必修的任何課程。這意味著每個學生每學期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願望確定課程。每學期注冊選課以前,他們都要找導師商談、簽字。這個程序對於新來乍到的學生更關鍵,因為他們懵懵懂懂,對於此地的人員和規矩都不熟悉,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自然,對於留學生,和導師的交流更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了。開學以前,早稻田來的這位女生T就來找我討論選課的事。我一看,這是位二十歲不到,長相普通的日本女孩,臉上有不少青春痘,穿著美國孩子愛穿的T恤汗衫和短褲,並不是某些日本女孩子打扮精致或是“非主流”的風格。T的英文口語相當好,比我過去接觸過的早稻田學生高了一個檔次,和教授談話表現得也很自信。
問起T的興趣,她說希望上美國社會科學方麵的課程,不想上文學或者理科。於是我們檢索課表,選出“社會學入門”、“政治學入門”、和社會學係開設的“美國文化的價值觀和信仰”三門4個學分的主課,再加上四門一個學分的小課:寫作、閱讀、唱詩(choir)和爵士鋼琴,一共16個學分。比起本校生來說,她的負擔算輕的。一來這裏大多數學生都會選足四門大課,再加上一兩門音樂或體育的小課。二來T選的基本都是要求最低的一年級入門課,雖然她在早稻田大學已經是三年級學生了。
不料注冊時T沒能進“社會學入門”這個熱門課,於是又回頭來找我,繼續下一輪的搜索。她希望試試曆史或者宗教研究的課,可是和曆史係的教授一談,發現就是“曆史學入門”也需要學生每節課前從事大量的閱讀。她知難而退,改選“西方宗教介紹”,暫時安頓下來。可是一周以後,將近下午5點的時候,她又不期而至,來我的辦公室找我談話。原來她上的三門大課閱讀任務很重,她覺得有點吃不消。她的閱讀課老師建議她少上一門,可是她又對這些課的話題都很感興趣,覺得難以割愛。我的建議,一是如果她實在感興趣,可以再上一段時間,到9月17日退課期限到來時再作決定。二是可以找這些課的任課教授談談,請求他們提供建議,讓她這位外國學生也能跟上班級的進度。T離開我辦公室的時候,神情好像輕鬆多了。
第二天,我校國際學生中心的主任給我打電話,問我是否知道T在學業上的困難,並且說昨天T在她的辦公室大哭一場,簡直象世界末日來臨。我有點吃驚,因為我和T見麵的時候,她雖然憂心忡忡,還算鎮定自如。不過,她當時說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說:“這裏的學生真是太聰明了!上課的時候,我聽他們講話都覺得是享受。”她又說,“這裏的學生真用功啊!吃過晚飯,他們對我說,‘我們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吧。’我根本不懂他們在說什麽。”聽到這裏,我不由問她:“難道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平時不學習嗎?”T的回答也很妙:“你知道,就象中國的大學一樣,進去很難,不過入學以後就沒關係了。隻等畢業以後找個工作就是了。”
的確,比起亞洲高中生“水深火熱”拚高考的情狀,美國的中學生活簡直就是天堂一樣的輕鬆。可是一旦進入好的大學,他們就要“收骨頭”,刻苦向上了,可謂是進來容易出去難。據說我校的學生都以拚命讀書、不吃不睡作為“酷”的標誌,以此自傲。 有位畢業生後來進了哈佛讀博士,他的評語是: 在哈佛拿A比在我校容易多了。T到我校交流一年,難怪要感覺不適應了。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挫折教育”對於T也是一種機遇。她在這裏一年,英文方麵的長進自不待言,對美國文化加深了解、和美國同學以及其他國際學生結下友誼也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能夠體會我校對學業的重視,對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技能、和思維方法的訓練,這些都足以讓人終身受益。更何況,她在這裏選修的課,隻要及格就行了,並不會影響她在早稻田的成績。她除了“正經”的學習,還可以從事體育、音樂、藝術等各方麵的活動,老師同學又都和善關照,實在是學業精進、個人修養提升的良機。去年來的一位早稻田交流學生,就一下子愛上了我們學校,費盡心機今年專為正式生,也從側麵說明了我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