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兒仰臥,家長以兩手拇指從印堂開始沿眉向兩側分推至太陽穴處,反複操作1~3分鍾。
(2)患兒仰臥,家長以兩手拇指從內眼角經下眼眶輕抹至太陽穴,反複操作10~20次。
(3)按揉太陽、攢竹、睛明、魚腰、四白穴,每穴1分鍾。
(4)按揉風池穴10~20次。
(5)患兒俯臥位,家長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肝俞、腎俞穴各1分鍾。
2.隨證加減
(1)雙目幹澀,眼眶脹痛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腎俞、肝俞至2分鍾。
②按揉百會穴肋次。
③常用手法中的(1)要操作3分鍾以上。
④補腎經、補肝經各300次。
(2)體質較差,脾胃虛弱者,常用法手加
①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鍾。
②摩中脘20次。
③按揉三陰交穴1分鍾。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閉上眼睛,家長以大拇指指腹輕輕按揉眼球10~15次。
(2)按揉太陽穴2分鍾。
(3)患兒坐位,家長以大拇指和食指點揉風池穴1分鍾。然後拿捏頸椎兩側的肌肉組織,從上往下反複操作10~15次。
(4)患兒坐位,家長以雙手大拇指,從印堂穴開始向頭部兩側分抹,反複操作5~10次。
(5)拿肩井穴,按揉心俞、肝俞各1分鍾。
(6)患兒坐位、家長手指微屈,用指尖按揉頭皮1分鍾,最後,快速梳擦10次。
按摩方法三
(1)患兒仰臥,家長以雙手食指點揉睛明穴2~5分鍾。然後按揉攢竹、四白穴各10~20次。
(2)患兒仰臥閉上眼睛,家長以兩手大拇指指腹,從眼內角起,沿著眼球上方輕輕抹至太陽穴。反複操作10~15遍。
(3)按揉太陽穴2分鍾。
(4)患兒坐位,家長以雙手拇、食兩指,輕輕揉按患兒的耳廓,以發熱發紅為度。
(5)按揉合穀、足三裏、風池、翳明穴各1分鍾。
經常轉動眼珠,就是讓眼珠在眼眶裏左轉轉右轉轉.還有一個方法,是母親的母親從小教給她的,就是將左手從頭的後麵伸向右眼,用中指向後擦眼角的穴位,重複十幾次後,換右手擦左眼角的穴位.長一些眼病時,隻要堅持做這個眼操,不用藥也可使眼病痊愈.
吾每日清晨洗麵時(水溫稍高以不燙傷皮膚為宜),先浸毛巾,熱敷雙目及太陽穴,約一兩分鍾,已堅持數十年矣。拿出菊花來,用滾開的水泡上,先用水薰我的兩眼,水汽沒有了又倒出一半菊花水來讓我喝下去,另一半則用紗布蘸上水洗我的兩眼。一天三四次,菊花泡淡了就換新的,一、轉眼法
選一安靜場所,或坐或站,全身放鬆,清除雜念,二目睜開,頭頸不動,獨轉眼球。先將眼睛凝視正下方,緩慢轉至左方,再轉至凝視正上方,至右方,最後回到 凝視正下方,這樣,先順時針轉9圈。再讓眼睛由凝視下方,轉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這樣,再逆時針方向轉6圈。總共做4次。每次轉動,眼球 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這種轉眼法可以鍛煉眼肌,改善營養,使眼靈活自如,炯炯有神。
二、眼呼吸凝神法
選空氣清新處,或坐或立,全身放鬆,二目平視前方,徐徐將氣吸足,眼睛隨之睜大,稍停片刻,然後將氣徐徐呼出,眼睛也隨之慢慢微閉,連續做9次。
三、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著做,全身放鬆,閉上雙眼,然後快速相互摩擦兩掌,使之生熱,趁熱用雙手捂住雙眼,熱散後兩手猛然拿開,兩眼也同時用勁一睜,如此3~5次,能促進眼睛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手療法治療假性近視的有效穴位有三:1、最有效的穴位,是掌麵無名指第一、二節指骨間關節處的肝穴。2、掌麵手心附近、心包區內的勞宮穴。3、手背側小指走向下行的腕骨穴。
折指法 每天堅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內折彎,再向後搬的屈伸運動。每遍進行30~50次,並在小指外側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一100次。此法坐、立、臥皆可做,堅持經常做,不僅能養腦明目,對有白內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療效。 以上諸法可以單獨做,也可任選1、2種合做,貴在持之有恒,日久定見成效。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六小齡童用的方法,一是遠眺,看日出,看的眼睛流淚,每天堅持,二是看打乒乓球,站在台中間,眼隨球動,左右動,其他部位不要動,三是在黑暗處看飛動的亮點,
1.遠方凝視:
尋找一處10米以外的草地或綠樹:綠色由於波長較短,成像在視網膜之前,促使眼部調節放鬆、眼睫狀肌鬆弛,減輕眼疲勞。不要眯眼,也不要總眨眼,排除雜念、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凝視25秒,辨認草葉或樹葉的輪廓。接著把左手掌略高於眼睛前方30厘米處,逐一從頭到尾看清掌紋,大約5秒。看完掌紋後再凝視遠方的草地或樹葉25秒,然後再看掌紋。10分鍾時間反複20次,每天做3次,視力下降厲害的要增加訓練次數。
