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寫了一篇博文加拿大小學生咋背單詞,結果引來一些尚未入學的孩子家長的回應,於是趕緊補寫一篇加拿大學前班咋學英語,結果又有3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回應說孩子開始學 Letter Sound, 學進去了的欣喜,學不進去的就發愁!於是覺得有必要再寫一篇幼兒英語啟蒙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女兒來溫哥華的時候,差不多4歲。從2歲半左右開始,我給她買過一些英語兒歌的光盤,其中她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是清華幼兒英語的《語感啟蒙》,一套四張光盤,三十幾首英文兒歌,外教領唱的。還有一個就是洪恩的英語兒歌,是美國少兒合唱團的小演員演唱的。這兩套光盤,女兒斷斷續續地差不多聽了一年半,尤其喜歡前麵的一套。從後來的情況看,它們對於女兒的英語啟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到溫哥華之後,我們隻倒了幾天時差就去幼兒園了(Group Daycare,來加之前就聯係好的)。第一天我在那裏陪園。中午準備吃飯時,全體小朋友唱歌,女兒一聽就樂了,她也會唱!於是,第一天的融入就因為這幾首兒歌而變得特別的簡單了。回來我問明天還去不去Daycare, 答曰"去"!明天還用不用媽媽去陪了,答曰"不用"!
後來不到一個月,她以前所聽過的兒歌在幼兒園基本都唱過。很快,她已經能夠聽懂老師的幾乎所有指令,和老外的小朋友也能夠玩在一起並且成了好朋友,據老師講,比早她半年去那裏的另一個中國小朋友語言進步和適應的要好些!其實在她去幼兒園之前,我們並沒有單獨教她什麽日常用語、會話之類的東西。而小孩子聽老師的指令或者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其實很多靠的是形體語言,然後去體會這個語言是什麽意思,再到後來能夠知道這個意思的詞該怎麽說。這其實就是小孩子對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過程。
在她來溫哥華的頭半年的時間裏,我給她從圖書館借了大量的DVD。其中一套她特別喜歡,就是KIDS' SONG 係列。這一套東西和國內的那兩套產品有些類似,隻不過畫麵更活潑,語速更快。其中的有些歌曲,連GMT考到全球TOP7%的老公辨音也困難。但是問她,她可以很完整地把整個一句歌詞給複述出來,盡管她不知道確切的含義。我想,這和我們成年人童年期沒有進行過辯音訓練有很大關係。
其實,聽的目的是鍛煉耳朵的辨音能力(包括詞的讀音以及連讀、省略等等),鍛煉對英語的韻律、節奏等的把握。能夠清晰辨別每個音,是小孩子學英語相比大人最有優勢的地方 -- 這有點和小孩子學鋼琴差不多,和大人學習的區別是兒童的耳朵尚未被破壞,對音的敏感度還很高,鍛煉好耳朵對以後學習英語好處實在太多了。我們學習10幾年英語,聽到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單詞,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事實也證明我們的耳朵對一個句子中生詞的發音辨別能力的確不是那麽可靠!隻有大量的聽,才能把我們的耳朵鍛煉出來,而從孩子抓起則極其簡單。
從我女兒的經驗也證明聽的重要性。她剛開始看那些DVD時,隻聚精會神、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聽,後來跟著又蹦又跳,再後來開始跟唱同時跳,但是有時發音並不完全正確 -- 這正是對音的辨別錯誤造成的 -- 我們也沒有糾正,再到後來不知道什麽時候,她已經唱得不但所有音都正確,而且絕對的原汁原味了!以後再聽新的兒歌,都是很快就能跟唱並且全部發音正確,說明耳朵的辨音能力已經鍛煉出來了。聽是輸入,說是輸出,聽的足夠多了,自然開始輸出,一說起來就嘩啦嘩啦的,根本不是說幾句的問題了。從中國來加拿大的孩子,都有一個從不說到說的一個過程,時間大約需要半年到一年,正是因為需要這麽長時間的輸入然後才能開始輸出。
在學前班給女兒補課的時候,老公對 Phonics 進行了研究。結合女兒從國內到這裏來上幼兒園的經驗,我們的心得是:以 Phonics 的眼光來看,單詞不是由字母組成的,而是由音(Sound)組成的,而音是由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組成的。這和我們理解的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完全不同,在單詞和字母之間多了一個“音”,正是這個多出來的音讓老外具備了見到了生詞會讀、聽到讀音會拚寫的能力!而對音的辨別能力,正是靠耳朵多聽來鍛煉的。當然,音不隻是需要辨別,還要求你把它發出來,也就是要大聲地讀,而大聲地讀又進一步強化了對音的辨別。
Phonics 的理論中,也明確指出了 Phonics 的方法要成功依賴兩個前提:Phonological Awareness(耳朵的辨音) 和 Phonemic awareness (單詞和音的關係,理解單詞就是用不同的音像搭積木一樣搭出來的),前一個是一切的基礎,後一個就是說讓孩子明白詞是音組成的而不是字母,聽也要聽音而不是聽字母。這兩個前提解釋了母語環境的孩子使用 Phonics 的成效更加顯著的現象。那我們孩子的英語啟蒙,為什麽不在孩子還小、耳朵更加敏感時從訓練對英語的辨音能力開始呢?
當然,知道了應該怎麽做,還要找到孩子足夠感興趣的素材和方法。又唱又跳的英語兒歌是個好材料,對我女兒非常適用。但是我們也曾在女兒回國過年時把她看過的那些英語兒歌的DVD推薦給朋友,結果朋友家 6 歲的小朋友,也是我女兒的好朋友,根本不願意看。這可能還要結合敏感期、選擇適合年齡段甚至性格的素材來給孩子聽,需要父母更加的細心觀察孩子對什麽感興趣、更多的嚐試、投入更多的思考。
記得以前我曾經看過搞英語教育的老師的一篇文章,文中說,英語的聽力過關大概需要3700多個小時--但對於孩子的耳朵來講需要的時間肯定會比成人大大地減少--這個數據是否準確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給孩子找到足夠的、原汁原味的、孩子喜歡英語聽力素材。我相信,如果你的孩子能夠積累這麽多的聽力經驗,那他成年以後的辯音能力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從這一點上來講,國內的幼兒英語教育,如果還過多地停留在是不是會背字母歌,是不是會背多少單詞,是不是會幾句英語對話,那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還有一點,我發現我們在國內的時候,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是分開的,似乎聽就是一個獨立的能力,最多能和說聯係起來。但是,國外的英語學習,聽是為了閱讀作準備的。在他們出版的關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閱讀的書籍中,提到閱讀的基本方法有四條,其中一個是 Phonics,一個是Rhyme.而這兩點,都是和聽力中的辯音和韻律節奏相關的。
我想,與其忙於讓孩子學習一個個基本的單詞、句子,不如多花些時間給孩子更多的英語視聽資料。這應該是他以後英語學習的基石呢!
聲明:本人並非任何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更非專家,當然也不是為哪個公司寫軟文,僅根據經驗以及體會來寫,請大家結合自身實際批判性地吸收,更願意與大家多多交流!另,轉載請征得安妮鮮花同意,並加注 安妮鮮花 鏈接!違者,我們將委托律師出麵,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