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元帝國的困惑

(2006-03-29 05:40:24) 下一個
在三年之前, 記得當時歐元還在0。92 附近, 我寫了“未來十年之歐洲與歐元帝國”, 當時預測歐元會在兩年以後到達1。17, 5年以後到1。30, 10年以內和美元比價達到1:1.45,時間剛剛過去了3年, 歐元就已經到達了1:1。36 的高位。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兩年之前, 寫了《美國人的算盤和歐洲人的帳》裏麵談到了美國和歐洲對於歐元的態度和各自所要采取的調控措施,我當時的結論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 由於歐元的產生, 自從二戰以來美國和歐洲的戰略合作關係將產生本質改變, 美國為了維持美元的地位會利用一切手段迫使歐元解體,而歐盟當然會竭盡全力維持歐元的存在。 兩年過去了, 從目前所發生的一切來看, 美國人在局部的爭奪中取得了上風。由於美元的貶值, 歐洲經濟的核心國家法國, 意大利和德國的製造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近期, 法國和荷蘭先後通過全民公決否定了《歐盟憲法公約》的通過。 歐元在過去的6個月中也從最高的1。3660 下跌到了目前的 1。20 附近, 跌幅超過1600 點。 未來的歐元何去何從,歐元帝國如何應付統一危機,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個熱點。 意圖了解歐元帝國的未來, 我們應該首先了解目前的歐盟危機的根源所在。應該說, 問題的症結有兩個方麵, 第一就是歐元的基礎《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先天設計缺陷,第二就是美元的快速貶值實際上激化和放大了《公約》的設計缺陷。其他一些比如統一過程中的劫富濟貧問題, 完備的福利體係導致的政府負擔問題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成員國之間國民情緒的對立問題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美元的狂貶,歐盟應該可以製造出一個更好的環境並更充裕的時間來很好地解決。真因為美元的快速貶值, 所有的矛盾和問題在一個非常小的時間框架裏麵完全暴露了出來, 才會導致今天歐盟的領導人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 我用過去幾年歐盟的核心國家德國,法國和歐盟執委會之爭來說明我以上所提出的兩點關鍵。 《穩定與增長公約》一個非常大的設計缺陷就是不顧成員國的實際情況對各國財政赤字和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上限規定“一刀切”,設計這樣一個製度的本意是希望公平, 因為如果成員國的赤字不加控製就變成低赤字的國家實際上就是在給高赤字的國家財政補貼,這樣的情況長期來說對歐盟的穩定是不利的。但這樣一個本來應該不是最大問題的問題卻由於美元的快速貶值變得異常激化。德國和法國在2002年和2003年財政赤字連續超標,並且預計2004年的財政赤字再次超標。很自然歐盟執委會為了維護《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嚴肅和公正性準備對德法兩國進行懲罰。但是,法德兩國認為本國的高額財政赤字事出有因,甚至在他們的角度來說, 有很大一部分完全是因為他們承擔了更多的由於歐元升值導致的對歐元區經濟的負麵影響而致, 因此感覺非常冤枉。他們這樣說也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因為在歐元區,70%的貿易在歐盟內部國家之間展開,隻有30%的貿易是對歐元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開展。 因此對於整個歐盟來說, 歐元兌換美元到底是1:1還是 1:1.5並不是歐盟關注的重點所在。 但如果分析歐元區內部成員國各自進出口的實際情況來看,就會是完全不同的結論。 德國 ,法國和意大利是歐元區內部最大的進口國,而且他們又是歐盟內部最大的出口國家, 所以, 歐元升值對德國, 法國的影響就非常大。 因此, 從德法兩國的角度來說, 由於他們獨立承擔了歐元升值所造成的嚴重的經濟影響從而導致國內製造業的不振並且進一步導致財政赤字的超標,應該得到成員國內部其他國家的同情和支持,可最後迎來的卻是歐盟執委會的經濟懲罰, 正是孰可忍, 孰不可忍。 所以,法國和德國在歐盟內部到處活動,結果自然也獲得了很多的同情票, 這導致在2003年11月歐元區12國財長會議上,法德兩國最終成功地聯合意大利、盧森堡及葡萄牙,以有效多數票的表決結果凍結了歐盟執委會的懲罰程序。但歐盟執委會對此同樣心有不甘,因為他們的工作完全是站在維持歐元帝國的基礎《穩定與增長公約》之上,如果不對德國和法國進行懲罰, 最後必然會導致公約的瓦解, 因此歐盟執委會於2004年1月向歐洲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推翻財長理事會的決定。在2004年7月,歐洲法院作出裁決:執委會狀告理事會有理,12國財長會議凍結懲罰程序的決定不符合歐盟的法律規定,予以取消。但是這個結果當然是德國和法國兩個國家所不願意接受的。中國有句古話,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沒有苦勞還有疲勞,我們法國人為了整個歐元區的經濟作出最大的犧牲, 最後歐盟執委會不但不說一聲謝謝,還要通過法律的途徑否決法國在歐盟12國財長理事國所得到的同情票。因此歐元區最浪漫的法國人做出的回答就是老子不陪你們玩了。 在有關《歐盟憲法條約》通過與否所進行的全民公決中以多數反對該憲法的結果收場。 而另外一個全民公決否定《歐盟憲法條約》的荷蘭人,他們的理由也很有意思, 荷蘭人認為盡管荷蘭不是歐盟最富有的國家,但卻是人均交稅最多的國家。