2. 晶體操:
① 雙手托腮,讓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順序轉動10次,接著再逆時針、順時針各轉動10次。
② 尋找一個3米外的景物(如:牆上的字畫等),同時舉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處伸直(約30厘米),看清手掌手紋後,再看清遠物,盡量快速的在二者間移動目光,往返20次。
3. 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臥式均可,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後依次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要求取穴準確、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① 揉天應穴:用雙手大拇指輕輕揉按天應穴(眉頭下麵、眼眶外上角處)。
② 擠按睛明穴:用一隻手的大拇指輕輕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緊挨兩眼內眥處)先向下按,然後又向上擠。
③ 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麵頰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緣正中直下一橫指)。
④ 按太陽穴、輪刮眼眶:用拇指按壓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後一橫指處),然後用彎屈的食指第二節內側麵輕刮眼眶一圈,由內上→外上→外下→內下,使眼眶周圍的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寥、球後、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對於假性近視、或預防近視眼度數的加深有好處。
1.眼珠運動法
頭向上下左右旋轉時,眼珠也跟著一起移動
2.眨眼法
頭向後仰並不停的眨眼,使血液暢通。眼睛輕微疲勞時,隻要做2~3次眨眼運動即可
3.熱冷敷交替法
一條毛巾浸比洗澡水還要熱一點的熱水,另一條毛巾浸加了冰塊的冷水,先把熱毛巾放在眼睛上約五分鍾,然後再放冷毛巾五分鍾。
4.眼睛體操
中指指向眼窩和鼻梁間,手掌蓋臉來回摩擦五分鍾。然後脖子各項左右慢慢移動,接著閉上雙眼,握拳輕敲後頸部十下。
5.看遠看近法
2.
看遠方三分鍾,再看手掌1~2分鍾,然後再看遠方。這樣遠近交換幾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勞。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老年病科張鐵忠主任醫師介紹,“運睛”是祖國傳統醫學中提倡的眼睛保健方法。
具體做法是:兩腳分開略寬於肩,頭稍仰,瞪大雙眼,盡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後頭部保持不動,使眼球轉動,先向左轉7次,再向右轉動7次,最後自上而下轉動7次。重複做3遍。
此動作最好清晨在有樹林的地方做,可以看到周圍的綠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適。這種眼睛保健方法不僅能緩解視疲勞,還可起到增加眼睛的光澤和靈敏性的作用,並能適當糾正近視和遠視。
具體方法是:脫下眼鏡,麵向正前方,雙眼平視,在盡量保持頭部不動的情況下,雙眼先盡力向額頭看15秒,然後盡力向嘴看15秒,再盡力向左後方看15秒,再盡力向右後方看15秒。最後雙眼盡力連貫地沿著嘴、左後、額頭、右後、嘴的方向順時針旋轉看15圈,然後再反過來,雙眼盡力連貫地沿著嘴、右後、額頭、左後、嘴的方向逆時針旋轉看15圈。一遍結束。每天早、中、晚做各做一遍。
根據中醫理論,病機多係心陽衰弱,神光不得發於遠處;或為肝腎兩虛,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華不能遠及。腎藏精,腎陰、腎陽均以腎中精氣為物質基礎,血的化生有賴於腎中精氣的氣化,精能生血。
肝藏血,使血能養肝,保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肝的經脈上聯於目係,目的視力有賴於肝氣之疏泄和肝血之濡養,氣血不足,可影響視力。氣脫者,目不明,失血者,瞳無光。故在治療方法上選肝、腎為重點反射區,根據順則補,逆則瀉的中醫理論,在肝、腎反射區,按順時針方向按摩,以溫肝腎補虛,使肝腎氣血恢複平衡,從而使視力得到恢複。
