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雨綢繆看日元之未來走向,靜觀其變待建立其貶值長倉 (美國篇)

(2005-10-11 15:40:28) 下一個
一:美國的全球戰略和美國的美元匯率 冷戰的結束, 前蘇聯的解體, 中國過去20餘年經濟的長足進步以及歐元的誕生都使得美國在不斷地調整它的全球戰略。 美國在地緣上不斷加強對中亞和中東的控製, 對於這兩個地區的控製,除了石油以外, 也可以有效地對中國形成戰略鉗製, 對前蘇聯形成戰略分割, 當然也可以通過對石油的控製迫使歐元區就範。 而在對中國的控製上,除了軍事上的戰略控製和鉗製以外, 經濟上的控製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戰略步驟。當然, 意識形態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我們將著重於經濟領域的探討。 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和經濟上, 日本一直就是美國在遠東的最主要的戰略基地。當然這裏麵包括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合作和對抗。 但從大的一方麵來講, 日本確實是美國的一枚在遠東的重要的棋子。 從上一世紀的最後十年開始, “中國威脅論”一直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 而布什上台以後更把克林頓時期擬定的中美的“戰略夥伴關係”更改為“戰略競爭對手”。 前蘇聯的瓦解使得現今世界上隻剩下兩個大國:美國和中國。美國正越來越把自己看做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中國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在過去二十年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更使得中國在當今世界的綜合排名上隱隱有超躍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的俄羅斯、法國、英國,以及世界上第二和第三號經濟巨人日本和德國。雖然量化的分析很難有效成立,但一般意義上都可以認為俄羅斯、法國和英國在其全球作用、財富和影響上都在走下坡路。日本和德國雖然非常富有,但由於二戰的影響,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轉為政治實力時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製約。因此, 對於這個未來最有競爭力的對手, 美國朝野都在努力的從各個方麵對中國進行限製和施壓。一個最明顯的事例就是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和處理的方法。另外,美國正有計劃地在中國周邊的中亞、蒙古、東南亞、印度等戰略要點營造遏製與包圍中國的戰略態勢。 同時以美日軍事同盟為依托,在亞洲西部擴大美國的軍事和經濟影響範圍,企圖從東、西兩頭並進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美國還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五對雙邊軍事聯盟,即美日、美韓、美泰、美菲、美澳聯盟,以達到遏製中國的目的。 中國周邊馬蹄形地緣戰略帶正成為美國布局投子的主要區域,包圍中國之勢昭然若揭。當然, 這些僅僅是軍事上的一種戰略步驟, 分析員如此長篇雷度並不想在軍事上給大家一個詳細的介紹, 隻是希望從軍事上的分析能讓廣大的讀者一個比較明晰的中美關係的認識以及美國未來亞太地區的戰略考慮。因為, 除了軍事上的戰略壓製以外, 經濟上的幹擾和牽製也是同樣重要的一個方法。 但在這一方麵由於中美雙方在經濟上的互相依賴顯得更為複雜也更難控製。 一方麵, 美國想抑製中國的經濟發展。 另一方麵由於美國人工成本高, 而使得物美價廉的高度勞動密集型的中國造輕工產品成為普通美國人最迫切需要的日常消費品。美國的消費市場對來自於中國的廉價可靠的進口商品有著巨大的商業依賴。特別是在美國經濟在上世紀末, 本世紀初陷入衰退以後更見如此。 這也是美國在 9。11 以後, 布什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有所改變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從對華貿易和對華投資中可以獲得十分可觀的經濟收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 中國的經濟發展又使這有可能孕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未充分開發的市場。從可口可樂、柯達膠卷到波音飛機,其市場容量均是別國所不能相比的。2001年在中國售出的可口可樂達130億罐,平均每個中國人喝10罐。柯達膠卷目前在中國已擁有超過8000家連鎖店,已成為柯達最大的海外市場。