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青西遊記

(2009-07-01 18:21:35) 下一個
燕青西遊記

第一回

連發弩平明射楊戩 龍鱗劍月夜斬高俅


話說宋江率領梁山泊眾兄弟受招安後,奉天子宋徽宗之命,北伐遼國,南平方臘,浴血奮戰,勞苦異常。可惜大功建成之時,已折損了許多將佐,隻剩得正偏將三十六員。回京路上,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武鬆在寺中出家。林衝因患風病癱了,就留在六和寺,教武鬆看視,半載後而亡。不久,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害攪腸沙喪命。宋江見了,感傷不已。

宋江與同諸將正要離別杭州,往京師進發時,浪子燕青私自來勸盧俊義道:“小乙自幼隨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難盡。今大事已畢,欲同主人納還原受官
誥,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靜去處,以終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盧俊義道:“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以來,北破遼兵,南平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隕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蔭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

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隻恐主人此去,反而沒有結果。”若論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有詩為證:

略地攻城誌已酬,陳辭欲伴赤鬆遊。
時人苦把功名戀,隻怕功名不到頭。

盧俊義道:“燕青,我不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

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隻落得未央宮前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

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教陳浠造反;彭越殺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謀漢帝江山。以此高帝詐遊雲夢,令呂後斬之。我雖不曾受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過。”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隻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隻此辭別主公。”

盧俊義道:“你辭我,待要哪裏去?”

燕青道:“也隻在主公前後。”

盧俊義笑道:“原來也隻恁的。看你到哪裏?”

燕青納頭拜了八拜,當夜給宋江留下一紙告辭,收拾一擔金珠寶貝挑著,獨自去了。有一首古風,單道這燕青,說他雖然是36星之末,果然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35個:

罡星飛出東南角,四散奔流繞寥廓。徽宗朝內長英雄,弟兄聚會梁山泊。
中有一人名燕青,花繡遍身多閃爍。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
一團俊俏真堪誇,萬種風流誰可學。錦體社內奪頭籌,東嶽廟中相賽搏。
功成身退避嫌疑,心明機巧無差錯。世間無物堪比論,金風未動蟬先覺。

再說宋江人馬至蘇州時,又有混江龍李俊詐中風疾,倒在床上,懇請宋江留下童威、童猛看視。待宋江諸將上馬赴京去後,李俊三人不負前約,尋見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個。七條好漢盡將家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

宋江一行軍馬,正偏將佐共計二十七員,回到京師。徽宗天子看見宋江等隻剩下這些人員,心中嗟念。上皇命都宣上殿,賜眾將平身。宋江再拜,進上表文,呈報戰績與存歿人數。上皇覽表,嗟歎不已。隨後敕命各正偏將佐,封官授職,賞金銀,賜錦緞,又下令江南但是方臘殘破去處,被害人民,普免差徭三年。(以上摘自施耐庵《水滸傳》,且作引子)

且說燕青別後,雇個挑夫,徑自前往浙江北部的莫幹山。相傳春秋吳時,曾有高人在山中鑄“莫邪”、“幹將”兩劍,令此山得名。後世打造兵器的高手往往效仿先師,來此潛心鑄劍錘刀。一是借莫幹之威,二是取劍池之水。燕青此行,是要仿造馬麟的鐵笛及傳說中的龍鱗劍。

燕青一路觀風望景,不一日,來到莫幹山,沿盤山小路徐徐而上,四下尋訪能工巧匠。尋到幾位,皆不會製造樂器,更沒有聽說過什麽龍鱗劍。燕青雖然感到掃興,仍未灰心,不信此番就白走了一遭。傍晚,在龍潭邊一小客棧住下,打算第二天再細細地查訪。忽然,陣陣笛聲傳來,悠揚悅耳,他便順著聲音找去。隻見月下一銀發老漢,盤腿靠坐在一株大鬆樹下,吹笛自娛。

少許,曲終。燕青上前施禮道:“老人家吹得好!敢問適才吹得可是《高山流水》?因有許多變奏,在下不能斷定。”

老漢答道:“正是。客官精通音律,老朽獻醜了。”
“不敢當,”燕青客氣道:“《高山流水》乃著名古曲,隻是老人家這般變奏,精妙絕倫,從未聽過,直讓高山隱去,流水無形,卻又保其主旋,時而閃現。非大家不能為也。”