在過去兩年中,荷蘭人勒緊褲腰帶,以滿足《穩定與增長公約》的要求。但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卻可以屢屢違反這些規定。這不是明擺著讓老實人吃虧,所以,一個自認為貢獻最大的國家和一個自認為最老實的國家都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對著《歐盟憲法條約》say no 實際上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歐元帝國的先天缺陷。和這個缺陷被美國人有效地利用所產生的巨大的負麵作用。 在歐元帝國建立之初, 出於對於一個統一的歐元區的美好憧憬, 很多的問題被忽略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個隻有貨幣統一而無政治統一的歐元帝國的缺陷就表現出來了, 但如果我們允許以一個更大的宏觀來看的話,目前歐洲所麵臨的這些問題實際上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必然問題也是一個必然經曆的階段, 差異性的存在是一個客觀的現實, 消除差異性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劫富濟貧的過程,一些傳統的經濟強國必然會在這個過程中付出更大的犧牲,這點無法回避, 我相信當年歐盟成員國在締結歐洲一體化條約時毫無疑問地應該考慮到了這一點。 所以說,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公約本身, 而是由於在外部受到了美國的極大擠壓和攻擊。所以個人認為今天的歐盟所麵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美國充分利用了公約的設計缺陷所至。 很多人對我這種大國政經角逐中的陰謀論嗤之以鼻。 但我依然堅持認為美國以它自己的利益出發並不希望一個穩定的歐洲和穩定的歐元帝國的產生。因為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美國最擔心的就是《歐盟憲法條列》的一旦通過, 這將導致一個政經一體的前所未有的“大歐洲”,不僅將在人口和幅員麵積上超過美國,也將在經濟規模上超過美國。 一山豈容二虎在, 因此美國必然會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打擊歐元,在過去的幾年中, 我們能夠看到的包括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3年的第二次對伊拉克戰爭都是非常好的明證, 如果對此有異議的話, 看一下兩場戰爭前後的背景和戰後的歐元表現就可見一斑。 99年的科索沃戰爭的背景是在歐元的新生期, 目的是摧毀歐元體係, 應該說美國的目的差一步就已經實現, 歐元從戰前的1:1.21 跌到最低的1:0.83。 如果不是因為機緣巧合,美國自身出現了很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 歐元基本上很有可能已經成為曆史。 在歐元最艱苦的時候, 美國的資產泡沫破裂,納斯達克, 道瓊斯指數在2001年3-4月份間達到頂點以後一路狂瀉, 911事件的發生更把美國從一個原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變為一個極端不安全的國家, 國際資本大量流出美國, 這最終救了水深火熱中的歐元。 不能否認, 美國對於資本和貨幣戰爭的理解有其獨到之處,這一招不行就換另外一招, 由於美國自身政治和經濟上的問題,美國認識到強製性地讓美元走強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美國馬上反其道而行之, 也就是希望以一個貶值的美元來利用歐洲的經濟資源讓美國及早走出經濟泥潭並且試圖通過貶值的美元來充分引發《發展和穩定條約》所潛在的先天設計缺陷,充分強化和暴露由於先天缺陷所導致的在經濟整合的陣痛過程中歐盟成員國內部之間的矛盾,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破壞歐元和歐元帝國。這個整體戰略實施的開端就是現任美國財長斯諾的上任和他強勢美元的言論。這個過程的開始相當的順利, 歐洲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 對美元的貶值非常配合, 因此到2003年3月份歐元升值到1。09左右, 但從那個時候開始,同樣基於利益的問題,歐盟認為歐元基本升值到位,因此不願意再做更多的讓步。美國麵對這種情形, 所拿起的工具就是在聯合國和整個國際環境完全反對的大背景下悍然發動了另一場戰爭, 那就是伊拉克戰爭,在我看來, 這場戰爭與其是為了幹掉薩達姆,不如說是幹掉歐盟對抗美國的信心。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所展現的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對石油資源的進一步控製迫使歐盟在匯率問題上對美國讓步, 戰爭期間, 歐元從1。05升到1。19,戰後歐元更從1.0783暴升到1。29, 那一輪升值是歐元在過去幾年的升值過程中最快和最猛烈的一次。 2004年2月份, 1。29的匯率應該說實際上已經接近或者說已經超過了歐盟能夠承受的最大底線,但美國人並沒有就此罷手, 在2004年的前三個月美國在市場上通過大量美元貨幣的投放, 刺激美元進一步下跌, 200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 布什的算盤不可謂不精,大量美元的投放換來的除了美國股市和美國房地產的欣欣向榮以外更最後導致在2004年的最後幾個月歐元攀上了1。3660 的曆史高位,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絕對被充分高估的歐元的價格,拿股票的說法來套用的話, 它絕對是透支了很多年以後歐元可以達到的水平, 至少在我寫的《未來十年之歐元與歐元帝國》的時候, 我認為這個價格最快也應該是2008年或者更以後一點的價位。