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饑餓的眼睛——馬耳他印象

(2009-07-22 08:40:12) 下一個
饑餓的眼睛——馬耳他印象

廖康



到達馬耳他已經是淩晨一點了,雖然渡輪在海上耽擱了一個多小時,出租車司機仍在碼頭上舉著牌子等侯我們和兩個法國遊客。這個島國還沒有入睡,街上車水馬龍,到處燈火輝煌。真是個旅遊城市啊,夜生活這麽熱鬧!一上岸,我就感到眼睛不夠使:棕櫚樹沿岸排列、古城牆環山圍繞、小帆船桅杆林立、大教堂鍾樓高聳。燈光、月光把近海映照得水波粼粼,閃爍著神秘。夜宴的歌聲樂曲不時隱隱傳來,夜幕後麵隱藏著什麽?我渴望得知,我的眼睛饑餓了。

清晨醒來,打開窗簾,拉開法式落地窗,走上露台,啊,我們的房間靠海這麽近!換好遊泳褲,走出去就下海了。早就聽說地中海五彩斑斕,今天才見端的。水本身當然沒有顏色,隻因海水清澈之極,天空又那麽晴朗,海水深淺不一,海床底色不同,或是白沙、金沙,或是各色礁石,或是疏密不同的海草,這一切都折射著燦爛的陽光,呈現出迷人的水彩。有的好似杏仁霜露,有的如同脫脂牛乳,有的仿佛溶化的翡翠,有的像藍寶石、祖母綠、紫水晶。而且,這一塊塊、一條條海水的不同顏色並不是規律地排列,由淺入深,而是無機地,錯雜地交織在一起,不停地動蕩;波翻晶瑩、五光十色、浪動嫵媚、百態千姿……當然,真正無窮無盡、大片大片的海水還是那些介於深紫和墨綠之間、永遠湧動著的波瀾,猶如玉山傾倒,蓋地鋪天,層層疊疊撲泄到目力所及的四麵八方,讓我不知何處是地中海,何處是海上天。

馬耳他從五月到九月,幾乎每天都是風和日麗。馬耳他優美的海灣自然形成理想的海浴勝地。各式各樣的旅館飯店沿海興起,整個小島就是一個旅遊之國。多數人靠遊客為生,自然也就格外友好。與意大利人一樣,馬耳他人也是各族優良品種混血而成,一個個看上去都很養眼。這些俊男美女也許有更多摩爾人的基因,也許太陽曬得更多,他們的橄欖膚色更深些,更顯得健康。馬耳他語聽上去更像阿拉伯語,但與意大利人不同,馬耳他島民多會說英語,且帶有牛津口音的痕跡。馬耳他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長達七十多年。英國人喜歡說那是平靜公正的年代,島民似乎也認同。

但曆史上,馬耳他人差一點就成為說法語的國民。法國大革命後,馬耳他懾於拿破侖的威名,這個彪悍的民族就像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一樣,一槍未放,就歸順了法軍。拿破侖還在其古都莫迪納(Mdina)住過六天,推行了他的法典。但拿破侖一走,法軍就開始掠奪馬耳他教堂的金銀器皿,以補充匱乏的軍需。這一下可激怒了島民,他們揭竿而起,殺盡法國官兵,連駐防總督也被扔下城樓摔死。隨後,英國海軍大將納爾遜來了,他施以仁政,待之懷柔,為英國統治打好了基礎。馬耳他乃歐洲的戰略要衝,二戰期間,德國對其狂轟濫炸,每天傾泄的炸彈比扔到英國考文垂市一個月的還多。但馬耳他沒有屈服,聯軍後來才能夠以它為跳板,輕而易舉地拿下意大利。遊覽古都莫迪納,看到這點曆史,我不由想到彼得大帝曾用酷刑折磨企圖政變的禦林軍官兵,卻無人招供。他撫摸著其中一位硬漢的臂膀,感歎道:“真是條好漢,算了,放了他吧!”沒想到,那位軍官竟然痛哭流涕,把指使他們造反的人全都供出來了。馬基維利若知道這類故事,也許會就剛柔相濟的策略,大書幾筆,豐富他的《君王論》。人哪!我們的高貴品質,往往也是弱點,政客會無孔不入呢!

