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的聲音-安妮鮮花博客

安妮鮮花(Annie.com.cn), 海外遊子創建, 精品鮮花及品牌服務的結合, 成功人士的選擇.
正文

加拿大小學教室為什麽有兩扇門?

(2009-07-30 22:09:52) 下一個
我所去過的幾所加拿大小學,每個教室都有兩扇門,一扇是麵向走廊的,另一扇是直接對著外麵的街道。學生們早晨到學校,就在對著街道的這扇門外等候,提前5分鍾(就提前5分鍾,早到也一樣要等),教師打開門,學生魚貫而入,到教室另一側的櫃子處放下書包、外套後回到自己的座位。
 
說起加拿大小學的校舍,記得有一個剛從國內過來的孩子說:國內的小學都是樓房,這裏的房子像是給建學校的人住的,我想他說的應該是民工的工棚吧。我想,他的這種感覺可能有些像剛到美國的人說:美國怎麽像是個大農村啊!


對於這兩扇門,我開始的想法是:外麵有一扇門,更安全,萬一出現四川那樣的地震,這扇門的作用就大了。我也確實見到四川地震之後,這裏的一個學校抓緊維修校舍的例子。

一天,我送女兒去學校,很不幸,遲到了半分多鍾。我沒有來得及下車,女兒就跑去了,我心裏有點忐忑。

晚上把女兒接回家,我問女兒:

“今天遲到老師批評你了嗎?”
“沒有。”
“老師什麽也沒說嗎?”
“老師就讓我到另一個門進來。”

我心裏一陣慚愧!怎麽沒有想到這個,沒有叮囑女兒呢! 馬上聯想到我自己在這裏讀MBA時,來自俄羅斯的統計學教授第一堂課給我們定的規矩:上課時間一到就會鎖上教室的門,遲到的話就不要進來了,以免影響到別人。

小學一年級學生,遲到就不允許進教室,顯然不妥,但是走另一扇門,就可以直接進入到放書包、外套的櫃子那裏。這樣就少經過一次講台,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其他孩子的幹擾,這也是最基本的對人的尊重。同時,不用批評但是用一種更直觀的感覺告訴孩子,遲到的區別,以及遲到以後應該如何去做。
 
今天還看到一篇鐵錚的博文“不要做綁架老師的學生”,裏麵提到大學生遲到的、早退的一點兒歉疚都沒有,“哢噠哢噠”在講台前走過來、走過去”。哎!這本是從小學就應該培養的習慣,也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大學生卻從來沒有學過這一課!我們學校的德育教育一直是紙上談兵,卻沒有很好地從人性化的角度去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品格培養方麵的具體問題。

曾經接待過國內的孩子在加拿大上夏令營(SUMMER SCHOOL),一個月下來,老師的評語盡管委婉,但是大概意思就是:不夠尊重和體諒他人。這一條評語,對我來講,感覺是非常嚴重了。但是孩子的家長根本沒有什麽反應,他們想得更多的是,孩子的英語學得怎麽樣。而孩子自己,因為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被一些本應該成為朋友的圈子所排斥。

尊重人、體諒人是孩子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孩子成長中的機會獲得又多麽的至關重要。在國內,因為孩子一直隻有學習一項任務,所以這方麵的問題被掩蓋了。但是,當孩子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開始成家立業之後,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孩子就會處處碰壁,坐失很多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機會。而如果孩子比較早地出國留學,因為西方對這個問題非常看重,所以可能孩子的碰壁時間會大大提前。

孩子的教育,學校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現行的教育體製下,對於學校教育不足的地方,父母更應該給與重視。其實即使在國外,這方麵的教育也決不都是依靠學校。比如,對於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情急之下對人說了一句:STOP!孩子的家長馬上告訴他應該說:PLEASE STOP IT!在吃飯的時候,中國的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吃沒吃飽,而西方的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吃飯的習慣是不是正確,是不是張嘴嚼食物、是不是邊吃邊說話、是不是足夠安靜等等。

作為一個中國孩子的家長,對比之後方知不足。我想,中國的家長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從這方麵去考慮問題,而不僅僅關注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應該更關注孩子大學以後幾十年的人生道路,而不僅僅是考上一個什麽樣的好大學。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僅僅有一個好的大學名字可以炫耀,那麽,這種人生能算成功嗎?!

PS: 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安妮鮮花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並不得修改。

文章來源:安妮鮮花新浪博客 2009-07-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