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理想

(2010-02-19 08:53:49) 下一個

天擦黑的時候,我坐進了小提琴教師家街對麵的一個披薩店裏。小店裏沒什麽顧客,電視裏在播放冬季奧運會的比賽現場。我點了一個特大號披薩,告訴店主我要六點十分帶走,然後心安理得地找了個臨街的窗口坐下。

店裏很暖和,隔著落地窗正好可以看見馬路對麵小提琴教師住的二層小樓。披薩店臨街的三麵大窗被豔綠色的霓虹燈管鑲了一圈,店的招牌用紅色的霓虹燈懸在門邊玻璃窗的左上角。很俗豔的顏色,但是很鮮明。我坐在窗邊,正好一邊看街景一邊三心二意地翻書。兩天前剛落過一場雪,街上積著一窪一窪白天被陽光融化掉的雪水,烏雲厚重,暮色沉沉。

小木耳在她老師家裏拉琴,我等她。突然想起小時候看過的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裏麵有一個鏡頭,女教師帶著她的學生去考試,孩子在裏麵,她一個人在外麵等。那部電影很打動我,當時年紀小,也未必真的看懂了電影,但是卻留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也許等我老了,自己的孩子離開家,我就可以去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給那些失學的孩子當老師,過一種簡單快樂的生活。

對於眼下這種生活,我是有點厭倦的。有一個周末,家裏來了兩個改行的物理學博士推銷保險。我對這些頑強生活的人並不缺乏敬意,但是就象剛到美國時看到“世界日報”上那些算命按摩的廣告給我的感覺一樣,這些人也讓我聯想到生活中暗淡喪失希望的一麵。我們活著,僅僅就是為了謀生嗎?

我想念過去的生活,確切地說,是我在校園裏度過的那些年的生活。那個時候我沒有錢,沒有車也沒有房子。但是心意高昂,感覺充盈。現在恰好相反,數得出來我所擁有的物質,但是數不出來我失去的心誌。那種枯萎的感覺並不是因為年齡。

因為過年,生活中的某一些場景,書寫中的某一些字,就在一些偶然的時刻浮現出來。它們象是蒙塵的浮雕,一陣風吹來,灰塵落去,無意間使凸起的部分顯露出來,那些凸起的部分就是在流失的歲月中雕刻上去的記憶。

有天晚上我打開一個電話號碼本,上麵是我過去一些老友的電話號碼,很久不聯係,那些號碼的準確性十分可疑。我是去找一個名字的,卻突然看到了我老師的名字。我每年給我的老師寫一封信,後來改成打電話。那些名字喚起我對過去生活的記憶。我把電話撥了過去,然後聽到了老師熟悉的聲音。我已經快20年沒有見過他了,但是他的聲音一點沒變。他告訴我學校的變化,舊的文科樓拆掉了,大禮堂也拆掉了,加蓋了新的學生宿舍樓,過去的校本部變成了研究生院。我在頭腦裏隨著他的描述修改著記憶中的舊景物,放下電話寂寞地想,曾經屬於我的生活,早已不複存在。當年那些理想,或許也都是假的。

但是,我們就甘心於這樣每天不斷重複的日子嗎?小木耳有一天長大,又會有什麽樣的生活?未來的生活裏,她會在音樂裏找到安慰嗎?會想起我們在夜色裏行駛在寂靜的道路上,而我對於她的未來有著不一樣的希冀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婭米 回複 悄悄話 流沙隨風:如果喜歡,有空就來坐坐吧。這裏也很清靜。也祝你虎年吉祥!

