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

(2015-04-23 15:03:16) 下一個

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

---《千萬裏追尋著你》序言

 

怡然

 

今年是我來美國的第二十個年頭。如果說“十年一覺美國夢”,那麽二十年該是夢醒的時候了。依稀記得的仍舊是故事的起點,就是九五年初那個霧蒙蒙的清晨,我隻身一人,拉著兩隻大旅行箱,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首都機場。那時的我,從未想象過自己會定居在美國,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年。

對於一個人來說,生命的軌跡既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偶然讓我們體驗到命運的撲朔迷離與神秘莫測,而必然則是我們心底某種夢想的自然歸宿。談到夢想,也許是某些人最不屑一顧的東西,然而你又不得不承認,說到底人自始至終是活在夢想之中的。

幾乎每個人都有夢想,盡管人與人的夢想會迥然不同,而每一代人的夢想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我們這一代人是尤其喜歡做夢的一代。當年懷著科學夢,我們充滿豪情地步入高等學府的殿堂。而後揣著出國夢,我們又義無反顧地湧入洋插隊的浪潮。心裏有夢應該是件不錯的事,夢想既是人在有限生命中獲得信心的源泉,也是人在無限時空中對未來的一線希望。

然而追夢一族又常常是痛苦的一族。因為夢想與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甚至相去甚遠。在美國二十年的生活經曆,給我一個最真切的感受,美國既不象我們原來所期望的那樣美好,也不象某些人所貶損的那麽一無是處。正所謂既非天堂,也非地獄。

其實這個世界上又有哪個國度是完美的呢?正如居裏夫人所說,人們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地方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理想的國度的確是不存在的,但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這裏匯聚了世界上各色人種。講著不同語言,擁有不同宗教信仰,恪守不同文化習俗的人們,在這個大熔爐裏怎樣和睦相處,一直是這個國家所麵臨的問題之一。

在沒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以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多半是由於價值觀的差異,抑或是性格的大相徑庭。然而事實上,僅僅是種族的不同也足以使人們彼此之間覺得陌生。了解一個民族最簡潔的途徑便是走近它,沒有對個體生命的體悟與理解,陌生與隔閡就會永遠在那裏。

盡管人們膚色不一樣,信仰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但是貫穿人性本質的那些東西卻是相通的,可以超越種族跨越疆土。有人寫了“醜陋的中國人”,“醜陋的日本人”,甚至“醜陋的美國人”。其實人性本身就是有缺憾和不完美的,無論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美國人。然而對於善良、真誠、勤勞、智慧、容忍等等這些人性特質的解讀,卻又是普世大同的。

一直以來,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無時無刻不在我心底湧動。把我認識的美國人以及他們的真實故事寫出來;把我認識的美國社會以及它所麵臨的諸多問題寫出來;把海外華人的生活境遇以及他們內心的糾結迷茫寫出來;把一顆漂在他鄉的遊子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摯愛親情寫出來。於是,就有了這本文集《千萬裏 追尋著你》。

這個文集由紀實文學專輯,隨筆專輯和散文專輯三個部分組成。在紀實文學專輯裏,我傾注大量筆墨,講述了生活在美國社會中下層的各色各樣的小人物。從政治避難的物理學家,到無名雜誌的老編輯;從漂泊打工的單身女孩,到臨近垂暮之年的退休老華僑。透過“小人物”,看到的卻是大社會,唯有小人物的故事,才更真實更接地氣。

隨筆專輯則凝聚了我對於許多美國社會問題的觀察與思考。比如究竟什麽是美國精神?美國是多民族“熔爐”,還是多元文化混合體?美國為什麽不能禁槍?等等。人生的閱曆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社會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也不是一切問題都能尋求到圓滿的答案。但是,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停止思考的理由。至少,我們可以向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故鄉親人提供認識美國社會的另一種視角。

在海外華人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恐怕當數“海歸,海不歸”了。從某種層麵上說,歸與不歸已經不隻是對於人生前途的考量,更折射出對於生命本質意義的哲學思考。我時常想,正因為離開了故土,才使我們切身地感受到“家”與“國”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們象血脈一樣,早已深植於我們的生命裏。

在散文部分,我的筆觸深入到心靈世界,抒寫愛的記憶,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感悟,以及對故鄉文化鄉土眷戀的情懷。作為第一代移民,我們從生命的原鄉飛散到陌生的異鄉,百轉千回,驀然回首。那個讓我們千萬裏追尋著的夢想,到底是什麽呢?”

這就是我寫這個文集的初衷。希望我的文字會帶你走近真實的美國,走近真實的美國人的生活。也希望透過我的文字,讓你感受到美國夢的內在含意,還有隱喻在它背後的那些千姿百態酸甜苦辣的生命曆程。

2014912 於美國首都華盛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