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陵女兒之三:陳懿貞 (zt)

(2010-12-22 08:18:30) 下一個
來源 :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10807



上個月我意外地收到台北“中華民國筆會”的伊梅兒,說是因為要重新出版陳懿貞女士的翻譯作品,希望我能提供她最新的聯係方式。和陳懿貞相識,是因為我曾采訪金女大在美國的多位校友。她在電話中多次耐心細致地回答我的各種問題,2006年在紐約第一次見麵一起吃飯時,她同樣溫文善意,讓我再次領略了金女大校友的風範。

所以,收到來自台灣的這個伊梅兒,我馬上給她打電話,征求她的同意。可是打了好幾次,都有自動回複說該號碼已取消。我又給居住在加州的金女大美國校友會主席打電話,希望能獲取陳懿貞的最新聯係信息,可是也沒人接聽。直到我和另一位金女大校友潘韌秋通話之後,才得知陳懿貞已經在去年過世了。雖說這也算高壽多福者的“喜喪”,可我還是不免興起“故人恰似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的感慨,同時也回憶起她的人生往事。

陳懿貞的父親曾經留美,回國後擔任牧師,她從小上教會小學和中學,又於1941年畢業於金女大英文係。她的最後幾年大學生活是在成都校區度過的,因為金女大於南京陷落前疏散,在1938年搬到華西壩,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才回到南京校區“複員”上課。聽她的回憶,戰時成都的學生生活也別有滋味。首先當然是她們這些“外來戶”得和當地學生、當地人打交道,她們曾經坐滑竿上山,從附近的果園買桃子。那時華西壩在城外,幾個同學也常結伴步行進城看電影、逛商店。“那時沿路有很多茶館,我們走累了就坐下喝茶吃點心。”她記得看到很多穿著長袍馬褂的當地人在茶館談生意,“在長袖管裏討價還價”。某年寒假,有位同學還邀請一位美籍華人體育老師和她們幾個同學去西康家中遊玩,她們見到了大雪山、小雪山等特別的自然景觀,印象深刻。

陳懿貞於1943年來美國留學,在名校史密斯(Smith)女子大學學習英文。她對美國女生的社交才華非常敬佩。當初每個女生宿舍都有一位“母親”(housemother)管理,每天晚飯後半小時是“法定社交時刻”(social time)。這位舍監請大家在起居室喝咖啡,學生們有的彈鋼琴娛樂大家,其餘人輪流坐到舍監身旁,和她閑聊一會兒再離開。“在中國,可沒有學生能和老師那麽平等、隨意、自然地交流。”問她在美國上學時吃些什麽?她說史密斯大學的羊肉讓她無法忍受,每次餐廳供應這個菜她都寧願吃麵包加花生醬。城裏的中餐館也讓她失望。某次去一家粵菜館,老板見她是中國人格外討好,在炒麵上多給了不少“澆頭。”“可我想吃的是米飯。他們隻有‘雜碎’和麵條,那些澆頭的湯汁就是美國人吃的白色肉湯,根本不象中國菜!”

令我至今難忘的,除了陳懿貞回憶的這些學生時代的趣聞逸事,還有她對於他人的體貼、對於母校金女大的忠誠。某次我提到閱讀當年成都校區的宿舍規則和舍監記錄,說起那時有學生盜竊他人財物的現象。陳懿貞一下陷入沉默,然後告訴我她不想討論這個問題,因為“當年的當事人大家都認識,再說這些舊事有傷體麵。”

故人已逝,此情長存。能夠結識陳懿貞等金女大的校友,從她們這些年過耄耋的長者那裏了解曆史往事、學習人生閱曆、體會她們的人格魅力和智慧,這不但是學術界的福祉,也將會是我一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