足部按摩治療近視眼的方法:眼目與經絡直接關聯,並以此和髒腑相溝通,經絡起著輸布髒腑氣血精液於眼的作用,經絡阻隔或髒腑失調能影響眼。根據腧穴的主治規律中的遠治作用,刺激十二經脈在膝關節以下的腧穴,可以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距部位的髒腑、組織的疾患。故在漢療上采用全足按摩,重點加強足部腎、眼、淋巴等麽射區。由於腎反射區剛好與足少陰腎經的湧泉穴相吻合,腎主藏精,腎精生髓,目係通於腦,腦為髓海。故按摩湧泉穴能使腎精充足,髓海充盈,而且能受養而目光敏銳。眼反射區剛好有足陽陰腎經通過,胃經起於眼部與眼目有直接的聯係。胸淋巴反射區剛好與足厥陽肝經上的行間穴、太衝穴相吻合。眼科六辨證學說認為:視神經的反射點屬足厥陰肝經,按摩足厥服肝經能使視神經的疲勞得以恢複。
總之,通過足部反射區的按摩,能使經絡疏通,髒腑功能得以調整,氣血運行流暢,使近視患者的視力恢複正常。
whxlq007 的 (引用)常用頭麵部穴位
1.天門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自兩眉中間至前發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兩拇指麵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發際,約推30~50次。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臨床應用) 推攢竹能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等症,多與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若驚煩不安、燥動不寧,多與清肝經、按揉百會等合用。
2、坎宮(眉弓)
(位置) 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 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數) 30到50次。
(主治) 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
(臨床應用) 推坎宮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於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若用於治療目赤痛,多與清肝經,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後點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強療效。
3、山根(山風)
(位置) 兩目內眥之間。
(操作) 拇指甲掐。
(次數) 3到5次。
(主治) 驚風、抽搐。
(臨床應用) 掐山根有開竅醒腦、定神的作用。對驚風、昏迷抽搐等症,多與掐入中、掐老龍等合用。本穴用於治療疾病外,還和年壽、準頭等穴用於診斷,如見山根處青筋顯露為脾胃虛寒或驚風。
4、頰車(牙關)
(位置) 耳下一寸下頜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數) 5到10次。
(主治) 牙關緊閉,口眼歪斜。
(臨床應用) 按頰車主要用於牙關緊閉,若口眼歪斜則多用揉頰車。
5、囟門
(位置) 前發際正中直上兩寸,百會前骨陷中。
(操作) 兩手扶兒脫,兩拇指自前發際向該穴輪換推之(囟門未合時,僅推至邊緣)稱推囟門。拇指端輕揉囟門。
(次數)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 頭痛、驚風、神昏、煩躁、鼻塞、衄血等。
(臨床應用) 推揉囟門能鎮驚安神、通竅,多於頭痛驚風、鼻塞等症。正常前顱在生後12到18月之間閉合,故臨床操作時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壓。
6、耳後高骨
(位置) 耳後入發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兩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數) 30到50次。
(主治) 頭痛、驚風、煩躁不安。
(臨床應用) 推耳後高骨能疏風解表。治感冒頭痛。多與推天門攢竹)、坎宮等合用。能安神除煩,可治療神昏煩躁等症。
7、天柱(頸骨)
(位置) 頸後發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或用瓷湯匙的邊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數)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輕度瘀血即可。
(主治) 惡心、嘔吐、項強、發熱、驚風、咽痛等症。
(臨床應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嘔,祛風散寒,主要用於治療惡心、嘔吐、外感發熱、項強等症。治療嘔吐多與橫紋推向板門、揉中脘等合用。但用並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數需多才行;治療外感發熱、項強等多與拿風池、掐揉二扇門等合用。
8.上明 定位:在額部,眉弓中點,眶上緣下。 主治:目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