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尊嚴的頌歌:重看電影《斯巴達克》

(2009-08-05 07:59:54) 下一個
尊嚴的頌歌:重看電影《斯巴達克》

廖康


第一次看電影《斯巴達克》Spartacus大概是1979年初,在北京第一外語學院的小禮堂。他們是以練英語聽力為名而播放的,我是因為有朋友才混進去的。當然,大家都心照不宣,想在這部以三個S (sexy, sensational, spectacular)著稱的好萊塢大片中開開洋葷。然而,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卻是美國這樣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居然如此歌頌一個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奴隸!多年的政治宣傳在觀看這部古裝片時崩潰了。雖然電影和我讀過的喬萬8226;尼奧裏寫的同名小說不盡相同,情節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我還是深被那故事打動,深為其場麵激動,深為其表演感動。二十八年過去了,我也經曆了人世滄桑,見識了風雲動蕩,體驗了生活磨難。銳氣消減,犬儒積厚,重看《斯巴達克》,還會為之興奮嗎?與人生相比,藝術果真不朽!這部六零年的老電影居然再次讓我熱血沸騰,怦然心動。

第一次讓我激動的鏡頭是女奴Varinia被送到斯巴達克的牢房,作為給角鬥士奮勇訓練的獎賞。這是斯巴達克第一次接近女性,而且是一個貌若天仙的年輕女郎。但當他發現角鬥士學校的校長和奴隸主正在地牢的天窗上觀看時,他憤怒地喊道:“我不是野獸!”為此,他失去了作男人的機會,卻贏得了作人的尊嚴和那女奴的愛慕。也正是在他心愛的女人被賣掉,還受到角鬥士教官的譏笑時,斯巴達克怒氣衝天,憤而掐死了教官,遂爆發了起義。這可不僅是為紅顏而怒,更是因尊嚴受辱而怒。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有人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奴隸主以死來威脅敢於反抗的奴隸時,獰笑著問道:“還有什麽比死更可怕的嗎?”斯巴達克回答:“有,人格受辱比死更可怕。”尊嚴——這就是人之為人的特性,它在自由之上,因為野獸也可能有自由;而人,即使在身陷囹圄時,若能保持尊嚴,仍不失為人。

另一個人,羅馬帝國權傾一時的將軍克拉蘇Crassus新近獲得的俊秀侍童Antoninus,則靜悄悄地保持了自己的尊嚴。在伺候克拉蘇洗澡時,這厚顏無恥的將軍用類比來表明他的雙性取向:“有人喜歡牡蠣,有人喜歡蝸牛,這純屬口味,非關道德,對吧?……牡蠣和蝸牛,我都喜歡。”當年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根本沒有聽懂這一段。Antoninus當過家庭教師,能文善唱,他當然明白克拉蘇的口味是什麽。不等克拉蘇得逞,就溜了,並投奔了起義軍。他寧可在艱難困苦和殊死搏鬥中作人,也不願在奢華的官邸中當供人玩樂的孌童。被捕後,他與斯巴達克被迫決鬥,麵臨或者失敗而死於對方劍下,或者勝利而被羅馬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選擇。後一種死要慢得多,痛苦得多。克拉蘇本想讓這兩個敢於反抗他的人互相殘殺,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勝利,但他失敗了。兩位起義者都想讓對方痛快地死去,自己來承受折磨,因而奮力搏殺,讓對方死得有尊嚴。

這些奴隸作人的尊嚴不僅表現在麵對強敵之時,也表現在俘虜貴族和遭逢無賴之日。最初,起義軍抓獲羅馬貴族老爺後,也逼他們決鬥,以此取樂。斯巴達克製止了這種野蠻行為,告訴兄弟們,他們之所以起義,就是因為不能容忍這種侮辱人格的生活。“我再也不要看到人與人角鬥,供他人娛樂。我們不能淪落為羅馬人!”這話說得擲地有聲,是對羅馬的所謂文明最簡潔、最有力的批評。從那一刻起,這些奴隸就在精神上超越了那些貴族老爺。斯巴達克試圖帶領起義軍渡海,逃離羅馬,去希臘尋求自由。他已經向海盜交付了定金,但海盜因克拉蘇的收買,事到臨頭,不肯為起義軍提供船隻。海盜的使者“好心”提出可以為斯巴達克和其懷孕的夫人及少數首領提供船隻,渡海到亞洲,享受“國王般的生活”。斯巴達克既沒有受到誘惑,也沒有大發雷霆,隻是輕蔑讓他“滾出去”。他那不容置疑的回答所表現的高貴尊嚴應當讓許多後來的領袖慚愧。

影片最感人之處是在起義軍被擊敗後,斯巴達克和許多戰友被俘虜了,克拉蘇要找到斯巴達克,宣布誰指出斯巴達克,誰就可以免於一死,否則他們都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了讓戰友們免於這種殘酷的死法,斯巴達克毅然站起。與此同時,他的戰友們紛紛站起,口中高呼:“我是斯巴達克!”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情至於此,自製不能,一滴英雄淚淌出斯巴達克眼眶。這一鏡頭,當年就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次重看,再次讓我淚流滿麵。我不知道天下有幾個人看到這段能夠無動於衷?這些勇士,雖然在軍事上輸給了強大的敵人,但在作人的尊嚴上,他們是勝利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克拉蘇。

勇士們有尊嚴,女奴也不讓須眉。她身為奴隸,無可奈何,但在她不動聲色的逆來順受中,看得出,她的精神高高在上,不可觸動。斯巴達克不肯在色目睽睽下觸動她的肉體,反而觸動了她的精神,使她對斯巴達克另眼相看。逃出奴役後,他們重逢並結婚了,那是超越世俗 “清白”的崇高結合。對此,已經是起義軍統帥的斯巴達克當然更值得稱道。當女奴被俘,虜到克拉蘇的官邸,享受香湯沐浴,美酒佳肴時,她的舉止就更值得稱道了。我再次看到,她的精神高高在上,不可觸動。她看出克拉蘇懼怕斯巴達克,雖然打敗了起義軍,卻沒有征服起義者,遂企圖憑借占有斯巴達克心愛的女人來獲得精神上的勝利。女奴不僅不讓克拉蘇得逞,而且直言道出他的企圖,讓他惱羞成怒,進一步在精神上擊敗了克拉蘇。

電影是藝術,不是曆史。其實,曆史從來就是帝王將相和史學家的曆史,而非絕對真實的曆史。藝術從來不宣稱自身是曆史的真實,而追求藝術的真實,即在藝術作品之內合情合理、可信可解。《斯巴達克》雖然沒有《特洛伊》那麽精彩的戰陣和武打,雖然沒有《指環王》那麽壯觀的場麵和特技,但這部影片以其故事、表演和音樂取勝。它所表現的作人的尊嚴和對自由的向往,勝過當今許多有娛樂、乏意義的大片,讓我感到自《勇士之心》Brave Heart以後久違的激動。

2007年9月2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