波音公司迄今已賣給中國超過400架客機,未來幾年中還有近百架訂單。試想,如果中國全部改買歐洲的客機,波音公司要裁員多少?中國wto的加入,美國更把中國列入其“21世紀國家出口戰略”的首要目標。在服務貿易中極具競爭優勢的美國公司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大舉進入中國的金融、保險、電訊、運輸、會計、律師、醫療、影視等市場。連美國的農場主也作好了大量出口其農產品的準備。 可以想象, 這樣龐大的市場和經濟收益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可以想象對中國的經濟進行壓縮和控製的難度和複雜性。 因為,大部分的商業投資來自於商業行為而非政府行為, 但美國政府有不願意看到中國經濟更快速和健康地發展, wto 固然將龐大的中國市場向全世界開放,但實際上也使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投資市場和產業市場更容易吸納更多的國外的資金和技術。 資本是唯一逐利性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美國政府能做的也許隻有兩件事: 第一: 迫使人民幣升值 第二: 為中國製造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從上麵的分析中, 我們可以大致地看到, 人民幣的升值就其本身來說對目前美國的經濟複蘇並沒有太多的好處, 因為這將使得到達美國的中國產品的價格更高,從而更加抑製美國的消費。 當然, 另外一種觀點就是由於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主要是一些低端的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這類產品的消費彈性很差,即使價格上升,它的消費量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因此, 如果占美國低端市場70% 以上的中國產品的漲價可以人為地製造一定的通貨膨脹以有效地防止美國通貨緊縮現象的發生。到目前為止, 通貨緊縮已經是美國包括全世界共同麵臨的一個很大的經濟難題。但分析員認為, 除此以外還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 1. 可以有效地限製國外資本進入中國, 因為投資, 特別是國際資本的投資將使得中國未來的產業競爭力, 資本競爭力更加強大, 而且, 從某種程度上講, 國際資本的總量是有限的, 投資於甲國家的資本增多, 相應的就會減少乙國家的投資。 但如果人民幣能夠升值, 一種在政府計劃下的突然升值,則海外資本對投資於中國的吸引力將會相應的減少, 因為現實意義上產品的海外競爭力就會降低。 2.如果人民幣允許和美元脫鉤, 則未來美國在使用匯率政策方麵將更加靈活和不受限製。 分析員在以前很多的文章中已經一再強調和指出從2002年開始的這一輪美元貶值, 特別是對歐元的貶值並不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從總體水平上較歐洲更差, 或者歐洲比美國更好, 而是美國希望通過一個弱勢的美元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全世界的經濟資源來幫助美國更快的度過經濟萎縮期, 而這種對全世界資源的剝削和利用必然會引起其他主權國和經濟實體的反對。 從實際的走勢上, 我們也可以看到, 美元的後兩次大的貶值都有一個很明顯的觸發點。第一輪的貶值美元對歐元從 1歐元等於0.85 開始下跌到 1歐元等於 1.00左右, 而1美元兌日元也從 135.00 下跌到 115.00左右。 這輪行情的美元跌勢可以說是歐洲各國和日本比較主動的一次讓步。 但第二輪的美元貶值特別是對歐元的貶值就不是那樣容易, 歐元/美元在 1.0 的平價大關足足盤恒了 5個月, 最後美元的貶值的觸發點是美國現任財長斯諾的上任, 關於這一點, 分析員在當時的“美國新財長和未來美元走勢”中已有詳細論述, 不再重複,當時我記得很巧合的是該文成文以後不到 8 小時, 美元就開始暴跌, 從 1.02 一直跌到 1.1085 為止。 應該說, 當時斯諾的上任是布什給歐洲各國的一個極為明確的政治信號, 也就是要求歐洲各國必須積極配合美元貶值, 我不惜以更換財長為代價, 你們也必須配合。 但第三輪的美元貶值就比較艱苦, 這一輪貶值一直到美國的對伊戰爭的結束才爆發, 在此之前, 歐洲各國不願意美元進一步貶值, 以種種方式反對美元貶值, 甚至包括對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支持上, 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和法國發出了二戰以後第一次明確的反對美國進行對伊戰爭的聲音。 但結果是美國在對伊戰爭中取得的決定性的快速勝利在世界麵前充分顯示了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軍事強國所擁有的強大的軍事實力, 加上美國成功的控製了伊拉克的石油, 最後, 歐洲各國被迫再一次大規模讓步才有美元從 1歐元兌1.05 在 20天內暴跌 1400點到 1歐元兌 1.1935。 