說到折磨人,我必須提一句馬耳他教堂裏的壁畫。歐洲多數教堂的壁畫皆大同小異,描繪創世、聖靈告知、耶穌的生平、受難,等等;連風格都很近似,總是那麽莊嚴、肅穆,讓人敬仰。也許是因為馬耳他遠離歐洲大陸,受阿拉伯文化影響,他們對這些同類題材的壁畫表現得相當不同;格外平易、活潑、美麗。在莫斯塔(Mosta)的教堂裏,連天使都跳躍著,單腳著地,落到瑪麗婭麵前,告訴她已經“純淨受胎”,而聖母卻是個飽經滄桑的婦女模樣,很可能更接近真正的阿拉伯人。在莫迪納的聖保羅大教堂,我見到畫得最年輕、漂亮的黑發聖母,一副農家少女的風采。畫在拱頂的基督受難圖風格與眾不同,年輕健美的耶穌扛著十字架,黑發飄逸,風采流霞,他身後執鞭的羅馬軍校也頗英俊,陪襯著少年英雄。壁畫表現的與其說是受苦受難,不如說是視死如歸。那神情,好像在說,這人世,真沒什麽好留戀的。我走也,回家嘍!

在莫迪納,我還看到一種特殊的美。以前在畫冊、影集上看到過很多阿拉伯風光的精品。我強烈地感受到美,卻說不出是什麽造成了那種特殊的美。這次看到實景,我明白了,那是貧瘠赤裸、單調一致、生命缺失襯托出來的美。莫迪納是座巨大的城堡,是一色地略顯橘紅的土黃岩石建築,在明晃晃的藍天白雲下,被燦爛的陽光照得發亮。全城基本上沒有樹、沒有草,偶爾一蓬鮮花,一掛垂蓮露出窗外,搭在牆上,便形成極其強烈的反差,讓人心醉了,眼迷了,仿佛見到美的極致。難怪美人照像要在斷壁殘垣前弄姿,要在荒涼的岩石上拍攝。難怪文革期間看到舞台上男女紅衛兵共舞,偶然碰下手也會讓觀眾怦然心動。難怪久在海上的水手看到蠢笨的海牛會稱之為美人魚。難怪荒島曠男們挖出來一個碩乳巨臀石頭醜女,竟美其名曰“馬耳他的維納斯”!美在絕大程度上就是這麽主觀,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而這主觀又往往是客觀條件造成的。當然,也有人為的環境:灰藍的人海中就顯出紅都女皇一人的風采,黑袍麵紗遮掩的美容也許會激起更強烈的渴望,唯餘三點的全麵暴露反而倒了審美的胃口……

比基尼遊泳衣是二戰後開始流行的,這也和古板的英國人有一絲瓜葛。邱吉爾首相在稱讚英國皇家空軍時有句名言:“在人類衝突的曆史上,從來沒有這麽多人欠這麽少的將士這麽大的情。” 比基尼遊泳衣的廣告商及時利用這名言的句式,打出廣告:“從來沒有這麽少的布擋住這麽多的部位。”(Never so little on so much)頓時,這三點式泳衣風行世界。曆史上,還從來沒有這麽短的廣告帶來過這麽大的效益,使廠家成為二戰的最大贏家。可惜有些人不知道衣服,包括泳衣,不僅飾美,還遮醜。雖然她們前胸邋遢、大腹便便,也偏要一展無遺。即使有魔鬼身材,審美也會疲勞。於是,有人更進一步,索性把乳罩摘掉,搶他一眼。你如果看到一群男士突然轉頭仰望一個方向,那一定是多了一位大膽的女性。當然,人家也許隻是想痛快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她們不可能不知道,敞開的胴體未必有箍聳的上身好看。幸好男人們多有自知之明,不肯為肌膚的痛快而滴裏嘟嚕地裸泳。如果有一天,裸體浴場普及了,雖然可以盡情地親近自然,卻不知美將何在?

毋庸諱言,很多人去海灘不僅僅是遊泳、曬太陽。觀賞、展示健康俊美的人體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我注意到一位衣著整齊的男士坐在帶傘的輪椅裏,長久地在海灘上觀望。順著他的眼光,我總會看到最婀娜的身段、最嫵媚的姿態、最姣好的容顏。他的眼光明白無誤地透露著對青春、對健康、對勃勃生機無盡的向往。也經常見到這種現象:原本耷拉著腦袋、塌胸腆肚的中年男子突然收腹、挺胸、昂首。那一定是因為有個漂亮少女走過來了;她身著三點,腳踏金沙,從泛著海泡的浪花中走出來,猶如波迪切利所繪的《維納斯誕生》,卻又比那二維的油畫妖嬈百倍。現代的姑娘,沒有一絲忸怩作態;她驕傲地揚著頭,旁若無人,卻知道大家都在注視她,便更加得意地徐步前行,仿佛無言地命令雄心勃勃的男子們:去征服世界吧!把它拿來放在我腳下,我就對你們笑一笑。

六天,對拿破侖來說,也許足以在這小小的島國推行他的法典,歐洲還有廣袤的版圖待他征服,放在約瑟芬,或是戴瑟瑞,抑或是他母親腳下。但對我這樣胸無大誌的普通遊客,卻連饑餓的眼睛都未滿足。馬耳他,我若能再來飽餐你秀色,此生複何求?

2006年9月1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