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是中國文化造成了中年女人的焦慮症嗎?
今天上鳳凰網,博報的頭版頭條一個醒目的標題吸引了我的眼球“中國文化為何歧視中年女人”。忍不住點開一看,原來是我加為好友的沈睿的新作。說實話,我喜歡看她的文章,因為在美國的大學裏教書,研究的又是女權主義,她的文章總是很有深度,而且說理循循善誘,沒有絲毫強加於人的味道。
我細細閱讀了這一篇,其實原文的標題是“年青的女人,不年青的女人”。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她的一個老朋友在美國退休後去中國教英文,經其妹妹介紹,認識了一個跟他年齡相當的中國女性,也五十多歲了。他們相處有一段時間了。今年夏天她回中國,三個人見麵。這個老美對她說:“我很喜歡她(指他新交往的女友)。可是她總是開玩笑或嚴肅地認為我將來會找一個年青的女人,還常常對我說,你去找讓你幸福的人玩吧。我完全不理解她在說什麽。我以為我們彼此使彼此幸福,可是她似乎不這麽認為。她總是要替我想,她認為我喜歡年輕的女人。我的確喜歡年輕的女人,不過那是年紀成熟的男人對年輕的女人的欣賞,並不意味著我要愛她們不可,更不意味著我要跟她們做愛。我已經五十多歲了,沒有願望去教導一個年青的女人長大。我要的是一個長大的,跟我年紀相仿的女人;我要一個也有生活閱曆、懂得人生的、不年青的女人。可是為什麽她不理解這點呢?”
於是她便向這位美國朋友解釋說這是兩種文化不同所造成的。中國人大多數相信女人五十歲以後就不可能有幸福和性福了。這更使老美朋友犯糊塗了,他說:“難道中國男人都隻愛年輕女人嗎?他們不可能愛一個女人的成熟、閱曆、寬闊、善良嗎?再說,我覺得女人什麽年齡都很美,特別是成熟的女人,她們懂得生活,也渴望浪漫”。
聽聽這老美的話多讓中年女人受用。再看看這位老美才去中國沒幾天,似乎就發現了中國男人的一個秘密,就是他們更愛年輕的女人。
到此文章便順理成章地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中國文化歧視中年女人,她們的幸福權利似乎都不必考慮。在中國男權文化的鼓勵下,中國男人更是得意洋洋,因為很多年輕女人為了利益也很願意搶入中年男人的生活。這樣的愛情是彼此利益的交換,一個要身體,一個要地位和金錢,本也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文化讓女人個個焦慮。年青的女人焦慮自己會老了,不值錢了;年中的女人焦慮自己已經老了,不值錢了,年老的女人幹脆就死心了。”
沈睿的文章向我們道出了中國社會的一種畸形現象,就是“老牛逮嫩草”,若按照以前我們接受的傳統教育,這就叫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前一陣子,萬維也熱烈討論了一番中國的二奶現象。最後結論是什麽,也不得而知。也許,這事兒本來就討論不出個頭緒來。
不過,眼下也有另一種傾向,凡事隻要歸咎於中國文化,就沒什麽可說的了。反正這中國文化象隻大醬缸,已經生了很多蛆,再多發現一個兩個也不足為奇。
說起來,男人喜歡年輕的女人,應該是人性共通的,並算不上中國文化的特色。中國男人如此,西方男人也不例外。在美國生活了這麽久,親耳聽到的那些由媒體爆出的桃色新聞就已經是舉不勝舉了,什麽克林頓與萊溫斯基,泰格伍茲那一串數不過來的女人,哪一樁不是發生在成熟男人與年輕女人之間呢?所以說,男人喜歡年輕的女人絕非中國獨家擁有。
但是,這事情到了中國好象就高調了幾個分貝,變得日益嚴重起來。為什麽呢?沈睿以她銳利的眼光看出了問題的另一個方麵,中國就是有那麽許多年輕女人,為了輕而易舉地過上享樂型生活,甘願為人奴婢,這種心態不是任何一個民族的女人都擁有的。這是不是與中國合法存在了上千年的一夫多妻製有很大關係呢?看看張愛玲的小說裏描寫的那些個姨太太們,圍著一個男人,整天勾心鬥角,鬥得有滋有味,讓我除了咂舌就隻有慶幸,慶幸老天有眼,沒讓我生在那個時代!