陳默:不存在什麽“傻乎乎地過”。生活是個不斷平衡的過程。感受思考我們的生活,我希望能夠越深越好。但是,生命短促,平常的日子,我願意越快樂輕鬆越好。
陳默 回複 悄悄話 "寫細膩,寫情感的跳躍和流淌,都寫不過婭米”zt 婭米的文字有很強的畫麵感。而且,很有深度。

很喜歡這裏的討論,像個文藝沙龍。

我時常也有微微的迷茫,但慚愧一下,絕大多數的時候我都是傻乎乎地過著,寫點自己情感上的小起伏,寫點瑣碎的流水帳。

不過,我喜歡看到這樣的思考,雖然我自己說不出什麽來。
流沙隨風 回複 悄悄話 寫細膩,寫情感的跳躍和流淌,都寫不過摟主,嘎嘎

很多地方,我們的想法是相通的。後來,我選擇改變了這種生活。再後來,我就忙得再也寫不出文字。所以,會來這裏坐坐,在你美麗淡雅的文風或心境裏梳理著自己的寂寞。

拜個晚年哈

婭米 回複 悄悄話 浮生,過耳:

你們兩個人的兩段話我讀了好幾遍,一並回複吧。能得到這樣的交流也算我沒白白的無病呻吟一場。

讓我感到羞愧的不是我的頹廢,我又不是央視春晚的編導,唱不出來那麽多的“亞克西”。想想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沒錢上學的孩子,讓我羞愧的是我這些鬱悶無異於無病呻吟。
過耳風 回複 悄悄話 寫頹喪沒人能寫得過婭米,嗬嗬

孩子每周五自己去村裏的俱樂部打乒乓球,以前都是我開車送,現在改成自己步行。每次他們走後,我想像他們在路上的情形,必定是耷拉著頭,一徑前行。他們頭腦裏對自己的定義,對於世界的定義,我不甚了了,對於這種不甚了了,我總是覺得悲傷不已——人生是多麽孤獨的旅行!
我想其實這種不甚了了,並非是對孩子的不了解,而是過於了解,知道他們自己其實也不甚了了,而我在人生路上愈行愈遠的時候,我童年時候所有的不甚了了都一點一點清晰地了然地浮現出真像來,我耷拉著的頭抬起來,我的羞怯消失,我充滿勇氣,但是我已經完全地或者不完全的丟失的。
丟失的,原來就是那些不甚了了
浮生歡娛 回複 悄悄話 婭米這篇文章,由景及人,由孩子及自己,再次挖掘了生活中思維火花一刻。

昨天我回家時,汽車裏的電台正好在討論青少年的理想,作者說,他一次問一個孩子,長大喜歡做什麽,答曰:“總統,教皇,宇航員”,另一次問另外一個小孩,答:“就想出名”!然後作者議論了幾句通俗文化給孩子們灌輸的所謂理想。

我自己覺得,年輕的時候人都應該有點理想,大到濟世救國,小到修身養性,欣賞細微的人生樂趣,和對周遭的好奇感。理想在中年以後的失落,甚至某種程度的逆轉,也不能說明當初的理想追求就沒了意義。

想來想去,似乎出國使得我們的情感失去了某種必得由根文化才能滋養的依托感。但是回國居住是否能徹底改變理想變淡的現實呢?也不見得。舉目望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越來越庸俗化了的全球,人心不古,禮失廟堂和諸野。我們年輕時代的理想,都改頭換麵地和各種實惠和將來的所謂出路掛上了鉤。

要說純粹心情的寧靜,和理想的熾熱,於我自己,絕對是在那個物質相對荒蕪的年代更讓我懷念。改放時的日子次之。90年代中期後,人們越來越被金錢所迷惑、淹沒。於是一切都不一樣了。包括理想。

中國古代的士人,幾乎都是采取的一種進而求仕濟世,退而老莊隱居的態度。我以為應該將這種思想也適當灌輸一點給自己的孩子。這樣,等他們日後看到現實的一麵和理想有脫節時,好有個逍遙扁舟散發的精神避難所。這也是我這些年來花力氣讓孩子們接觸中國文史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情、理想、和環境的變化,和很多因素有關。生活,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不斷的重複。享受這種”重複“之中的細微不同和平靜之美,也許需要一點智慧和耐心?

我有時也有你一樣的感慨。但是有一點我清楚,與其沒完沒了地折騰,還不如過一種相對平靜的日子。

人生和世界總的來說,再好的結局,不過也就是導致文化熱寂,相通了這個,或許會看得透徹一些?

浪漫和激情,一般來講,更多地是孕育在動蕩和清苦的歲月中。。。可是我們願意重新回到那樣的日子嗎?也是個疑問。。。

謝謝好文共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