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前友好:戲說漢語的荒謬

(2009-06-30 15:47:24) 下一個

生前友好:戲說漢語的荒謬

 

廖康

 

有個短語,我們這些生在紅旗下,沐浴在毛澤東思想的陽光裏,在新中國茁壯成長的一代人肯定記憶猶新。那些老革命家鞠躬盡瘁,為革命事業死而後已,如果去世前還沒有被打倒,或者有幸翻案了,黨自然要給他們開個隆重的追悼會,在收音機和電視上向全國播放,“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在那些千篇一律的悼詞裏,總免不了“生前友好” 這個短語,隨後是長長一串名字。那也有講究呢;提誰,不提誰,先提誰,後提誰,抑或按姓氏筆畫為序,不僅和死者的榮譽有關,也是生者的政治晴雨表。有人時刻密切注視這類名單,猜測誰會升遷,誰將出局,以便決定自己的進退。我在臭老九家庭中長大,根本沒有資格做此考慮。讓我產生疑問的是“生前友好”這一說。那些人難道不是這些老革命家死前的朋友嗎?幹嘛要說“生前”?查查字典,“生前”居然是“死者還活著的時候”之意。這就令我懷疑漢語的邏輯了。

 

稍微考察一下,就發現我們語言中不合邏輯、自相矛盾的詞比比皆是。“生前”如果作為固定詞組那麽定義,倒也罷了,各國語言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約定俗成的。可“沒結婚前” 呢?居然和“結婚前”是一個意思!比如,“沒結婚前,他們就已經在舞台上作夫妻了。”您要是覺著這話說得別扭,以為是我編的,上古狗查查去,“沒結婚前”有數百萬條呢!以此類查,“沒發財前”和“發財前”一樣,“沒上學前”和“上學前”等同;還有“沒下班前,沒吃飯前”等等,舉不勝舉。

 

咱們的語言不光是“前後”模糊,“分合”有時也不清,“勝敗”也不分。一盤菜,分著吃,是一快兒吃;合著吃,也是一快兒吃,永遠透著那麽親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那是說我們贏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呢?還是說我們贏了。胳膊肘總是朝裏彎。您要是再想想跟“非”呀“不”呀之類的字相關的詞語,就更見含糊了。“這個活兒,非得讓他幹不可”和“這個活兒,非得讓他幹”意思完全一樣。“翻譯法律文件,非他行”與“翻譯法律文件,非他行”也沒有什麽不同。舉辦聖誕晚會,費了我不少力氣。我既可以說:“我好容易才把屋子收拾好。”又可以說:“我好容易才把屋子收拾好。”我們自己說這些話時,挺明白的,可要是教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就費勁了。這一較真兒才發現,怎麽漢語裏盡是自相矛盾的詞兒啊?真不知道那些教老外中文的人怎麽跟人家解釋?

 

就說教學生吧,那也叫“教書”,還“教書育人”呢!也不知道教會書本什麽了?還有“叫門”,那門會答應你嗎?更有甚者,還“救火”,那不燒得更大發了?當然,你可以說“叫門”是“叫人開門”的簡稱,“救火”是“搶救火中的人和財產”之縮略。不錯,簡略的確是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在工廠裏用砂紙打磨工件叫“打砂紙”,用汽油清洗工件上的油膩簡稱為“洗汽油”。但我們完全可以用“敲門”和“滅火”來徹底代替“叫門”和“救火”呀。語言的含糊還是說明人們對邏輯不重視。所以我們才會有“打掃衛生”和“養病”及“拉肚子”的說法。有天晚上比較熱,我把被子蹬開了,翻身壓到被子上麵。後半夜把我凍醒了,我迷迷糊糊、不由自主地嘟囔了一句:“我怎麽蓋著被子呢?”隨即我猛醒過來,拍床叫絕!通常我們說“蓋被子”不就是被子蓋人的意思嘛?我在朦朧中,才把這顛倒的說法給顛倒過來了。

 

什麽顛倒過來了!有些讀者可能會憤憤不平。我們照舊說“蓋被子”,而且要祖祖孫孫說下去,蓋下去。梨裏麵沒有鴨子,我們不是照樣叫它“鴨梨”?青椒不象柿子,我們還是要叫它“柿子椒”。漢語就是這樣,就是這麽不象話。你怎麽著?學了兩句洋文,就敢來挑老祖宗的毛病!我非得好好教訓你一頓(不可)。你以為英語就沒有不合邏輯的地方?告訴你吧,英語比漢語荒謬得多。美國有一位教授,叫什麽來著?噢,對啦,叫 Richard Lederer,他寫了好幾本書,什麽 Crazy English , Anguished English 啦,Fractured English 啦,你去看看吧,英語可比漢語混亂多了。網上流傳的那些荒唐英語的例子,都是從他的書上抄來的。你怎麽不學學那位教授,去滅人家威風,長自己誌氣?我小聲嘟囔了一句:“人家滅的可是自己的威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