這番話雖恭維,卻在行,說得老漢眉飛色舞。二人談起音樂來,好不投機。燕青又請老漢去客棧小酌。當問及此行何幹時,燕青才說到鐵笛和龍鱗劍。老漢笑道:“這鐵笛乃鑄造而成,關鍵在於熔鐵時添加錫和其他成分的比例,若有絲毫偏差,音質便受影響。那龍鱗劍嘛,老朽從未打造過,但聽說是將若幹柔韌的鋼片錘煉作鱗狀,鱗頭鈍而鱗翅尖,每片兩孔,用銅釘鉚接而成,劍尖那片鱗,鱗頭自然要尖利。”

燕青聞言大喜,拜謝道:“承蒙老人家相告。我曾聽說龍鱗劍鋼柔相濟,伸若騰蛇,縮可纏腰,且鋒利無比,卻不知是怎生模樣。問了許多工匠,都不曉得。還說‘笑話!鋼劍怎可纏在腰間?’我幾乎以為這龍鱗劍無非傳說而已。您一席話不僅讓我知道實有其物,還明白了其伸縮之理。但不知老人家是否肯為我製造鐵笛和龍鱗劍?價錢無論。”

老漢道:“願為知音效力。隻是老朽無德,膝下唯有一女。招了過門女婿,他卻隻愛經商,常常出門在外,連個拉風箱的都沒有,早已封爐了。”

燕青再拜道:“煩勞老人家,在下有此心願久矣,但走南闖北,從未碰到過一人有您這般見識。老人家若不辭辛苦,在下願拉風箱,價錢照付。為我打造龍鱗劍,也是將您的手藝和這瀕臨絕世的器械留傳後人,萬望老人家莫辭!”

老漢笑道:“既然客官這般心切,老朽答應你便是。老朽不才,亦知‘紅粉送佳人,寶劍贈識者’之理。況且家中尚有幾個閑錢,我們一同鑄笛造劍,是興趣使然,決不可再提什麽價錢。”

燕青連忙點頭稱是。

隨後二個多月,先後燒了七爐,才鑄出令老漢滿意的鐵笛。老漢精益求精,用刮刀修圓笛孔,又在笛身上刮出雲紋,再用細砂擦亮。隻見這鐵笛,長兩尺,直徑半寸,顏色灰中泛銀,聲音清而不脆。燕青愛不釋手,放出平生本事,又是獨自吹奏,又是與老漢合奏,玩賞了整整三天。

打造龍鱗劍,花了四個月。燕青定的尺寸,要寬二寸,長三尺。老漢反複錘煉,打出十八片鋼鱗,每片兩寸大小,每麵各用篆書刻上三位梁山好漢的天罡、地煞星座名稱,一個天罡在上,二個地煞在下,共一百零八名。鋼鱗蘸火磨利後,再一片片鉚上,一左一右相壓,連接在一起。劍柄、劍根和護手用一段硬鋼打就,劍柄三寸有環,劍根二寸有縫,插入劍身鉚住,又纏上鋼絲,編出雁翎花來。老漢還用細鋼絲編製了柔軟的劍鞘,再蒙上揚子鱷的皮,其間加有石粉。這可真是老漢的絕活,不惟樣式美觀,尺寸精確,而且每次抽劍插劍,都是在磨礪劍刃。劍鞘口旁有二個小鉤,可以扣住或放開鱷魚皮鋼絲劍鞘上的幾對小孔。

燕青連劍帶鞘纏在腰間,一圈有半。試了幾次,便能抽插自如,得心應手。十八個鱗翅構成的劍刃,鋸齒一般,比以前見過的任何寶劍都鋒利多了。劍身軟中透硬。舞了一回,覺得劍的中段和劍尖,揮動起來,仿佛自有生命一般。知道要掌握這劍性,非一日之功。

燕青再三拜謝老人家,又取出一件裘皮大衣來相贈。老人見東西貴重,不肯接受。燕青說他年輕力壯,此物於他實在無用,他又沒有家人可孝敬,一定要老人收下。老漢見其心誠,方才收下。

