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戴,典故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後遂用“訪戴、憶戴、思戴、尋戴、覓戴、戴家、尋剡客、訪剡溪、山陰道、子猷溪、子猷船、王氏船、徽之棹、剡溪船、剡溪棹、乘興船、乘興舟、雪舟、雪下船、子猷興、山陰興、剡溪興、回舟興、雪中興,乘興、剡溪雪、山陰雪、子猷歸、子猷去”等寫朋友思念、見訪,或寫灑脫任誕,隨興會所至,趁一時高興;亦用以描寫與子猷訪戴相類的情趣及雪夜景色。
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訪戴昔未偶,尋嵇此相得。”
宋·範成大《次韻薑堯章雪中見贈》:“當時訪戴舟,卻訪一寒範。”
來源:簡書
尹思泉書東坡句:
“高人著履踏凜冽. 願得獵騎當風披.
*東坡之璧,思泉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