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害怕失敗,是海歸與否的死結

(2013-02-14 16:28:55) 下一個



(僅供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參考)



過年前後的這些天,西方專業機構有多份涉及中國經濟的報告刊出。

Bloomberg報道,根據美國貿易部和中國海關總署的消息,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2050趨勢巨流》第十二章提到,到2050年,亞洲將佔全球經濟的一半以上,和1820年及之前幾個世紀的百分率相同。

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的評估結論是,到2017年,中國可能取代經濟強國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屆時,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近20萬億美元,超過美國。

近年這類報告似乎很多,拋開意識形態、計算方法(包括國力以國家論還是以人口論,以軟實力論還是以純經濟論等等)的爭論,大多數人確認中國的進步是一種正在發生的客觀事實,而是否超過美國並不重要。就輿論而言,比之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的預測,人們或許更願意相信普華永道這些會計公司的分析。

伴隨著唱衰中國,“中國早晚崩潰”的聲音,對於中國的發展,國人身在其中其實沒有外界那種強烈的感受。“發展奇跡”、“變化很大”,不一而足的誇讚反到多出於外部世界也包括海外華人。也許唱衰的人不都是惡意的--------誰能想到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呢?八十年代初北京的某個冬天,三個不算太窮的年輕軍官為了尋找“愛情”,騎著單車從海運倉到黃寺從黃寺又騎到五棵鬆,最終軍醫妹妹也沒給個好臉,垂頭喪氣又殺回海運倉。其中一人拎著被汗水浸透的絨衣,恨恨地說“趕明兒咱跟美國人一樣,一定得弄倆私家車!”另外倆個低著頭,聽了連眼皮子都沒抬,可能覺得這小子真是累瘋了。因為那一刻無人相信這會成為現實。


掠去經濟學家在數量經濟模式中因種種假定帶來的模糊性,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趨勢是基本可以確定的,這已被曆史反複驗證過。這裏,如果我們同樣假定普華永道、《經濟學人》不僅是在預言,而是在完成一項可控的物理實驗,那麽我們也許可以樂觀地憧憬,相對2050年,目前的中國正處在這場實驗的前半段。


如果說“順勢而為”是一個理性人的自然選擇,那麽如何準確判斷並相信“當下之勢”和“末來趨勢”則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以幾份經濟報告要說服人心的確勉為其難,對於長期浸潤於工具理性的海外知識人就更難。所謂難,並不以邏輯推斷而難。從已知事實出發,去分析、追溯或者從假想出發,去逐步建立可能的事實是他們案頭冥想或者實驗室每天的工作,困難在於他們隻對形式邏輯的深信不疑,以至於除了“可證實原則”,他們小心翼翼地求證世界、懷疑內心,不願相信“科學”之外的任何講述;困難在於他們不僅缺少綜合判斷的訓練更缺少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麵對急遽變化的中國,他們缺少在“場”的感受。對工科男嘿咻呆板、單一的分析,其實適用所有缺少紛紜生活的人,文科生一根筋不乏其人。遺憾的是,缺少宏觀把握可以是先天的,缺少生活卻是自造的。因為如果你無意投入,那麽你不可能建立“生活”,而遠離一個個事件、頻率、範圍這些有血有肉“在場”的現實感,一切隻能是想象。


十多年前在國內買房是一件頗有風險的事,買和沒買的人想必今天都有很多感慨。極端者甚至連單位的“集資房”都嫌貴,篤定“早晚還能便宜”。我相信無數獲利者正得益於他們對大勢的判斷,“順勢而為”是他們簡單的行為原則。

對大勢最敏感不是政治家和氣象學家,不是股市裏的老太太房市中的溫州客。遍布世界,那些群狼樣的券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緊盯全球發生的大小事件。在他們的數據庫裏,朝鮮核暴,馬裏動亂,中國某縣某鄉某村的集體搬遷同樣重要也同樣敏感。就是否海歸而言,在西方金融界服務的某些高端人士選擇回國,即使人數不多無疑也最具有指標意義。與其說他們有多少淵博的學問超人的智力,不如說他們比更多人早一步察覺到了某種趨勢。


能走的都走了,事實上我們幾乎每天都可聽到誰誰海歸的消息。當然也相信決意留下的自有他們的道理。困難的是一群猶豫的人。朋友的妹妹,博士畢業想回同濟,同濟沒要另一所也還不錯的學校給了offer,隻因學校不在上海就又回來了。四十過了,不結婚,沒工作,沒綠卡,全家老小為她擔憂。我不能設想有多少人就這樣漂著不願落地的活著。其實“漂”的背後既反映她沒有經受挫折的勇氣,又表現她缺少把握命運的能力,更是凸現了他們對自身、對這個世界缺少客觀認識。

海歸與否,其真實的糾結應該不是人們常說的外部因素諸如環境、收入以及家庭等等,如果將這些外部因素做為參量代入你所熟悉的某種物理試驗中,無論你如何刺激,變量的背後一定指向你--------你對大勢的判斷和你決心的強弱。海歸不是跳入一眼枯井,不至於讓人那麽孤立無援,可是,如果你每每聽聞誰走了難掩心中波瀾,每每在看了《非你莫屬》後隻是暗暗感歎,也許你這才體驗了什麽叫“深刻的孤獨”。

可控實驗(controlled experiment) 已將真人導入經濟物理研究的係統了,從原理上說,這些你都熟,害怕就回去先試試不行再回來,這又能怎樣呢?

大勢在這裏,時間隻可能耗幹你,不可能眷顧你。同理,將某個學術問題懸置起來,隻會令你痛苦並不會令你更加輕鬆。你說呢?







2013-02-14
無聊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ehe01的評論:
嗯,是個問題。
圈子大點也許能好點?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優閑麗人的評論:
外國人一般沒興趣說這事
longwo 回複 悄悄話 都不傻呢
優閑麗人 回複 悄悄話 回去與否完全依個人條件和喜好,大陸的空氣,交通和造假讓我們望而卻步,但對許多萬毒不侵的中國人,這些都不是問題!
hehe01 回複 悄悄話 關鍵是回去太無聊,一幫老同學還是吃喝打牌唱歌K房,每次呆兩個禮拜就悶死了。。。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野貓的評論:
相信早晚能有平衡的局麵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喝白開水健康的評論:
凡事有了主意就好,患得患失總是累的荒
野貓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私家車大發展會成為中國的大包袱,進退兩難。
喝白開水健康 回複 悄悄話 人各有誌,哪裏都沒十全十美,咱們隻能先過好這輩子,再去想下輩子了。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俺的評論:
各家情況不同,有4,50歲回去的。您不想回那咱就不回吧。
回複 悄悄話 年輕的可以回去闖,失敗了還可以重來。

你讓4,50歲孩子還沒成年的回去闖,這不是瞎掰嗎?除非這人有絕活,或有大背景。
王二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eedtime的評論:
因為宋、明崩潰,接下來也一定崩潰?您不是要我們坐以待崩吧?
needtime 回複 悄悄話 明朝曾經有占據世界經濟80%GDP 的分量, 最低的時候也45%呢。
宋朝也占65%啊。

占據多少,好像也完全和社會前景沒有很大關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