在此期間, 歐洲各國的政治家門還高呼歐元符合她的內在價值, 歐元的升值是合理的。 隻有歐洲的工業家門一再地大吐苦水。 為配合美元的貶值, 歐洲央行甚至推遲了歐元的降息。 為了美元的貶值, 美國政府可以說是費盡心機。 但結果是美國可能隻享受到了美元貶值好處的一半, 其餘部分為中國所獲得。 在2002年全球經濟處於如此的衰退時, 中國2002年的出口增長了超過 25個百分點。 不為其他, 隻因人民幣實施的是和美元的聯係匯率, 人民幣就是美元, 美元就是人民幣, 美元貶值, 人民幣也跟著貶值, 美國希望同過美元貶值得到的好處人民幣一股腦兒全部得到而且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而這恰恰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還有的就是, 由於人民幣和美元掛鉤, 因此, 美國無法迫使日元做大規模的升值, 因為,這會影響日本和中國之間的幣值關係。這樣的結果也就是在美國政府的眼裏整個亞洲的經濟發展會失去平衡。 日本和中國的國家競爭力(資本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會處於一個很不利的位置。 3. 分析員認為, 美國政府當然希望中國政府能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有所讓步, 但分析員相信就美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了解, 包括美國財長斯諾的亞洲之行的效果不可能不會不在事前就有一個很好的評估, 但斯諾依然如期進行他的中國匯率的亞洲之行我相信可能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分析員在這裏想提醒廣大投資朋友的是隨著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 中國的聲音已經越來越不容人忽視, 不管在亞洲或者是整個世界。 2002年日元距今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貶值的停止, 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政府在日元衝上130以後的強硬的政治幹預。 日元的貶值對於整個東南亞經濟的衝擊是無可比擬的, 但唯有中國的聲音是最有力和不容輕慢的, 但設想一下, 如果中國政府在全世界的壓力下特別是美國和日本的強烈要求下依然不願意將人民幣升值或者和美元脫鉤, 在這樣的情況下, 如果日元再一次大規模地貶值, 中國政府這個最有力的聲音還會在日元貶值到 135時就發出嚴正抗議嗎? 而如果沒有中國的反對, 在整個亞洲, 還有誰能夠阻止日元的無理貶值。 因此分析員認為, 以美國政府和斯諾本人的智商, 他們理應想到中國政府應該在人民幣的升值方麵的態度和最終結果, 但斯諾依然要完成他的亞洲之行, 碰巧的有是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人民幣升值論, 其中蘊含的政治和經濟的陰謀大家應該在上麵的分析中有所了解。但在這個層麵, 美國和日本本身的想法和算盤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的出發點是為了美國經濟和總統競選經濟問題找一個借口, 日本我個人認為就是及早埋下一個伏筆, 你人民幣升值最好, 如果不升值, 我就到美國爸爸哪兒告個禦狀, 要求允許日元貶值。 二:培養中國的競爭對手 從一個戰略的角度來講, 如果無法有效地抑製對手的發展, 那維持某種程度上的平衡以避免一種力量的單極發展將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關於這種方法的使用古已有之, 有一定政治經驗的人都不會陌生。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整個亞洲的情況,在中國的周邊能夠有效對中國形成經濟牽製又能夠為美國所用的可能隻有兩個國家, 第一個是印度, 第二個就是日本。 印度的人口和中國相仿,而英語是印度的官方用語之一, 因此在語言上也沒有問題。 印度從政治體製上來說是一個民主國家, 因此在政治語言的使用上和美國也比較容易接近, 印度還有比較健全的司法和金融製度。 這些都給印度的經濟發展一個比較好的軟環境。 印度的軟肋就是對外資的利用上欠缺, 而且印度的基本建設和基礎工業相當的薄弱, 在這些方麵印度明顯的處在中國的下風。 印度目前來說, 在新興的軟件和生物製藥行業方麵領先於中國, 印度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軟件出口國家, 每年為印度掙得大量的美元貯備。 印度自1991年在拉奧總理開始實施經濟改革以來,GDP已連續10餘年保持了6%的高增長速度 10年改革之功為印度經濟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較為雄厚的基礎。據最新統計,印度外匯儲備已超過450億美元。