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而敏感的話題——宗教
“宗教是精神活動的一部分,精神活動並不局限於宗教”。放眼世界各種宗教的當前狀況,他們的論調依然要精神與物質掛鉤,但,我們不能避而不談。
宗教到底使人變強還是變弱?使人變善還是變惡?使人更具智慧還是更蠢?現今包括佛教在內的一切宗教更加“人性化”,一個人類組成團體和它的教義統製和主宰善人升天惡人落地夢幻,不過在利用人類弱點和幼稚的一廂情願的美好意願,必須對以上問題作出更加理性包容和自律進行超教義的思考溝通和探討。
複活節應朋友的熱情邀請,生平第一次踏進了多倫多北約克的一所教堂。容納好幾百人的大堂座無虛席。聆聽者大多為中年少量長者,嚴肅虔誠投入的信徒。麵對台上幾十個身著聖裝的唱詩班、琴聲、視頻、音響非常現代化。牧師和傳道人都是華人,據說都是有學問的中老年,著裝正宗規範,操著流利的華語講道,恩賜、聖歌十分流暢動聽。恩典、真理、生命全部根據聖經福音內容編排,向信徒展示耶穌基督曾經到人世,生在馬槽,長於貧窮,受苦困難,奔波傳講天國信息,釘在十字架替罪受死,死後又複活,向人類彰顯永生之道。音樂、聖詩(歌)令人神往。聖餅、聖酒(天主教稱“聖體聖事”,其儀式叫彌撒。東正教稱聖體血。新教叫聖餐。據《新約》記載耶穌同使徒們進行最後晚餐時對餅和酒進行祈禱,分給他們,並稱其為自己的身體和血。說是為眾人免罪而舍棄和流出的。並讓後世門徒都這樣做以紀念他。具體儀式各派不相同,一般由主禮人《神甫或牧師》對麵餅和葡萄酒進行祈禱,然後分給正式使徒領食。基督教認為,經過祈禱的麵餅和葡萄酒就是耶穌的肉和血,教徒領食後便洗盡了自己的罪,獲得了耶穌的生命),這是何等的愛?信徒們感恩不盡,我正在猶豫想伸手去接,朋友友情提醒,未經受禮,不可以接這最為寶貴的賞賜,得這份賞賜,信則永生。噢,原來如此。布道非常成功。參加崇拜的信徒個個都掩飾不住興奮的喜悅,感謝讚美主的恩典。
好奇、新鮮的場麵隻是在電影裏見過。牧師傳遞的絲絲細語,沁入心田,填補了心中的空白,令人感動不已。原來想都沒有想過的事,居然展現在眼前,此情此景真是不可思議。
麵對宗教的誘惑、驚喜、惶恐、困惑,似乎並沒有人逼著你去做什麽,因為這不是單純的信與不信的選擇,也不是善與惡的甄別,而是完全決定於你自己是否需要。其實教堂在加拿大已經脫離了濃重的宗教色彩而變成了一種溫暖的精神寄托和心靈歸宿。
很多華人移民到了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人生地不熟,英語又不好,學曆不被承認,找工作要當地經驗,沒有工作哪來當地經驗,沒有當地經驗又找不到工作,如此惡性循環不是走進了死胡同麽?泱泱中國,堂堂名校碩士、博士或事業相當有成的白領,隻得淪為端盤洗碗工、油漆工……磨難和挫折,嚴重打擊了出國時追逐的淘金夢,轉眼成空。壯誌未酬的失落、孤獨,逼得走投無路,偶遇早來的同胞總是不由自主地聊上幾句,成為見麵熟,由於彼此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和揮之不去的親切感,就想構築中國傳統“熟人社會關係網”,也企盼“他鄉遇故知”的好運。確是這樣,在滿目金發碧眼或黑皮膚或包頭巾的人流,如果出現東方麵孔,總會覺得親切,就這樣多少會認識一些同胞,一來一往間就會發現其中不乏信徒的相親,他們幫你英文翻譯還會經常邀請你搭便車周日教會活動、燒烤聚會或晚餐,又認識了更多的人,他們中什麽層次的都有,碩士、博士和新來的留學生,有做小生意的老板,也有已得到身份安居的難(移)民。他們大多都很善良,性格隨和,樂於助人,容易交往,對人生、挫折、苦難、婚姻家庭、孩子教育等等,都看得比較透徹和達觀。這些老插隊有的曾經得到過教會的幫助,他們就極力主張你進教會,教會的一站式服務也深得人心。教會自然也就成為期待社會化和相互幫助的最方便的來源之一。事實上,教會不僅是人類行為的動力和連接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紐帶,而且在嫁接社會關係方麵起著不可取代的社會補償作用。在加拿大的新移民對宗教的熱情,也許主要不是因為人生觀,價值觀的突然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自己社會參與的標誌和象征,也是重塑個人社會關係網絡的主要途徑。
