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雨綢繆看日元之未來走向,靜觀其變待建立其貶值長倉 (日本篇)

(2005-10-11 15:41:08) 下一個
在開始我們的有關介入日元的時機的資本市場的規律介紹之前,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本文的主角日本和日本的日經指數。 日本是一個極端奇怪的國家, 它的GDP生產總值一直以來保持著僅次美國, 而它的人均存款/人均收入都是全世界最高的。 偏偏,它又是在亞洲叫得最凶的國家, 好像它的國家經濟就要崩潰一樣, 但正因為如此, 在日本政府一次次地要求日元貶值, 並幹預日元貶值而其他政府和國家也能接受日元的疲軟,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國民也從來不認為日元得貶值會影響他們的資產總值, 相反, 他們反而認為日元貶值有助於日本經濟的複蘇和發展。 因此, 形成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一般的國家都能接受日元的貶值, 在日本國內, 日本國民也支持日元的貶值, 這樣的情況下, 日本政府可以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地幹預日元的走勢 讓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的立國原則和它的成因, 日本幾乎沒有戰略儲備, 所有的資源都必須進口, 而進口所需的外匯又必須通過出口來取得, 這是一定程度上日本以出口作為立國之綱的原因。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日本的國土麵積很小, 大約是新西蘭的1.25倍, 但它所承擔的人口確超過了1個億, 也就是相當於新西蘭人口的30倍左右。 這樣的國土和人口數量的比例從根本上斷絕了日本以金融立國的想法, 也就是斷絕了依靠資本市場所得來獲取生存資源的立國構想, 盡管, 走資本市場的路, 美國在上世紀用過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歐洲目前正在嚐試使用(結果未知)。 所以日本的出路隻能來自於日本製造業的成功, 很難找到其他的途徑。(歐洲從人口和土地麵積以及文化傳統上有很多和美國相似的地方, 稀少的人口, 高昂的工資, 完備的福利製度使得製造業的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因此, 歐洲正借鑒美國在資本市場的成功試圖通過資本市場所得來彌補產業市場所失, 歐元的誕生造就了這種可能性, 歐元的強勢更是這種立國思想的表現)。這就迫使日本政府/國民/企業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製造業之上。 讓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經濟在過去十年陷入困境的原因:(此處引用(日本的教訓值得記取——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分析室主任袁躍東))1985年9月,美英法日德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促使日元、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的“廣場協議”。此後,日元匯率開始迅速上升,進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升值周期,1995年日元曾一度達到1∶80的水平。 廣場會議後日元的急劇升值,既是日本政府試圖以此緩和日美貿易摩擦、避免兩國關係惡化的舉措,也與日本政府想借機提高日元國際地位、進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關。當時日本有些人士以為,經過戰後40年的發展,日本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日元升值意味著日本不但在製造業方麵已經“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美國,在貨幣領域也挺起了腰板。在這種盲目樂觀情緒的支配下,日本一些企業和機構不僅在歐美國家大量購置房地產,且不惜花重金購買名畫古董等。這種現象盡管隻是日元升值過程中的個別的、短暫的現象,但反映了部分日本人對待日元升值的扭曲心態。   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傳統的製造業企業為降低成本,占領海外市場,倉促和被迫進行海外投資。如接替傳統產業的新興行業已成氣候,能夠挑起日本經濟的大梁,即使大量傳統企業到海外投資,對國內就業和需求應該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日本經濟不會陷入長達十幾年的低迷狀態而不能自拔。但實際情況是,不但日本大企業紛紛出走到海外投資辦廠,而且為這些大企業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業為了自己的生存,也被迫隨大企業一起到海外投資辦廠。這使得國內就業人數下降,導致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反過來又影響企業在國內的投資需求,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是致使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教訓值得記取——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分析室主任袁躍東) 從中, 我們可以看到, 日本經濟陷入低迷和日元的升值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是一個連鎖的反應, 日元升值------日本資產升值-------製造業成本提高-------企業增加海外投資---------資產流出日本--------國內企業就業下降-------內需不足------消費不足------通貨緊縮。 而導致日本長期陷入經濟困境的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日本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和銀行之間的關係, 在日本, 銀行是日本企業的大股東, 在日本企業的經營困境之下, 銀行試圖通過增資(資本金和貸款)方法來挽救日本企業, 但最後的結果是日本的銀行背負上了巨額的不良債權, 為了防止銀行的倒閉,政府必須重新注資, 因此“國有化”的銀行的出現也就不足為怪。日本銀行業目前的困境除上麵的原因, 1991年的房地產泡沫的崩潰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曾幾何時, 彈丸之國日本的房地產的總價格竟然超過了美國的房地產總價值規模, 這是如此的不可思意, 卻是一個鐵打的事實。 