告別了老漢,燕青朝京師走來。一路遊山玩水,不慌不忙。每日晨昏,都要練劍,漸漸地熟悉了劍性。這燕青天資聰慧,生性好學,在梁山得名天巧星。小時候向玉麒麟盧俊義學過棍棒、川弩和相撲。結識了梁山兄弟後,又向小李廣花榮學習拉弓射箭,與豹子頭林衝討教槍法,跟鎮三山黃信一同舞劍,同沒羽箭張清共練飛石子,向金槍手徐寧學使鉤鐮槍,和浪裏白條張順一起遊水,向八臂那吒項充請教團牌和飛刀的使法,跟轟天雷淩振學放炮,與時遷一道飛簷走壁,向神算子蔣敬學算術,和玉幡竿孟康一起造船,還請鐵笛仙馬麟教他吹笛子,更拜神醫安道全為師,學了不少醫術。學的本事多了,往往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別人要三年才能入門的技藝,燕青用不了半載就可以掌握。所以還未到京師,他便把這龍鱗劍舞弄熟了。別看劍身顫悠悠的,說刺哪裏,便能刺中哪裏。更妙的是,他可以隨心所欲的讓劍尖左右甩動,好似青龍擺尾,點刺兩旁的目標,毫厘不爽。最厲害的,還數那鱗翅劍刃;既鋒利,又能鉤,能扭,用其奪取對手的兵器,顯然是再好不過了。此劍易於點刺、斜劈、橫拉,但不適於直砍。根據此劍性,燕青演化出一套揚其所長,避其所短的龍鱗劍法。

未到京師,燕青便聽說宋江、盧俊義及眾兄弟封官授職的消息。正欲去廬州看望主公,噩耗傳來,宋江、盧俊義已被高俅、楊戩二賊毒死,天子震怒,百姓憤恨。燕青雖然早已料到功成不退,必為奸臣所害,昏君所誤,但萬萬沒有想到災禍竟然來得這麽快。又聽說李逵、花榮、吳用也先後死去,更加悲憤不已,哭得死去活來。剛到京師時,還以為宋天子多少要懲罰二個奸賊。過了兩天,毫無動靜,便明白這昏君還是寵信佞臣,不辨是非,休想指望有什麽正義公道。正如一首《滿庭芳》所言:

罡星起河北,豪傑四方揚。五台山發願,掃清遼國轉名香。奉詔南收方臘,
催促渡長江。一自潤州破敵,席卷過錢塘。
抵清溪,登昱嶺,涉高岡。蜂巢剿滅,班師衣錦還鄉。堪恨當朝讒佞,不識男兒定亂,誑主降遺殃。可憐一場春夢,令人淚兩行。

燕青滿懷悲憤來到廬州,在盧俊義靈位前祭奠,失聲痛哭道:“主公,小乙來晚了!我不該去莫幹山,延宕了這許多時日,未能在主公身邊伺候。主公,小乙悔啊!”直哭得天昏地暗,暈死過去。醒來後,燕青暗想:後悔無用。我要殺了那兩個奸臣,為主公,為宋公明哥哥和梁山兄弟們報仇才是。既然皇天不公,我隻好替天行道了。隨即在靈前發誓,不除奸佞,誓不為人!好燕青,隻見他揮淚起身,騎上盧俊義那匹照夜玉獅子寶馬,直奔楚州。到了南門外蓼兒窪,在宋江、吳用、花榮、李逵墳前祭奠發誓後,馬不停蹄,趕回京師。立即開始查看高俅、楊戩的府第,了解二賊的起居日程。

殿帥府太尉高俅、楊戩作賊心虛,各自的府第把守得都十分嚴密。但楊戩每次上朝,都要經過禦街。那裏比較狹窄,兩邊都是煙月牌,李師師的禦香樓就在其中。當年燕青曾數次來此求花魁娘子相助,為梁山招安之事向宋天子進言,因而對當地環境和店鋪並不陌生。有一家酒肆,橫掛一塊匾額,美其名曰:香下馬。也不知是哪個好事的文人,喜歡這裏的酒,寫過一首《西江月》誇讚,店主將它裱了,掛在堂中炫耀。詞曰:

釀成玉液流霞,香醇味美堪誇;開壇隔壁醉三家,過客停車駐馬。
洞賓曾留寶劍,太白當過烏沙;和尚戀酒舍袈裟,醉倒堂前桌下。

日間,燕青在“香下馬”吃了幾盅酒,暗暗將堂前廚內看個仔細,遂定下計策。當夜三更,燕青著一身黑衣,使用與時遷學的手段,潛入酒肆。穿過廚房,來到後院,隻聽得一片鼾聲如雷。原來這店主、夥計、個個吃得肥大,睡得香甜。燕青暗喜,但還是不敢大意。探明各人的臥室後,舔破窗紙,將點燃的瞌睡香,一一彈入室內。隨後摸入酒窖,拎出一壇酒,打開封蓋,放在禦街街心。

