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語時節

品生活, 寫生活, 嘮嘮叨叨!
個人資料
正文

蒜香黃油烤皮皮蝦

(2011-11-26 14:57:54) 下一個

    我媽超喜歡吃各式河鮮海味, 無論吃河蟹海蟹, 還有那些鮮活的大魚小蝦, 她老人家從來都是飯桌上戰鬥到最後的那個人. 我小的時候, 菜市場裏海產品並不多, 要去那些大的市場才可以買到. 我媽常去的就是西單和崇文門的菜市場, 現在這兩家都已經消失了. 那時候買的小黃魚和帶魚都很好吃,但不是經常能買到, 相對也比較貴,不能常吃的. 老媽就會買些海雜魚, 平民大眾化些, 回來燒上一鍋. 她會給我們挑些刺少的, 她自己吃那些剩下的魚頭魚尾魚骨頭, 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雜魚總是品種繁亂, 個頭也都不大, 特別是有一種魚叫"快魚", 渾身都是刺, 就算我從小受老媽訓練, 但仍然無法應付. 後來我媽不知從哪兒學了用醋燉魚做成酥骨魚, 經過一兩個小時的燉煮, 魚刺都被軟化. 這樣的做法倍受我爸等人的歡迎, 但對於我媽來說, 這種完全失去鮮味的魚, 簡直就是了無食趣. 有機會的時候她還是喜歡傳統的紅燒之後, 慢慢的在餐桌上細細品摘, 照例地最後一個結束戰鬥.

 

    改革開放後, 老百姓過了些好日子, 市場繁榮, 鮮蝦活魚大螃蟹的, 又不貴又好吃. 那時候人們的腦子可能還沒有靈活到使用正常飼養捕撈之外的手段, 所以普通百姓輕易就能在農貿市場買到真正的各式河鮮海味. 老媽也算有了一段口福.

 

    前幾年我爸媽來看我, 正值春夏, 老大常約了朋友去釣魚. 每次收獲回來, 最高興的就是老媽. 我不擅弄魚, 所以每次都是老大把魚收拾好, 我來加工. 那時我還是初嚐烹飪, 水平一般, 但就喜歡玩兒些新花樣, 有時紅燒, 有時清蒸, 有時做湯, 時而是炒魚片, 時而是炸魚塊. 但不管我怎麽折騰, 老媽都是我忠實的擁護者和純粹的粉絲, 依然是每次吃到最後, 魚頭魚骨都剔的幹幹淨淨的. 讓我時常想起小時候的那些歲月.

 

    這幾年, 家周圍的市場數度變遷, 我媽歲數也大了, 想買一次活魚, 要走不少的路, 去晚了就散市了. 我這幾次回家也都是匆匆忙忙的, 總是不能平靜下來陪媽媽過過居家的日子, 連一次活魚都沒買過吃過, 心下甚是遺憾. 有時覺得自己像是蒼茫中漂泊的小舟, 不知身在何方, 心係何處, 哪兒才是真正的家, 情歸何處才無憾呢? 

 

    以前在市場買海鮮, 天津來的皮皮蝦算是比較便宜的, 集市上稱做蝦扒子. 個頭不算太大, 硬硬的皮紮手, 吃起來還挺費勁, 但味道不錯, 因為新鮮而吸引人. 現在在北美, 皮皮蝦算是比較貴的蝦, 自然收拾的好, 去了頭, 蝦皮前後都剪開, 吃的時候用刀叉就能操作, 比較符合當地人的飲食方式. 我不常買皮皮蝦, 又貴味道還不如其它海蝦, 烹飪起來也玩兒不出太多變化. 上周買了一次, 想想還就是黃油汁烤烤吃最有特色, 也簡單.

蒜香黃油烤皮皮蝦:

材料: 皮皮蝦一磅(或一斤), 大蒜兩瓣, 鮮薑一小塊, 黃油20克, 橄欖油30毫升, 半個檸檬擠汁, 鹽和黑胡椒碎

      適量, 新鮮的蘿勒或百裏香適量(沒有也可以不加)

 

做法:

1, 皮皮蝦去頭, 背部腹部剪開(我買的已收拾好, 自己就省事了).

2, 黃油融化, 加入鹽黑胡椒碎, 切末的大蒜鮮薑和新鮮香草, 還有橄欖油和檸檬汁, 攪拌均勻. 

3, 烤盤刷油, 把收拾好的蝦腹麵朝上排放, 將調好的油汁均勻地撒在蝦身上.

4, 烤箱預熱到425F(210C), 蝦入烤箱烤10-15分鍾.

5, 烤好的蝦裝盤, 將烤盤中的湯汁淋在上麵, 這道菜配沙拉, 麵包, 意麵, 都是絕配.

 

嘮叨幾句:

1, 這樣烤蝦一定要帶皮烤, 否則蝦肉很容易烤幹, 就不好吃了.

2, 烤的時間根據蝦的大小略有不同, 自己掌握哦.

更多圖片請看我的新浪博客:   梅語時節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9a2eb40102dtf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