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稱,自1980年以來,印度就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從印度的地域上來講,印度洋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和石油輸送紐帶,曆史上不少西方戰略家都公認,“五把鑰匙鎖住世界。”印度洋就抓了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和好望角三把。美國海權論鼻祖艾爾弗雷德·馬漢曾斷言:“誰掌握印度洋,誰就把握住了整個世界。”其中印度正像一艘巨大而又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前出印度洋縱深1600多公裏,是扼守印度洋的最為重要的戰略要衝。因此,對於一心想確保21世紀全球優勢地位的美國, 印度無疑都是它們戰略大棋盤上的重要棋子。從實際的美印關係上來看,2000年3月,印美兩國簽署了《印美關係:21世紀展望》的框架文件,決定建立“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設性、經濟上有成果的”新型夥伴關係。“9·11事件”後,印度對美國的反恐戰爭給予了迅速和全力的支持。美國政府隨即也解除了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對印度實施的經濟和軍事製裁。印美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麵的合作進一步發展。但美國的印度的經濟和軍事的支持有兩個和致命的因素, 第一就是印度在基本建設和基礎工業方麵的薄弱限製了印度在短時間內對全球投資產生足夠的吸引力, 因為基本建設和基礎工業的建設周期太長, 而就資本本身來說有是完全的商業行為, 是完全以逐利為最高目的。 因此, 目前階段, 美國對印度的支持最多的主要體現在軍事領域, 因為這是屬於國家意誌的範疇, 不受資本的逐利性的限製。 另一方麵, 印度的人口和他的獨特的意思形態以及他的戰略縱深和印度那如劍般深入印度洋的版圖結構同樣也對美國的海上利益形成相當的壓力,把印度培植成一個新的經濟大國,也並不是美國樂意看到的。 因此, 總體來說, 美國不可能在現階段從經濟的角度通過扶持印度來平衡中國, 可能更多的考慮是一種軍事上的利用以造成對中國的壓迫並迫使中國將更多的戰略資源向西部轉移以導致中國在能源, 資源, 人力, 資本上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降低來從整體上影響中國的經濟整體布局和發展的速度。 回過頭來, 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 從前麵的分析中, 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點那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整個美國對日本的影響可以說深入到了日本的經濟, 政治, 軍事, 文化, 意識形態的所有領域。 日美之間的關係我想借用布什總統在2002年2月份訪問日本時的一段講話來形容“在過去的50年中,日美兩國建立了近代史上少見的牢固的同盟關係”。 這種同盟關係的建立當然一方麵是日本本身在整個遠東的特殊的戰略位置但實際上更進一步的是日本本身沒有任何的戰略縱深,日本90%以上的資源依賴進口,而全部的航線又都在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威脅與控製之下。 因此, 日本對於美國的依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 非願為乃不得不為之。 而對美國來講, 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在戰後全方位地幫助日本重建也是因為日本在美國政府的眼裏就像孫悟空和如來佛的關係, 這也是日本在麵臨日美關係的重大衝突時總會作一定程度的退讓和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日本視美國馬首是驂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當然, 除此以外, 日本的基礎工業和基本建設更是不能和印度同日而語。 日本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擁有快速發展經濟的所有條件。 而且, 最重要的是從90年代日本經濟步入衰退一來已經經曆了長達13年的調整, 從調整的幅度和時間上來講都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條件來進行一次大的經濟反轉而並非簡單的反彈, 從這一點來講, 日本的資本市場, 產業市場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我們也可以看到, 從90年代末開始, 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逐漸減弱, 其矛盾的根本原因本來一直集中在日本市場對美國的開放度, 作為第二大經濟帝國, 日本一直對美國保持著貿易順差, 美國產品想進入日本的難度很大。