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在唐朝,長安是首都,來來往往的很多人,每一年在長安城外的灞橋上都有人送別。還有一個傳統,就是送別時常常折下一枝柳條,送給那個要走的人。
“折柳”有兩種聯想的意思。一個是從聲音引起的聯想,柳跟留聲音很相似,柳是從木卯聲,留下麵是個田,上麵卯字也是聲,所以這兩個字的聲符是一樣的。這個聲音的聯想意味著我舍不得讓你走,想把你留下來。
還有一個聯想是從形象引起的,因為柳樹是萬縷千條,這樣細膩柔軟,我們比喻人的情感,不是也常說情絲萬縷嗎?這就是折柳相贈之所以成為送別之風俗的由來。
所以李白《憶秦娥》中說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當秦娥夢醒看到秦樓月的時候,她也並不是隻有今天這個晚上懷念,而是年年每逢春好,經過灞橋,看到千絲萬縷的楊柳,就會哀傷於你和我遙遠的距離。
唐代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中少婦本來沒有很悲哀的感情,當春天來的時候,她偶然來到樓上,忽然間看到那路邊楊柳的顏色改變了,這樣美好的季節猝然而至,可是沒有人一起欣賞,她後悔讓丈夫離開那麽遠去打仗,隻為了獲得一個爵位,犧牲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感情。
宋代 周邦彥 寫過: “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春天的時候,我們兩個人有約會,是“相候”,有的時候你等我,有的時候我等你,相候在那紅色欄杆的橋邊。
欄杆是紅色的,是春天的,是美好的,顏色是鮮明的。
可是今天當我懷念你的時候,“今日獨尋黃葉路”。
黃葉是淒涼的,是秋天的。
你走的時候還是春天,還有楊柳,所以每當春天看到楊柳,我就想到和你離別的那一天。
*本文參閱葉嘉瑩先生詩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