去教堂的次數多了,去教堂的人數更多了,很多人受洗了,華移民需要教會歡迎,個人教會雙贏,這是最自然且必然的美好結果。根據加拿大國家統計局最近對加拿大華人全麵調查的報告;在加拿大共有101萬名華人,走進宗教門檻的華人占總人數的比例是,佛教14%;天主教14%;基督教9%。華人信教人數已占總人口的37%,並且還在不斷增加。加東地區華人基督教會有167個,基督教機構54個。這個信徒比例和眾多華人教堂和機構已經說明問題,華人信教仿佛成了一種選擇。在西方,宗教勢力無處不在,世俗與宗教並存。美國60%的人有信仰,隻有3%自稱不信教。各種聞名於世的主要宗教在美國都有其代表。全世界22億基督徒,年增長率1.38%成了世界增長最快的宗教之一。
信仰並不是什麽壞事,傳統宗教一直被認為傳統社會價值的維護者,對社會有某種促進意義。隻要大家有個某種共同標準,訂個規劃,並按此執行,社會定會穩定,人類社會才會發展。這個標準應該由世俗的法律和非世俗的宗教信仰共同來製訂。1999年逝世的英國上議院大法官鄧寧勳爵有句名言:“沒有宗教,就沒有道德;沒有道德,就沒有法律”。可見宗教在正義的天平法碼上有多重要。中國盡管現在趨勢很好,但也有很多問題。其根源是老一代給我們定下一個“正確信仰”,這個信仰現在國內幾乎被或將拋棄,在海外華人已經全麵拋棄,造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信仰危機,再加上世俗法律也不完善,所以才會造成很多華人來到加拿大就忙著擁進教堂。
在多倫多的華人,幾乎很少沒有碰到給你傳福音勸你入教的人,有的甚至遂戶拍門傳揚他們的信仰,熱心非常。我不信教,剛剛參加一次活動,也是出於好奇,試圖用旁觀的眼光去觀察、了解和理解很多華人移民來加後急於信教現象。
一對老夫妻,來加很多年。他倆生性溫和卻也平易近人,非常善良,為擺脫孤獨經常參與信教朋友的活動,男是搞工程技術的,共產黨黨員,本來不信教。但在已經信教朋友的熏陶下,或許其它緣故,喜歡把自己融入到某個團體而自己不落單等等,夫妻雙雙受了洗禮。共產黨員信教我已經遇到了好幾個,見怪不怪了。說過老年人上教堂的表象,下麵說年輕人,在中國一般都有很好的工作,但在這個正轉型的國家,他們擔心被裁員,也擔心自己的兒女麵臨激烈考試競爭中能否進入大學。所以移民來到加拿大,人生地不熟,來了一年多,至今沒有正式工作,也不會英語,那種淒酸和無奈,難於言表,為謀生想解脫困境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接受朋友的指教——去教堂。不是基督徒的張姍,現在已經成為國語(普通話)浸信會新人小組的固定成員,由同胞接送。她說:參加教會使她感到自己好像已經成了這個“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談到初來謀出路時,感慨地說:她好像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瓶子裏,如果不會語言,就不知所措,現在最迫切的是學好英語,先找一個辦公室工作。而她的在中國政府當公務員的丈夫已變成了一個勤雜工。
還有中國“那個事件”跑出來的遠至明博士,現在可能已經是基督教會較上流人物,遍傳福音,最近推出的電視專題片“福音”DVD,由序曲、降臨和恩典、真理、生命、呼喚四個專集組成。把聖經四福音內容向人們展示了上帝對人生的永恒應答。從他的布道信息透過神在他個人生命的奇妙,作為如何改變他生命的見證,呼召很多要信或初信的人決誌。但是,通過這樣的布道而獲得對人類和宇宙終極問題的答案,能讓所有的人接受麽?其實這是個哲學最基本問題,宗教也好,科學也好,都在找這樣的解釋。科學正在進步;還在無窮無盡的求解這個問題,而宗教似乎已經有了答案,但這樣的答案無法讓世界所有的人信服,也許基督教的目的並不是讓所有的人信服,而隻是讓來信仰它的人獲得一種心靈的安寧和寄托。