美國從政府到企業都在積極向日本施加壓力,大力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但這種衝突在進入21世紀以後基本上就消失了, 美國方麵甚至對續簽有關貿易協定也不再熱心,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福特和克萊斯勒等美國公司通過部分收購而向日本企業和市場積極滲透。日本市場已經不攻自破,這是日本經濟出現危機和日本企業陷於困境的結果。 另外一麵就是美國從對日本的態度從上世紀末開始就不斷地由施壓更轉向擔憂。從1992年到目前來看,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平均隻有1.0%。此外,銀行壞帳和企業虧損是日本經濟十分突出的問題。日本經濟的衰落使得即便日本市場得以開放,日本也不會成為能夠吸收美國產品和服務的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在他在任期間的一次世界銀行年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就明確表示了對日本經濟的擔憂,並且敦促日本方麵要創造條件促使日本經濟獲得真正的增長。而在2002年布什的訪日的講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布什對日本經濟的態度和希望, 布什在他的講話中把支持小泉首相推行的經濟結構改革放在此次訪日的最重要位置。經濟問題成了影響日美同盟關係的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經濟不能起死回生,日美同盟關係就可能崩潰。布什的講話一語道破了日本作為美國的同盟國應該具備的經濟實力, 一個沒有經濟實力的日本是無法真正成為美國的有力同盟來在經濟上限製中國。從日美關係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個因素 1. 美國資本開始通過收購的方式滲透入日本的產業界 2. 日本經濟在經曆了十三年的調整以後已經具備了極高的投資價值 3. 日本經濟如果不能很快複蘇, 日本將無法繼續完成在經濟上牽製中國的任務。 而一個貶值的日元將使得 1. 日本產品在美國的價格將更加低廉, 因為, 日本產品大多集中在高端, 因此, 需求彈性較大, 應該能夠通過降價來刺激美國的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能力。 2. 美國的產業界通過收購方式滲透日本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成本將更加低廉。 3. 貶值的日元對全世界的資本都將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而資本的轉移和轉移資本的產業結構(由於日本的產業結構一直集中在高端)都會對中國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 因為, 在一定的時間內, 資本的總量將是有限的, 特別是高科技產業資本投資方向的轉變更會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競爭力帶來明顯不利影響。而這恰恰完全符合美國試圖控製中國的戰略意圖。 回過頭來, 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 從前麵的分析中, 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一點那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整個美國對日本的影響可以說深入到了日本的經濟, 政治, 軍事, 文化, 意識形態的所有領域。 日美之間的關係我想借用布什總統在2002年2月份訪問日本時的一段講話來形容“在過去的50年中,日美兩國建立了近代史上少見的牢固的同盟關係”。 這種同盟關係的建立當然一方麵是日本本身在整個遠東的特殊的戰略位置但實際上更進一步的是日本本身沒有任何的戰略縱深,日本90%以上的資源依賴進口,而全部的航線又都在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威脅與控製之下。 因此, 日本對於美國的依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不得已, 非願為乃不得不為之。 而對美國來講, 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在戰後全方位地幫助日本重建也是因為日本在美國政府的眼裏就像孫悟空和如來佛的關係, 這也是日本在麵臨日美關係的重大衝突時總會作一定程度的退讓和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日本視美國馬首是驂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當然, 除此以外, 日本的基礎工業和基本建設更是不能和印度同日而語。 