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30)
來源 當代國畫
石濤寫荷,精神燦爛,出之紙上
石濤禪師曾說:“作書作畫,無論先輩後學,當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石濤禪師所說的“氣勝”,指的是畫家臨池的狀態,解衣磅礴,意存筆先,目空一切,精、氣、神自然奕奕於畫麵。他的《荷花圖》等傳世佳作,無不如此,能讓觀者精神為之一振。
石濤禪師畫荷,與明代的陳淳、徐渭不同。陳、徐好畫折枝,一花一葉,簡約蒼厚,自有其佳處。而石濤多畫荷塘野景,花繁葉茂,坪草錯雜,水光拍天。和陳、徐相比,多了一份自然的野趣。在畫法上,他也比二位前輩靈活善變,信筆所至,情出意外。畫法與造境相映成趣。對此,他很自負,曾有詩曰:“墨團團裏黑團團,墨黑叢中花葉寬。試看筆從煙裏過,波瀾轉處不須完。”
此圖為康熙四十一年,石濤禪師六十一歲時所作。這時,他已定居揚州,經過南北漫遊,“搜盡奇峰打草稿”,又在北京廣交朋友,遍讀名畫,畫藝已臻大成。此圖以皮紙潑墨,淋漓沉酣,信筆所至而天機逸出。用水漬墨,勾筋撇草,聚散離合都恰到好處,而留白則尤見匠心。其才思之敏捷,筆墨之熟練,已到了得心應手,盡任自然的境地。
石濤禪師天才橫溢,山水、人物、花鳥、蔬果,無一不能亦無一不精。且能不拘成法,度越千古,得山川之蒙養,寫一己之性靈,故胸中磊落,筆底浩蕩。論創造能力,三百餘年來實罕有匹者。
此軸寫荷塘野趣,蓮葉翩翻,菡萏初綻,粉白黛綠,與朦朧水氣相浸潤,遂覺鬱鬱勃勃,生氣滿幅。而筆縱恣肆,破墨淋漓,且色中融墨,墨中含色,豐富淹潤,渾莽微妙,讀之令人陶然欲醉,所謂“丹青勝於化工”,甚有以也。此軸幅式不大而精氣神奕奕於畫麵,是小幅而有大格局者,為石濤禪師畫荷中極精之作。
《蓮社圖》畫的是晉代高僧慧遠大師等在廬山白蓮池畔結社修行的故事。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