躍進中的中國宗教信仰
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2007年2月份發表的“現代中國人宗教信仰調查”表明,中國信仰宗教的人約有3多億人,而且年齡趨向年清化,與洋人正好相反。但更讓人震驚的是中國人的信仰對象。雖說信仰正統宗教的人數,占信教總人數的67%,仍為多數,但表示相信各種“民間鬼神”的也高達26%。這就是說,在中國,“鬼神”不僅依然存在,而且還成了人們心靈的支撐。前不久傳出來的另一份調查更意味深長。這份以地方900名黨政幹部為對象的調查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人相信風水、相麵、托夢等迷信現象。因此才出現了建築開工前找風水先生,要走仕途的人找算命的現象。更有一個6年時間瘋狂斂財3200餘萬元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信佛的原市長徐國元。該人最大的斂財特點就是家裏常年供奉著“神龕”,燒香拜佛。每次收到錢款,他都要在“神龕”下麵放一段時間,以求保佑。他家隱匿贓物的箱包也極有“講究”,四角各擺放一捆鈔票,中間放置“金佛”或“菩薩”,以求“四平八穩”。顯而易見,“牛鬼蛇神”已悄悄地來了本應是無神論者的共產黨的腳下。外界解讀為中國宗教的複興,並認定為當代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宗教複興。加拿大各大教會也迫不及待紛紛派遣神職人員深入中國各地擴展勢力,深怕少喝了這杯羹。
究其原因,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的精神和心靈造成諸多不平衡,人們之前追求溫飽,溫飽之後不少人便開始尋求精神世界的寄托,更有些有錢點的一族,(尤其是那約150萬戶靠鑽政策漏洞一夜暴富的人及其家人,心裏不踏實,怕得到的財富會突然失去)燒香拜佛,祘命占卦,敲靈鍾做道場,為的是確保那錢洗白。除此之外,近20年來中國政府對宗教采取了比較開放的政策,全球性的佛教、道教大會先後都在中國進行,外界認為是國家行為,是提倡本土宗教來限製外來宗教的發展。其實並非如此,信仰上帝的人越來越多,發展趨勢勢不可當,幾乎成了很多年青人的又一時尚,各地新建教堂也在不斷開工,盡管與梵帝岡的關係並不好,那是個政治問題,與宗教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是一些地方官員和農村幹部思想保守、落後,對宗教缺少正確認識,總是還想控製,以免出現對他們不利的組織,於是打壓迫害家庭聚會(地下教會,國外估計將近一億人),常有被摧毀的事情,而對地上教會(經過登記注冊的約為三千萬人)不加幹涉。一般小型家庭聚會,政府通常會睜一眼,閉一眼,隻有當他們傳授的內容和形式不被政府接受時才會取締。
憑自己的意誌選擇信佛還是上帝在中國已不成問題。問題是要讓這些教會組織常常走出去請進來進行各種宗教活動,免得人家老說我們沒有宗教信仰自由。
科學與宗教
每個民族都有宗教。當然,各民族的宗教情緒表達方式及強烈程度各不相同。那麽,什麽是宗教呢?這可不是好回答的問題。可以簡單地說:凡是涉及到人生終極意義等一類東西都可稱為宗教。換一個角度說,用尺度很大的尺子去測量很渺小的東西(主要是與人生有關的)或反過來,用尺度很小的尺子去測量很巨大的東西如宇宙而作的思考通常屬於宗教的範圍。無論怎樣定義宗教,動物一定沒有宗教,除非你的定義與人們常用的“宗教”一詞完全沒關。狗絕對不會關心地球未來是否會毀滅這一類的問題,假設它知道地球及宇宙這一類概念的話。它唯一關心的問題是目前如何找到食物和避免遇到強大的敵人。