燕青關好店門,把川弩架在朝街的窗上,在堂內靜心守候。不多時,隻見一打更老人緩緩走來,吸溜著鼻子,把燈籠向街心細照。見是一大壇好酒,提了提,太重,便坐下來用手掏著吃。少時,便爛醉如泥,倒在壇邊。又等了一會,天近平明,東方透出一線曙光,楊戩一行上朝人馬遠遠走來,依稀可辨。

燕青心中怦怦直跳,雖曾跟著宋江,身經百戰,但畢竟從未暗殺行刺,緊張得發抖。眼見得他們走近了,查看打更人和那壇酒,嘰嘰喳喳說些什麽,燕青一個字也聽不清,耳中唯有自己心跳之聲。隻見楊戩大轎停了下來;突然,萬籟俱靜,萬物皆明,燕青瞄著前頭的轎夫,心中暗道:“如意子,不要誤我!”輕扣機關,弓弦響處,轎夫撲地倒下,“啊”的一聲,楊戩從轎裏栽出。燕青看得真切,叫聲“著!”老賊脖頸上早中了第二箭。前麵開路的那員大將調轉馬頭,倒提長柄金瓜錘,直奔響聲而來。燕青此時反而鎮定如常,眼不眨,手不顫,穩穩地放出第三枝箭,那廝應聲落馬,咽喉上露出三四寸長一段箭杆。《水滸傳》裏有段文字,曾讚譽浪子燕青那把弩弓,三枝快箭,端的是百發百中:

弩樁勁裁烏木,山根對嵌紅牙。撥手輕襯水晶,弦索半抽金線。背纏錦袋,彎彎如秋月未圓;穩放雕翎,急急似流星飛迸。綠槐影裏,嬌鶯膽戰心驚;翠柳蔭中,野鵲魂飛魄散。好手人中稱好手,紅心裏麵奪紅心。

其餘的轎夫、衛兵,今番眼見這等神箭,嚇得屁滾尿流,哭爹喊娘,抱頭鼠竄。燕青收好川弩,穿廚入院,飛簷走壁,離了禦街。“香下馬”的店主和夥計還在酣然大睡。

楊戩遇刺身亡,朝野震動。京師戒嚴了半個月,搜查得雞飛狗叫,也沒有什麽結果。隻將“香下馬”的店主和夥計收了監,交開封府審訊。又有好事文人,把那首《西江月》略加改動,留傳至今:

釀成玉液流霞,香醇味美堪誇;打更老漢街心趴,楊戩停轎駐馬。
堂內飛來弩箭,三枝俱不虛發;可歎轎夫與金瓜,無辜一同倒下!

卻說燕青離開京城,遊玩了一個多月。探聽到京師已經平靜下來,才將馬和行李寄存好,扮作小販,再次入城,在高俅府第東側大街對麵的一家客棧裏住了下來。自楊戩遇刺後,高俅便稱病,除非萬不得已,足不出戶,連朝都不上了。燕青早已探明,高俅的府第獨占一個街區,四麵街道都很寬闊。因怕刺客,老賊已下令將府內外的大樹全部砍倒。又加強了警戒,四麵巡邏的哨兵不停地走動,一個更次一換。若想通過任何一條街道,靠近太尉府,而不為哨兵察覺,那幾乎難似瞞天過海。西側大街對麵有鍾鼓二樓,巍然聳立。一天月夜,燕青偷上鼓樓,查看情景。這太尉府有七進縱深,老賊住在第四進院落。每一進院落中都有四名衛士守夜,也是一個更次一換。近五更時,忽見燈光閃動,有人從屋裏出來。定睛細看,原來是一使女,左手舉燈,右手提著馬桶向東南角一小屋走去。顯然,那是一間茅廁。燕青靈機一動,有了主意。