在這個大泡沫崩塌以後, 日本的國民資產大縮水, 而銀行的資產也同樣大張期鼓的萎縮。 這在總體上導致了日本最嚴重的通貨緊縮, 國民的購買力被壓縮到了一個最低的程度。 所以, 日本目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銀行的高額不良債權/低迷的消費/高昂的失業率/低迷的投資欲望。 看一下美國現總統開給日本政府的經濟良方“日本“隻有通過根本的改革和競爭才能走上再生之路”, 也就是通過大規模的對外開放和引進外部競爭來解決經濟問題。 實事求是地講, 對於日本來說, 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日元的貶值是一條最有效不過的途徑, 日元的貶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日本國民的消費欲望, 而一個貶值的日元主要的是更有利於境外資金的進入, 在目前的情況下, 吸引海外優質資產投資日本國內應該是日本解決包括銀行不良債權在內的企業投資欲望短缺, 較高失業率的一個良方, 貶值的日元又能增加日本產品的海外競爭力。 如此, 一箭三雕, 日本政府豈會輕易放棄。 從表麵上看, 外部資金進入日本國, 似乎會增加日元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量, 從而導致日元的升值, 近一段時間, 日元的升值從消息麵上看似乎也就是因為日元資產的需求增加導致。 但這樣的分析似乎忽略了一個及其重要的事實, 也就是伴隨著80年代後期90年代早中期的日本資產的大量外流的並不是日元的大規模貶值, 相反的是日元的大規模升值。 這一點, 可以從日經指數和日元的走勢中得到很好的驗證。 日經指數接近40000點的高點在1989年12月和1990年1月, 當時的日元正好處在160點左右的位置, 它也是1987年以後的日元的最低點。 在此之前, 日元從360點的高位一路升值,1988年1月到達120。33左右, 然後, 一路貶值到90年1月160點。 日經指數從90年1月下跌以後, 第一次的觸底是在1990年的9月份, 大致在20000點的位置, 而伴隨著的是日元從160升值到123。65 時間是1990年10月。 在90年9月以後, 日經指數反彈, 91年的3月份大致反彈到28000左右, 伴隨著的是日元在91年3-4月份間從123。65 回貶到140。50左右。 隨後, 是日經指數再一次下跌, 在92年7月份左右跌到14000點左右, 相應的是日元92年9月份升值到118。60。日經指數在927月份以後走了一個M型的走勢, 在95年6月份再次接近14000點。 而日元在1995年的4月份到達了它的曆史最低點79。75。 其後的走勢, 日元和日經指數就比較吻合, 也就是基本上日經指數漲, 日元就升值, 日經指數跌, 日元就貶值。 但在90年到95年的這六年之中, 日元和日經指數的關係是日經指數跌, 日元升值, 日經指數漲, 日元貶值。 我列舉這樣的曆史事實是希望投資人不能片麵地認為日元和日經指數的關係就是日經指數漲, 日元升值這樣簡單。 它可以, 事實上也確實已經有過這樣的表現, 那就是它可以完全不同步, 可以完全不和大家一般的想象一樣。 究其原因, 分析員大膽的猜測, 當時日經指數下跌的一個主要成就是國內的企業大量地到海外投資, 導致日本的證券市場資金大量失血。 雖然, 理論上日元大規模地換成其他海外資產必然是一個在外匯市場拋出日元, 購進其他資產的過程, 但在實際過程中, 日元卻是不跌反升。 相信是日本的金融界, 或者日本政府動用相當力量在外匯市場上控製日元的走勢以有利於日本的產業界在投資對外的過程中可以以日本資產獲得更多的海外投資和海外資產。 因此, 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理解, 那就是在10年之前, 日本政府或者日本金融界可以戰勝日本資產外流過程中的貶值壓力以給日本企業界一個更好的海外投資能力。 在今天, 日本金融界和產業界包括日本政府為什麽不能同樣戰勝海外資產回流導致的日元升值壓力而貶值日元以給海外資產一個更好, 更優惠的日元兌換率, 同時限製已經進入日本的海外資產的外流。如果說, 日本政府或者日本財經界意識到唯有大規模地引進外資才是一個改變目前日本的經濟格局的不二法門, 那麽, 日元的貶值動機就相對比較容易理解。而且, 這樣的舉動也完全符合美國財經界的需要和欲望, 畢竟, 日本是一個經過10年調整的經濟大國, 有著最好的基本建設, 基礎設施, 十年下調擠他了可能存在的投資風險和價格泡沫。而相對來說美國經濟在短時間重新騰飛的可能性比較小, 美國經濟總體的調整可能還不充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 一個比較低廉的日元正是美國產業界所需要的。 在某一種程度上, 是經濟影響著政治, 我們無法完全回避這樣的可能性和猜測。 從另外一個角度, 也就是政府對經濟的總體宏觀的控製來說,首先財政政策方麵,政府已經沒有可利用的空間。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日本一直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回升,政府投入了巨額的資金進行基本建設方麵的投入,連續10 次推出大型的財政預算,規模達130 萬億日元,但最終結果卻反而導致了沉重的國債負擔,財政危機空前惡化,小泉政府在運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方麵已很難有多大作為;其次,在貨幣政策方麵,在利率和貨幣供應量兩個角度,1991 年建立官定利率時是6% ,目前日本利率幾近零,並且在2003年6月25日等日子出現了罕見的銀行間隔夜拆借負利率現象 ,利率的調整幅度可以用非常大來形容,但收效卻甚微,另外,日本政府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增加貨幣流通量,但這又產生乘數效應,引發金融行業的深層矛盾。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已無效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也隻有緊抓貨幣貶值這一救命稻草了。 總上所述, 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到, 日元的貶值從根本上符合日本政府/日本企業界/日本國民/海外資金的要求。 我們所需要的隻是一個市場觸發點或者某一個政治事件, 而這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最難的, 也是最容易找的。 我們可以看到, 如果說, 日本政府有計劃的準備策劃一個大規模的日元貶值, 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麽日本會2001 年初,在日本國內,“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而在2003年之初, 日本又是第一個叫嚷並提出“人民幣升值”論的國家。個人相信, 日本這樣做, 一定有其深遠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