傳統的宗教信仰有3個組成部分:一個共享的宇宙論(關乎宇宙和我們與其的關係)、精神性(個體如何看待超自然)以及宗教儀式(慶祝和表達感恩方式以及禮拜程序)。科學與宗教的鮮明對照幾乎全部集中在宇宙哲學上:什麽是宇宙?源自哪裏?如何運行?人類自身是什麽?命運是什麽?人們用宗族神話、基督教的經文、教堂慣例行為等給出了很多答案。這些答案也是源自陳年經久的經驗主義的體驗和想象,現如今,全世界受教育人士普遍認同了科學;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立場的科學家們可以自由地討論,交換觀點,使用同一正誤標準。神跡、神靈、天堂等超自然的解釋既沒有確定的證據證明其真,同時也在排斥著其他解釋,這可傷害了不相信此類解釋的人們。而科學的普遍性使得我們將憎惡和仇恨拋在腦後。不錯,現在人們是無法解釋宇宙,生命,自然的起源。起碼,現代科學手段證明不了科學家們的臆想。就現有的科學探測手段力所能及的,可以證明出羅馬天主教廷的那塊“基督裹屍布”是遠在基督上十字架之後的。放射線測定那塊著名的“神布”不過才七百年左右。現代的基督徒做了很多的實驗來證明諾亞方舟之類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其實這些努力大可不必,因為一切的聖跡都不違背科學規律.,以色列人過紅海時海水向兩邊湧去,使海底露出來,完全符合科學規律,因為每一個水分子都有向任何一個方向運動的可能,如果左邊的水分子都同時向左運動,右邊的水分子都同時地向右運動,海水不就分開了媽?可能是可能,就是概率太小了,不過連麥克斯韋妖精(Maxwells demon)都能隨意改變分子的運動方向,耶和華當然能在各種可能性中隨意選擇他所想要的一種,因此他就可以用最科學的方式來行各種奇跡。遺憾的是人類天文知識和能力而言,上百光年以外,仍然沒有找個類似人類的智慧動物。更沒有找到些許神跡。早期人類文明不發達,對自然了解有限,自然會產生各種臆想。對自然現象中的雷電,死亡的恐懼,讓人們認為有看不見的力量在左右。這就是宗教產生的事實基礎。人類這種智慧動物,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我們的思維能力。人類也有崇拜的需要,結合團夥的需要。這是宗教產生的社會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不論將來人類社會如何發達,宗教仍然有存在的綜合基礎。適當地投入宗教活動,並沒有什麽壞處。宗教對類社會人,文明的發展,還是有貢獻的。
科學是人類幾千年的好奇心、觀察研究、實驗和創造力的產物,它還在不斷進化中。科學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宇宙和人類的故事,一個無窮能量的種子爆發了,這粒種子膨脹並冷卻,粒子形成之後是氫原子和氦原子。恒星和星係從旋流氣體中誕生,恒星燃燒和爆炸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基本元素—碳、氮和氧,在新的恒星—太陽誕生的同時,由基本元素構成的行星—地球伴隨著它。在地球上,可自我複製的分子按照一定形式組合,形成最原始的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的生命進化,產生了更為複雜的生命體。大陸漂移、海平麵的不斷升降、大氣變化使得上百萬種生物種類的出現和滅絕。適應了這些變化的物種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最後,人類意識出現了。人類探求這些經曆的緣由,解釋現象,逐漸形成了科學。科學為人類開啟了闡明宇宙和自身及自然界關係、現象的大門。
