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漁的《閑情偶寄》(2) (zt)

(2010-12-22 08:05:06) 下一個
來源 :http://www.yayabay.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5858&extra=page%3D1


二) 機巧與閑趣

李漁對自己的生活情趣非常自傲。曾在給禮部尚書龔芝麓的信中說:“廟堂智慮,百無一能;泉石經綸,則綽有餘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賚誌以沒,俾造化虛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他寫《閑情偶寄》當然就是為了表明自己沒有白活,要把平生的小靈巧、小樂趣傳諸後世了。

李漁確實是個蕙質蘭心的人。他自己設計了很多室內裝飾的小物件和家具,充分表現出他的獨到匠心。例如,他自己想方設法造的窗戶式樣獨特,有時就是畫框模樣,可以在船上或者家裏用來“借景”。他的發明創造還包括一種冬天的連桌躺椅:椅子寬大柔軟,可坐可臥,而且又在桌子底下隱蔽處配備了炭爐,冬天伏案寫文時硯墨不會凍結,人也舒服。要是出遊,隻需要加上滑竿,就可以抬著走路上山。李漁對臥具也極為重視,聲稱“人生百年,所曆之時,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發糟糠,猶分先後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此。”所以他不光講究床帳,而且想辦法在帳內設置一個花架,讓花香“直入夢魂”,“儼若身眠樹下”,聽起來確實很美很愜意。

不過,我最佩服李漁的是他對生活小情趣的執著,其中依稀可見晚明三袁和張岱的影子。他的愛蟹成癡,知道的人大概不少:“予於飲食之美,無一物不能言之,且無一物不窮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獨於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與不可忘之故,則絕口不能形容之”。這簡直是說情之所鍾,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為了吃到蟹,李漁每年都要在螃蟹上市以前就開始存錢,家人笑他“以蟹為命”,他也老實不客氣說這些是“買命錢”。

不過,李漁同樣愛花如命,可能知道的人就沒那麽多了。他說:“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予之家於秣陵,非家秣陵,家於水仙之鄉也。”他說起某年春天,因為過年已經把錢都用光了,到水仙開時,囊中空空,一文不名,沒錢買花。家人勸他,一年不看水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他回答說:“寧減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又說,要不是為了看水仙,幹嗎冒著風雪回南京,在他鄉過節就是了。家人無法,隻好 聽任他把女眷的首飾當了幾件去買水仙花。

《閑情偶寄》的最根本主旨,當然是要大家自得其樂、知足常樂。李漁在最後一卷中說到富人、窮人各自如何取樂,四季如何取樂,乃至行、立、坐、臥、談、沐浴、飲啜,無一不可為樂。我覺得最應景的是他說到嚴寒的冬天,每人都應該在家裏懸掛一幅風雪山水、獨行古道的“險圖”,這樣,主人兩相對比,馬上可以感覺到閉門家中坐的幸福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