日本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擁有快速發展經濟的所有條件。 而且, 最重要的是從90年代日本經濟步入衰退一來已經經曆了長達13年的調整, 從調整的幅度和時間上來講都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條件來進行一次大的經濟反轉而並非簡單的反彈, 從這一點來講, 日本的資本市場, 產業市場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我們也可以看到, 從90年代末開始, 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逐漸減弱, 其矛盾的根本原因本來一直集中在日本市場對美國的開放度, 作為第二大經濟帝國, 日本一直對美國保持著貿易順差, 美國產品想進入日本的難度很大。美國從政府到企業都在積極向日本施加壓力,大力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但這種衝突在進入21世紀以後基本上就消失了, 美國方麵甚至對續簽有關貿易協定也不再熱心,取而代之的是包括福特和克萊斯勒等美國公司通過部分收購而向日本企業和市場積極滲透。日本市場已經不攻自破,這是日本經濟出現危機和日本企業陷於困境的結果。 另外一麵就是美國從對日本的態度從上世紀末開始就不斷地由施壓更轉向擔憂。從1992年到目前來看,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平均隻有1.0%。此外,銀行壞帳和企業虧損是日本經濟十分突出的問題。日本經濟的衰落使得即便日本市場得以開放,日本也不會成為能夠吸收美國產品和服務的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在他在任期間的一次世界銀行年會期間的記者招待會上就明確表示了對日本經濟的擔憂,並且敦促日本方麵要創造條件促使日本經濟獲得真正的增長。而在2002年布什的訪日的講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布什對日本經濟的態度和希望, 布什在他的講話中把支持小泉首相推行的經濟結構改革放在此次訪日的最重要位置。經濟問題成了影響日美同盟關係的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經濟不能起死回生,日美同盟關係就可能崩潰。布什的講話一語道破了日本作為美國的同盟國應該具備的經濟實力, 一個沒有經濟實力的日本是無法真正成為美國的有力同盟來在經濟上限製中國。從日美關係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個因素 1. 美國資本開始通過收購的方式滲透入日本的產業界 2. 日本經濟在經曆了十三年的調整以後已經具備了極高的投資價值 3. 日本經濟如果不能很快複蘇, 日本將無法繼續完成在經濟上牽製中國的任務。 而一個貶值的日元將使得 1. 日本產品在美國的價格將更加低廉, 因為, 日本產品大多集中在高端, 因此, 需求彈性較大, 應該能夠通過降價來刺激美國的消費需求增加消費能力。 2. 美國的產業界通過收購方式滲透日本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成本將更加低廉。 3. 貶值的日元對全世界的資本都將產生巨大的吸引力,而資本的轉移和轉移資本的產業結構(由於日本的產業結構一直集中在高端)都會對中國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 因為, 在一定的時間內, 資本的總量將是有限的, 特別是高科技產業資本投資方向的轉變更會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競爭力帶來明顯不利影響。而這恰恰完全符合美國試圖控製中國的戰略意圖。 另外, 我們從本次美元貶值的深層原因分析上也已經發現美元的貶值並不是美國經濟在總量規模上或者經濟數據上不能維持一個比較強勢的美元, 而是希望通過匯率政策來利用全球經濟資源來縮短美國的經濟衰退期。 因此, 從經濟實力上說, 美國應該可以承受美元對日元的升值, 也就是日元對美元的貶值。 因為, 日元貶值給美國帶來的經濟傷害, 美國很有可能通過對歐元的貶值來取得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因為, 由於歐元的產生, 美國在可能的程度上, 一定會盡量地利用歐洲來化解美國的經濟壓力和經濟困境(有關這方麵的論述可以察看“美國人的算盤, 歐洲人的帳”一文)除非歐洲確實無法承擔, 就像這一段時間美元對歐元的升值一樣, 因為如果美元一味地對歐元保持弱勢, 歐洲經濟很有可能直接崩潰而失去任何的未來的利用價值。因此,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 很有可能出現美元對日元保持強勢而對歐元保持弱勢的反向走勢。這種反向走勢在近期已經初現端倪, 當然, 在方向上是美元對歐元升值, 對日元貶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