人都怕老,女人就更怕老,中年女人處在不上不下的位置,自然成了最為恐懼的一族,所以才會產生怕老焦慮症。當然,社會學家會分析得頭頭是道,告訴中年女人,你為什麽會有焦慮症;而心理學家也會講述得井井有條,為中年女人指出怎麽樣防止這種焦慮症。可是,女人一旦染上了這種焦慮症似乎就很難根除,就象《蝸居》裏的宋思明之妻。
可見,使中年女人焦慮的不隻是自己一天天變老,更是另一半在外麵風光無限地被一群年輕女人的圍繞。有誰能給出解藥來緩解中年女人的這種焦慮症,我想,即使再高明的心理學家也是無計可施的。
不過,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從我回國有限的觀察看,患有這類焦慮症的中年女人也並不是比比皆是。畢竟,大多數人的家庭還是相安無事的。我的家人朋友中各色人等都有,有稱得上大款的,也有公司企業高管,他們都過著平平靜靜的日子。我推想,大多數中國人也會如此這般地生活。那些整天爆料花色新聞的人畢竟屬於少數。所以說,中國文化歧視中年女人似乎是有一點點過了。
但是,中國整個社會那種拜金主義的氛圍也的確助長了老男人找小女人的不良風氣,這股風無疑會使有焦慮情結的中年女人更加焦慮。這中間除了有文化傳統的因素,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社會行為準則的導向在起作用吧。
2010年 7 月 31 日
我以前剛從大學出來參加工作,就很shock。當時感覺在學校被教育騙了,什麽男女平等。好像不是這麽回事兒。
但是到歐洲以後,感覺平等多了。
這種狀況,一方麵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另一方麵,就是深層次的文化。
“公眾認同海外華人不是狗”
這種標題是不是怎麽看怎麽不舒服? 都說你不是狗了你有啥不舒服?
問題是海外華人應該和狗放一起麽? 中年女人應該跟焦慮放一起麽?
問題,中年女人焦慮不焦慮,光靠分析說服不了人,非得拿出統計數字來才行。如
果光憑個人感覺,我覺得在中國的中年女人比在美國的中年女人要焦慮些,別的不
說,光招工廣告裏那些35歲以下就夠你焦慮一陣子的(如果你想焦慮的話),有人可
能舉出自己朋友成功的例子,但是,一兩個成功的例子是不足以抵擋幾乎所有招工
廣告裏的“35歲以下”的,畢竟“大款”和“公司企業高管”占人口構成的少數。
有人可能要說了,美國這兒一句“OVER QUALIFIED”就齊活兒,但是那畢竟是隱藏
的歧視,你在美國登個35歲以下的廣告試試?我們分析問題時要看全局,不能拿個
例來說事。
年女人不焦慮?還不這些國家的法律保護主婦們的付出和權力。
國內中年女性焦慮不是因為中國文化,而是因為中國法律。中國法律特別是離婚法
庭執行的離婚細則完全是為沒有責任心和良心的壞男人量身定作地。
我就在國內,還沒遇到這種事,不過就算遇到,我才沒興趣網戀呢。現在時髦的是姐弟戀,俺直接找一帥哥不就得了,都不用我自個兒張羅,有都是送上門的。這年頭兒,人要活個精氣神兒。大家的思想早就變化了,俺高中哥們說的好:有氣質的,愛收拾的,多大年齡都喜歡。邋遢的,沒有修養內涵的,怎麽嫩也不行。哈哈哈哈!
