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淺談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改革

(2010-10-01 10:30:26) 下一個

淺談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改革

 舒怡然



本周一奧巴馬總統在接受NBC早間新聞采訪時,針對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問題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增加學年學期時間,二是提高教學水平。盡管奧巴馬並未給出具體應該將學校學期時間增加到多長,但是他指出,美國的學生比其他發達國家的孩子平均要少上一個月的課。在談及如何提高教學水平時,奧巴馬尤其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和建立師資評估體係的重要性。

看了這個節目,聯想到這幾年來陪自己的兩個正值學齡的孩子走過的讀書之路,可以說對於美國的基礎教育深有感觸。最近在《時代周刊》剛剛讀過一篇關於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改革的文章,文章中列出的許多數據頗具代表性。

在美國,有89% 的學生上公立的中小學。在過去三十多年間,美國在教育上的投資一直在增長,平均用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從1970 年至2006 年增長了123%。美國的小學有著迄今為止最小的班級(class size),學生對教師的比例已經從1970 年的221降至2007 年的161。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並不令人滿意,甚至是呈下降的趨勢。比如在17 歲學生年齡段的全國閱讀考試成績,從1971 年至2004 年的23 年間沒有任何提高。一項對八年級的學生考試調查表明,在2009 年,有69% 的學生閱讀成績低於熟練程度以下,有68% 的學生數學成績低於熟練程度以下。

如果把美國同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2006年其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投資(每個學生的教育經費)排列第五,排在前麵的四個國家是盧森堡,瑞士,挪威和冰島。然而,在學生成績上卻遠遠落後於許多發達國家,比如其科學課程成績排名第21位,其數學課程成績排名第25 位(基於對30 個發達國家的調查)。所以,也難怪奧巴馬發出“沒有改革,隻靠錢,解決不了我們教育的問題。”

追究美國在基礎教育上沒有領先的原因,除了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以及設置的教學標準不高以外,最關鍵的因素恐怕還是教師的水平問題。但是,實際上美國的中小學教師受教育的程度相對來說是很高的,在2007 年有52% 的公立學校老師擁有碩士或碩士以上的學位。比如曾經教過我兒子的六位小學老師,其中有四位拿了碩士學位。有的是教育學碩士,有的是科學學科碩士。

那麽,為什麽還會存在這種師資水平問題呢?這與美國教育體製中長期以來一直缺乏一種對教師有效的評估體係關係甚密。美國的中小學老師工作相對很獨立,他們平均隻需工作三年就能拿到tenure。這就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就能捧上鐵飯碗,但卻很少得到有意義的評估和有效的培訓,從而改進他們的教學工作。

與大學的高等教育不同,在以基礎教育為主的中小學教育體係中,教師應該是教學環節中的靈魂。沒有好的稱職的老師,再聰明的學生也隻會如無頭的羔羊,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處在成長發育期,還沒有成熟到足以把握自我掌控方向的地步。所以,對於老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的要求理應是很高的,而且應該確立行之有效的評估手段,對教師的教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

但是這樣一個看似合情合理的要求,多年來在美國卻無法實施。其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來自教師聯合會的阻撓和反對。或明或暗地教師聯合會一直都是以保護教師的名義而違背了孩子的利益,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奧巴馬的教育改革新政提倡的是競爭,不同於小布什的No Child Left Behind,奧巴馬管理團體的口號是Race to the Top。所以,他極力主張提高教學標準,依據學生學習收獲的多少來對教師進行評價,對於不合格者進行有效的培訓。對於那些仍然無法滿足合格標準的,隻能讓他們離開教師崗位。具體地說,就是要把班級裏的學生在一年中標準考試成績是否有所提高與教師的評價掛鉤,優勝劣汰。這項改革聽上去容易,但做起來並非易事。因為它還牽涉到很多州具體的州法,已及長期形成的教育文化習俗的改變,等等。

教育改革可以說是美國幾代總統的一個夢想,肯尼迪總統也曾發誓要做一屆“教育總統”,提升美國學校的水平,以便於與美國這個最富有的國家之形象相匹配。但是迄今為止,所見成效並不是很大。好在美國人對奧巴馬的教育改革多數持樂觀態度,有90% 的人認為,對於公立中小學進行改革能夠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表現。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除了盡力參與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更寄希望於美國的教育改革能夠卓有成效,這既有利於我們的下一代,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的良性發展。

2010 10 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