與那茅廁在同一東西線上,是客棧的另一間小屋,燕青尋個原由,換住了進去。白天買了把短鍬,當夜便開始在床下挖地道。垂直挖下五尺深後,又筆直往西挖。將土裝入布袋,白天假作販賣,用小車推出去倒掉。神不知,鬼不覺,連幹了半個多月,算來已挖到太尉府內。此時,燕青格外小心,每一鍬都輕輕地刮鏟。刮著刮著,刮到一堅硬之物。沿其邊側再刮一陣,眼見得是個缸底。燕青大喜,知道自己沒有算錯,已經挖到茅廁的糞缸了。那夜,他收工回屋,沉沉地睡了一覺。

第二夜,皓月高懸,碧空如洗,本不適偷襲行刺。但燕青怕延宕誤事,還是帶上行頭,下了地道。爬到一半,又鏟出邊槽,將隨身所帶木板插入,以防不測。爬到盡頭,燕青用柳葉尖刀順著缸邊一點點挖上去,露出一線細縫。仔細聽清,沒有動靜,才開始鏟土。鏟幾下,聽一聽,再鏟;過了三更,洞才挖通。燕青用後背接住土,不讓其落地出聲。然後清理好通道,伏在廁所中靜候。近五更時,隻見一使女從高俅內室走出,直奔廁所而來。燕青躲在門後,待她進來時,從身後雙手掐住其喉嚨,可憐這女子,隻因近身伺候老賊,便這麽無聲無息地香銷玉殞了。燕青脫下她的白色衣衫披上,暗暗道聲“罪過”,將屍首輕輕放入糞缸。定定神,徑直朝高俅內室走去。

從廁所到內室最多隻有二十幾步,但燕青覺得那仿佛是一生中走過的最長的一段路。月光如水,燕青又提著燈,那些衛士中隻要有一人稍加注意,便不難認出他不是使女。但他還是不敢加快或加大腳步,生怕引起注意。終於,走到門口了。燕青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暗謝上蒼。推門入室,原來這隻是使女的住處,右側還有門和牆壁,裏廂才是高俅的臥室。隻見另一使女正在起床穿衣,燕青以手掩麵走過去,冷不防將柳葉刀去她脖子上一抹,她未及哼聲便倒在了血泊中。

高俅作賊心虛,睡覺也支楞著耳朵。頭一個使女如廁,他已醒了一、二分。另一使女穿衣,他醒了三、四分。燕青進屋,他醒了五、六分。殺使女的響動,令他醒了七、八分。這老賊效仿董卓,在臥床內側裝了一麵大鏡子,在床邊置一柄長劍。此時他正摟著一個小妾大被同眠,聽到燕青推開臥室的門,他醒了九分。微微睜眼,隻見鏡中一人執刀前來,嚇出一身冷汗,已十分醒了。高俅沉住氣,眯眼看著鏡中人舉刀刺下,忙擁著小妾猛一轉身,柳葉刀插入這倒黴女子的後背。老賊一把推開小妾,伸手取長劍,翻身跳下床來,拔劍出鞘。燕青見狀,揚手飛刀,直取老賊咽喉。高俅一蹲身,躲閃得幹幹淨淨。老賊嘿嘿冷笑,心說當年秦王斬荊柯的故戲就要重演了。掄長劍,照著燕青惡狠狠劈來。

說時遲,那時快!當高俅躲避飛刀之際,燕青甩開那使女的衣衫,“刺楞”一聲,扯出腰間龍鱗,正迎上老賊劈來的長劍。高俅不知何物,不由得心驚手軟,被鱗翅鉤住劍鋒;燕青順勢一拽,長劍脫手。老賊叫聲“不好”,回頭就跑。燕青
一個箭步跟上,挺劍便刺。高俅聞得風聲,向右急閃。燕青略抖手腕,劍尖右甩,月光下,宛如白蛇吐信,點刺在老賊的光脊梁上。疼得高俅一聲怪叫,往前直撲。燕青向左飛旋身,掄圓了三尺龍鱗劍,斜劈向老賊;從左肩到右腿,劃開了一道血口。隻聽“撲通”一聲,高俅雙膝跪倒。複一劍,老賊人頭落地。

此時,一衛士正衝入臥室。燕青抬腿一腳,老賊首級象皮球般朝衛士麵門飛來。衛士一揚刀,把賊頭揮為兩半。燕青見其手段高強,不敢戀戰。跳起身來,踹開窗棱,衝出臥室,直奔茅廁。耳畔盡是喊聲:“休要走了刺客!”畢竟燕青怎地脫身,且看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