還有就是在中國沒有人生活的不鬱悶,在一個不能追求真愛的國度,每個人都活的都很壓抑.
每次看到這兩個人作秀,我就想罵他娘的。
我認為像博主說的那為中年婦女對老外說的話有很大成分是戲言或者是對男人心裏的試探,不能夠說明這位女士有焦慮症。而真正有焦慮症的人是沒有信心和興趣交男朋友的。
雖然您後來有說按題目的說法有點過,但還是感覺到了您對這種中國文化的憂慮。
不管怎麽說,這是一種現象,但是我還不敢說是普遍現象。其實,這跟媒體報道很有關係,因為這樣事比較吸引眼球,就如您的題目吸引了我的眼球一樣。中國媒體吧,怎麽說呢,你自己琢磨吧,特別擅長窺斑見豹,就如您那朋友似的,看見瓜子裏有一個臭蟲,就能聯想到是不是整堆瓜子都是臭蟲。你看哈,美國哪個機場都有很多私人飛機,可是很少看到美國媒體報道說,某某有私人飛機了,某某在顯富,可是中國媒體呢,那要是知道哪個國人有私人飛機了,趕快得給人扣上一個顯富的帽子。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啊?寫文章人的問題嘛!大老遠的吃飽了撐的瞎講究人麽。
回來幾個月,確實也閑得無聊,所以到處瞎逛瞎看。別的不說三個原來同寢室現在在京的姐妹,兩個都是賺年薪幾十萬的(是不是吹牛,俺沒法考證,其實中國人在薪水上不坦白也可以理解,西方人還說是隱私,根本不談呢。中國人有互相打聽的習慣,那答案嘛,不必太較真,有個大概齊就行了。)另有一個在廣州紮根的,老公自己開公司,她在事業單位,把姐姐弟弟爸爸媽媽全弄到廣州去了,弟弟和姐姐都進的非常好的大公司。我不得不感歎,咱中國女人是真有能量啊。
前一陣子天氣熱,各個小區大搞三防文藝演出,也看到了咱中年女人的能耐。很多招工啟事確實有年齡限製,可是您覺得美國不寫在字麵上就沒有限製麽?嗬嗬。招過人,啥都不用白字黑字的寫,隻要一個“over qualified”就全齊活了。
這個焦慮吧,覺得還是跟人有關係。反正俺們這波七齡後,無論是離婚的還是沒有離婚的,還都挺從容的。其實心境就是自找的,而心境呢,又決定了你臉上的光彩,臉色呢,又決定了大家是否願意跟你接觸,反過來又決定了你在一個地方是否快樂。
老公公司每次有出去玩的事,我都不參加。不但我不參加,其他家屬也很少參加,倒是很多人都帶孩子,這也算中國公司一個小特點吧。至少不象美國公司,一郊遊都是拖家帶口的。其實我覺得這樣不錯,有孩子,大家有紐帶,上司和下屬之間更容易交心;沒有配偶,異性同事之間更好聯絡感情,也就對工作有益。中國公司,除了國企,加班是常事,誰讓咱們是一個有很多機會的發展中人口大國呢?想生活的好,就得努力工作。確實真有一些焦慮的中老年婦女,看見人家年輕女孩子給老公發個短信也如何如何,俺真想好好勸勸她們,別人說你家領導是動物,你家領導是啥,你自己不知道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小人亂攪之。
當然,如果將來中國改革一下婚姻法,讓婦女們在離婚時有經濟保障,情況會有變化。不過這太難了,就像很少西方國家把不贍養老人有罪立法一樣,中國的婚姻關係也是有一定曆史的。中國女人愛嘮叨,愛跟外人訴苦,不見得她們就真的是焦慮了,可能隻是一種她們與人交流的方式而已。所以啊,彼岸看花的,要避免盲人摸象啊。
尤其在國外,隻要是女人,都會受到男士們的禮貌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