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了的耶穌墓穴”的爭議
宗教容易導人走向狂熱和不寬容,因此更需要理性和自律進行超教義的、遊走於神話與曆史之間的想象和追問······。
生命能否愈越死亡的神秘樊籬······?耶穌其人,墓在哪裏?墳墓裏的遺骸究竟是誰?西方人探索完全是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和中國人敬神而遠之的態度不同。
美國電視劇探索頻道於 3 月 4 日 (07 年 ) 播放一部紀錄片“失落了的耶穌墓穴”( The Lost Tomb of Tesus ),長達 90 分鍾,聲稱發現了埋葬耶穌骸骨的“耶穌墓”,有鼻子有眼的資料鏡頭,頭頭是道。考證倫理,不見得荒謬或是捏造。眾多的學者支持和讚成的龐大陣容,以驚世大發現的宣傳方式,透過考證骨棺上的名字,利用數學的統計、科學 DNA 驗證的方法,並解釋失蹤的骨棺就是雅各 ( 耶穌弟弟 ) 的骨棺而確立的理論,合理揣測、言辭鑿鑿證明泰普特 (Talpiot) 古墓就是耶穌家族墓塚,耶穌的確是曆史人物,是凡人娶妻生子,並提供世人一些聖經以外不為人知的資料。
記錄片播出揭示的諸多疑點,留下了很多討論空間:
1. 名字:泰普特古墓共找到十個骨棺,其中一個骨棺碑銘用希伯來文,大部分用亞蘭文,刻名有約瑟、耶穌、瑪利亞、耶穌的兒子猶大、馬太,而“馬大拉 瑪麗”的碑銘采用希臘文。一個墓塚碑銘用了三種文字,從輩分上看已是三代人,很可能是一個多代共葬的墓塚。但一塚多種文字並不旁證同代或多代,因為與題寫碑銘的人文字功底和喜好有關。不過,一個世紀以前以色列人還沒有在名字上加姓氏的習慣,確定某人一般是加出生地再加父名。因此,聖經新約稱基督耶穌為“ 拿撒勒人耶穌”以和其它叫“耶穌”的人相區別。隻是到後來猶太人被迫分散遷居世界各地,才隨鄉入俗開始在名字上加姓氏,這也是一個世紀後的事。故墓塚中希臘刻文“馬大拉 瑪麗”名前的馬大拉應是個地名,該地名位於加利利海岸,是個猶太漁村,不是個希臘城邑,“馬大拉 瑪麗”骨棺用希臘文倒也說的過去,用村名帶起城邑不得其解。碑刻及文獻中猶太人名,據英國古名字研究學術權威 Richard Baukcham 的綜合研究得出:當時單叫“耶穌”的人有 99 個,叫“約瑟”的有 218 個,聖經中有 6 個,骨棺中有 45 個,沙漠文件中有 78 個,約瑟兒子耶穌的骨棺中已有 3~4 個。其實“耶穌”這名字在一世紀是非常普遍的,聖經“使徒行傳”也提到另一位耶穌,中文譯成“巴耶穌”,“猶太古史”中記載有 14 個同名人,在發掘的骨棺中有 22 個同名人,猶太沙漠出土文件中也有 38 個以“耶穌”為名的人。在耶路撒冷古城四平方公裏之內 900 個類似墓穴中有 71 個“耶穌”, 2 個“約瑟的兒子耶穌”,可見同名十分普遍,就像中國有很多同名同姓一樣。 僅僅因為一座墳墓上麵刻有耶穌的名字,便將這墓視作埋有聖經中耶穌骸骨的墳墓,未免牽強。
2. 數理統計:按理在幾個或幾十、幾百個家塚中同樣具有“約瑟”、“耶穌”、“瑪利亞”、“猶大”等名字組合在一起的或然率非常低,但也不能因為概率低就推斷泰普特古墓就一定是“失落了的耶穌墓穴”。
3. DNA 驗證:用名為“約瑟的兒子耶穌”和“馬大拉 瑪麗”棺內餘片作為 DNA 驗證結果二者全無血緣關係,因此就斷定他們實為夫妻,沒有耶穌母親 DNA 樣本,就說他是耶穌,二個無血緣關係的 DNA 不能是繼父、兒媳、養女嗎?他們也有可能同墓的吧?如果用已被公認的“耶穌弟弟雅各骨棺”中的餘片作 DNA 樣本並與泰普特古墓中“耶穌”餘片的 DNA 對檢測,結果可能更有說服力。
4. 失蹤的骨棺:由於泰普特古墓在 1980 年出土共有十個骨棺的記錄,而在伯亦麥古物收藏署隻找到九個骨棺,於是就將泰普特古墓出土骨棺上紅土與幾年前公開的“耶穌弟弟雅各骨棺”上的紅土比較後,就斷言那失蹤的第十個骨棺就是“耶穌弟弟雅各骨棺”。這種紅土在耶路撒冷隨處可見,且“雅各骨棺是於聖殿上附近出土,並非東聖殿山也望不到的泰普特。證據太薄弱,摻雜了很多訛誤。
5. 其它疑點:泰普特古墓屬於一個中上階層的家庭,卻在耶路撒冷,硬要將其和 拿撒勒人窮木匠的兒子一個死囚拉上關係,它不可能是羅馬時代一個死去家塚,但也不能排除由與教派和宗教需要的原因把他們死後合葬一起。就像現今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的部屬把薩達姆與兒孫一起遷葬在提克裏特的華麗墓園一樣。據說耶路撒冷“聖墓堂”的空墓才是耶穌墓穴,那裏的十字架下岩石裂開的痕跡及一世紀基督徒留下的石刻碑文和聖經福音記載相符,理想上比較可靠,但也不能完全肯定其絕對真實。至少肉身會複活嗎?
耶穌是神,他不是凡人,沒有成過家,更沒有後代,聖經設神的證據確實,與此相反的言論必是妖言惑眾騙子的話。任何騙子背後都有目的,或是權利欲(尼采),或是經濟動力(馬克思)或是性(弗洛伊德),或是男性中心主義,或是種族主義,等等。世上沒有無目的的事。
一石擊起千重浪。從小說到電影出現的“翻案風”背後真正動
機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