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廢止販奴:評介電影《神奇恩典》

(2009-07-31 08:10:59) 下一個
廢止販奴:評介電影《神奇恩典》

廖康


英國議會大廳,議員們正辯論美國獨立的問題。克萊倫斯公爵嘲諷道:“有人建議向革命投降。革命就象梅毒啊,會一個一個傳染開來。”

威爾伯福斯議員(William Wilberforce, Ioan Gruffudd飾)立即答道:“我向您鞠躬,佩服您對梅毒有如此出眾的知識和體驗。”笑聲淹沒了議會大廳。

另一個反對讓美國獨立的議員塔爾頓爵士說:“美國有一半人不願意獨立,我們為什麽要從美國撤軍?”

話聲剛落,威爾伯福斯便糾正道:“不是一半,連四之一都不到。我要是你妻子,可不願意和你分享婚床。”又是一片笑聲。

外交大臣挑戰道:“請我們年輕的議員解釋一下綏靖和投降的差別。”

這可不是鬥嘴能取勝的問題。威爾伯福斯沉思片刻,嚴肅地回答:“其差別僅在於時間,也許還有一萬年輕人無謂的犧牲。”

這幾個回合生動地展現出威爾伯福斯的辯才,但這僅是《神奇恩典》(Amazing Grace)這部影片中連珠妙語的幾句而已。如今的電影,語言活潑生動的不少,典雅精致的卻不多。以表現主角的人道和機智開始,電影從美國獨立問題轉入英國廢奴議程。雖然是兩百年前的事,卻讓人耳目一新。這些英雄人物多麽年輕啊!威爾伯福斯年僅21歲就當了議員。他的同窗好友裴特(William Pitt, Benedict Cumberbatch飾)才24歲就當上首相。他們奮爭了二十來年,終於贏得大多數議員的支持,用和平方式廢止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國家所從事的最野蠻的行業——販賣奴隸。這段曆史我以前不了解,勝利者沒有凱旋的鼓樂,隻知道自己的努力結束了近代史最黑暗的一頁。尤其讓我感受強烈的是:人類進步需要成年人的智慧,但更需要年輕人的熱情和良知。

年輕人,他們的心還沒有被世故磨出繭子,看到用來禁錮黑奴的鐵鏽斑斑的腳銬、手鐐和沉重的頸套,才會為之流淚、流血,才會在平靜地讚美上帝和艱難地改變世界之間,毅然選擇後者。年輕人,他們意誌的風帆還沒有被世俗的風浪打翻,在一年年屢遭失敗後,又一次次從頭起航,勇敢地駛向那似乎永遠無法抵達的彼岸。年輕人,他們友誼的船上裝載的是正義和理想,躲過金錢的暗礁,繞過利益的漩渦,衝過病痛的險灘,乘著愛情的勁風一往無前地航行在人生的逆流中……

當然,成年人並非全都利欲熏心、麻木不仁。實際上,那首聖歌“神奇恩典”就是一個年老的販奴船長牛頓(John Newton, Albert Finney飾)在幡然悔悟後創作的:

神奇恩典,
美妙樂聲,
罪孽如我,
因你永生。
我曾迷路,
又返歸程。
我曾迷目,
又見光明。

也正是他,最終說服威爾伯福斯向販奴挑戰,鼓勵他不斷努力,並提供販奴死亡的詳細證據。

這部電影演員選派得十分恰當。我在銀幕上從來沒有見過比威爾伯福斯更誠摯的麵孔和更懇切的表情,也從來沒有見過比裴特更冷靜、更深藏若虛的政治家。牛頓船長雖然在全片中僅出現過三次,那老道的表演,直讓人覺得他是一位走出罪孽的老人,而不是進入銀幕的演員。扮演威爾伯福斯妻子Barbara Spooner的演員Romola Garai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愛和堅定的,有實無名的早期女權主義者。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倒敘和插敘的閃回,與表現威爾伯福斯和妻子的初識及相愛等過程交叉匯合,不熟悉這種手法的觀眾可能有時會看混,但要集中表現那二十來年的奮鬥經曆,不如此,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式。

這個故事還生動地向我們展示,搞政治,往往欲速則不達,妥協和等待有時是必要的。法國大革命期間,廢止販奴的提案反而遭到擱置,好友也幾乎反目。英國人不喜歡暴力革命,不想讓那提案引起騷亂。另一方麵,搞政治,即便是合法鬥爭,也需要耍些手腕。美其名曰Nosus decipio;這句拉丁文在此處的具體含義是什麽,我且不說。否則,讀者在看電影時會嫌我預告情節,掃了興。

2008年4月2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