而這個拔苗助長的製成品就是近期歐元區公布的一係列非常糟糕的經濟指標和數據,法國5月份的製造業指數下跌到48.8,低於50的中值。德國的這個數據是49.4,同樣低於50的中值。法國的失業率依然維持在2位數,到達10.2%的高點。同時歐元區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到-15,工業信心指數下降到-11,經濟信心指數下降到96.1,零售銷售月率下降1.2%,年率下降0.9%,歐元區的經濟絕對不是在增長,相反是在倒退, 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必然產生的均貧富所帶來的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如美國預料般被充分激化和放大。法國和荷蘭公投的結果算是對於過去兩三年美國一係列政治,經濟, 軍事外交的一個最好的交待並畫上一個相對圓滿的句號。 以此為標誌,歐元會步入一個階段性下跌階段, 而美元對於歐元會進入階段性的強勢階段。 但對於歐盟來說, 當然不甘心束手就擒,2005年3月召開的歐盟春季首腦會議批準了財長理事會對《穩定與增長公約》的改革建議。這一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維持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3%的上限,但今後成員國如果違規,不會像過去那樣自動進入懲罰程序,而是要參考多方麵因素作具體分析。這一改革事實上是為歐元區國家經濟增長“鬆綁”並且直接針對《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先天缺陷。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盧森堡為此提案還提出了10餘項豁免條件包括考慮到德國因兩德統一帶來的巨大財政負擔,暫時允許德國將財政赤字上限放寬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法國因增加科研國防開支,其財政赤字在5年內可稍稍突破3%。目前,改革細節仍在爭議之中。是否最後通過依然是一個未知數,但這個新的修改方案至少表明了歐盟已經看到了《穩定與增長公約》的設計缺陷並試圖通過適度的靈活來進行彌補以對抗歐盟統一的過程中由於強大外力的介入所導致的經濟和政治困境。 第二:歐盟領導人希望通過《歐盟憲法條約》的通過來實現歐元區的政經合一,並解決由於政治和經濟的不一而產生的問題。 從歐盟憲法條約的設計來看,,《歐盟憲法條約》希望催生一個在內政、外交上更加趨於一致的歐洲。其實歐盟各國的政要已經看到了在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均貧富所產生的矛盾,因此, 歐盟憲法條約尋求的是以歐洲整體利益的考慮為重,個體利益的考慮為副。希望倡導一種更加全局化的思考理念。從歐盟憲法條約公布以來的反映來說, 各國政要基本上都能夠非常了解到一個統一的歐洲對整個歐洲經濟的積極意義。但目前來看, 由於過去幾年美國人在整體美元戰略上的極大成功, 法國和荷蘭的公投結果為歐元帝國在政治上的統一抹上了陰影, 但我相信, 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次法荷公投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提醒了歐盟的政要對於公眾所能達到的對於政經博弈的認識高度,實際上在公投失敗以後, 歐盟的主要話題集中在反省上麵, 關於這一點,歐盟主要國家的政要意見非常統一,從意大利總統錢皮到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到波蘭外長羅特費爾德以及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弗朗索瓦絲·巴伊直至英國首相布萊爾,德國總理施羅德與法國總統希拉克都表示了反省的態度, 樂觀的回應和積極的應對。 相信, 隨著公眾對歐盟憲法公約的進一步認識,未來還不至於窮途末路。相信隨著更多溝通, 更多理解, 更多時間, 歐洲的民眾可以對於一個統一的歐洲為他們所帶來的種種利益有一個更加成熟和客觀的理解, 在這樣的前提下,歐盟在未來應該還有很多的機會。 當然 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任何人, 任何集團, 他們可以延緩曆史巨輪前進的腳步卻不可以改變曆史巨輪前行的方向。 美國和美元的衰弱是一個趨勢而不是一個短暫的現象,世界需要新的強者的出現來平衡美國衰弱過程中出現的政治和經濟的傾斜,這種要求不管是對於已經有了6年多曆史的歐元還是在醞釀中的新的區域性貨幣或者新的什麽任何貨幣體係都是有利無弊。而且由於信息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 我們的地球正變得越來越小,區域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發展方向,順應這種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未來的歲月裏, 必將不斷出現對歐盟和歐元帝國更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和輿論導向,這對於歐元絕對是一個非常正麵的因素。 因此, 在歐元帝國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利益集團的相互博弈會使這個過程變得非常曲折和複雜, 但我依然對歐元和歐元帝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目前階段的歐元帝國的困惑很難改變真正意義上的歐元帝國的發展和成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