科學已經成為技術文明的不可取代的基礎。用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來探究在大爆炸之後那最為激動的第一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麽,用天文望遠鏡來尋找太空中原始爆炸產生的放射物,用分光鏡和輻射探測器分析恒星和星係的組成,並與科學關於世界起源的理論相對照,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正。
宗教理論認為,宗教賦予了我們非物質的精神,並賦予了我們統治地球上其他生物的權力。相反,科學認為,人類與其他生物和平共處於地球,是短暫的存在,必然與其他生命、行星、恒星相關聯。科學強調所有人及所有事之間的關聯性,這可以幫助我們與整個地球、宇宙和諧相處,更好地繁衍下去。
在宗教中,人類和世間萬物都是上帝創造和決定,人類隻能接受這個結局。科學認為人類具有能力對自身的命運和地球的前途負責。同時,科學給我們展現的人類不是上帝麵前卑微的、無能的人,而是能動的、富有創造力的人,世界不是上帝全權決定的灰暗世界,而是人與生物和諧共處、萬事萬物多維變化且蘊含一定可認識規律的美麗世界。
宗教與靈魂
各種文化背景下的許多人都相信,肉體死亡後,思維會以靈魂的形式存在。“靈魂不滅”信仰並非宗教或某種情感保護傘(security blanket)的副產物,實際上它根植於我們意識的最深處,是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存在。至少,不能確定人死後思維去向哪裏。畢竟大腦和其他器官並無不同,都是機體的一部分。作為大腦的主要任務,“思維”。我們為何想了解肉體死亡後,思維去往何處——難道思維也隨即消失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人死後是否靈魂仍存?靈魂有沒有延續性?這是人類最難回答的問題。人死如燈滅,大限一到,大家彼此全都一樣蹬腿兒。根本就沒有什麽天堂地獄之類的滑稽故事。生前人世的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隨著載體的不存在而化成一縷輕煙。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一些研究人員為此進行過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來探索他是非存在。
科學實驗和心理學研究使我們相信,這些非理性的信仰是自我意識不可避免的副產物,它們並非源於宗教,也並沒有減少人們因不存在感而產生的恐懼。由於我們從未有過意識缺失的經曆,因而無法想象死亡的感覺。事實上,我們一生當中,經曆過多次無意識狀態,比如無夢的睡眠。但就意識的定義而言,其實我們從未有過無意識的經曆。因此,當我們試圖想想死亡是怎麽一回事時,卻發現根本沒有參照可言。
人們通常認為死亡非常神秘,也願意相信死亡並非人生之路的終點。死亡降臨,隨之而來的就是虛無。虛無卻是宗教加以利用的我們固有的心理傾向——相信思維會永存。死亡是一個深淵、一個黑洞,是經曆的終結,是永恒的虛無,是永遠的消失。這一觀點的謬誤之處,在於使虛無太過具體化,賦予它明確的狀況或特性(如“黑暗”),然後將死去的人置於其中,這樣一來,我們便以某種方式落入了虛無之中,在那裏永恒存在。
人們不會因為我們看不到他們,(靈魂)就不存在於世間。其實,當身邊某個特別的人突然逝去,人類的認知能力不足以迅速適應這一情況,並及時更新我們錯綜複雜的社交網絡。我們不可能因為某人的突然逝去而關閉“人的永恒”這一想法。尤其是那些交往密切或者雖不常見但心中仍時時想念的人一旦逝去,這種及時適應的能力則表現得更差。
實際上,無意識的虛無不可能被真切地感知到。既然如此,“人的永恒”恐怕就成了橫亙在有效認識死亡——永遠靜止的一堆碳元素殘渣之路上的最後一個障礙了。對於人們來說,想象著逝去的生命正在一些混混沌沌、難以察覺的地方繼續生活,這再自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