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鄧石如

(2016-03-08 07:36:58) 下一個

 

鄧石如《隸書新洲詩》軸,紙本,縱134.7cm,橫62.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劃破清波觸麵來,橫拖皖口浪花回。盤根忽據黿鼉窟,倒影疑飜豔澦堆。風拂帆檣緣蓼岸,月明雲水隱珠胎。江城木落關荊畫,一片寒沙雁陣開。皖口新洲詩,次江上草堂韻為楚橋八兄先生正之,完白山人鄧石如初稿。
  下鈐“石如”、“鄧氏完白”印。引首鈐“日湖山日日新”印。無藏印,未見著錄。

  據《清史稿》本傳記載:石如青年時曾在江寧梅鏐家學書八年,之後除在京師短暫停留,後在畢沅幕府客居三年外,其餘大部分時間即往來於江、淮間,遍遊名山水。這幅“皖口新洲詩”應是他晚年在安徽一帶活動時創作的。
  鄧石如隸書以漢人為宗,汲取篆書筆意,再將魏碑方整厚重的特點融入隸書當中,形成嚴整勁健而不失柔和、渾樸古茂卻不傷雅致的獨特隸書麵貌。此幅立軸就體現出鄧氏的隸書特色:書法結字扁長互見,行距緊密而字距寬疏。墨氣濃重,用筆挺健,轉折處方圓互見,而撇捺之筆複具北碑之形態。他自謂:“吾篆未及陽冰,而分不減梁鵠”,足見對自家隸書的自信。 (撰稿人:馬季戈)

 

《滄海日長聯》,楷書,紙本,縱137.2cm,橫28.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聯為龍門式對聯,書於“嘉慶改元春王正月”,末款識“鐵硯山房正書”。嘉慶元年(1796年),鄧石如時年54歲。下聯本幅右下有清康有為跋一段。無鑒藏印記。康有為在題跋中稱:“完白山人篆分固為近世集大成,即楷書亦原本南北碑而創新體,筆力如鑄鐵,畫法尤厚。”此聯書法古茂沉雄,體兼隸楷,法於魏碑,存隸書孑遺,有隸楷之謂。運筆渾厚,風格蒼古質樸,體現出深厚的碑學基礎。(撰稿人:馬季戈)

 

鄧石如《世慮全消隸書四幅屏》 118×59.2cm 安徽省博物館藏

【釋文】世慮全消,見幾點落花,聞數聲啼鳥; 
塵緣割斷,推半窗明月,臥一榻清風。 
見源禪友屬書,頑伯鄧石如。

 


隸書《文心雕龍·正緯軸》

 

鄧石如《泰山嵩嶽楷書中堂》 94.8×39.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泰山喬嶽以立身,明鏡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應事,光風霽月以待人。
款識:蘊山二兄屬書 完白鄧石如。

 


隸書七言聯

 

鄧石如《篆書軸》(點擊瀏覽大圖)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帝堯陶唐氏,首闡執中之言,後世道學淵源之本。帝舜有虞氏,申明精一執中之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又發堯所未發也。鄧琰。


鄧石如《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行草五言聯》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釋文】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嘉慶甲子夏寓興岩佛廬,遇靈隱見初禪友行遊於此。往來旬月,見其行持修潔,頗誌於書學,有永禪師風,因樂與之遊。今將歸虎林,書此十字以贈其行。完白山民鄧石如。
鈐印:白文印“鄧石如”、“頑伯”,朱文印“家在四靈山水間”、“日日湖山日日春”,共四方。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始人,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遊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鏐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遊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作為震古爍今的書法大家,鄧石如是以貨真價實的創新贏得我們尊敬的一個典範。與他同時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書法列為“神品”,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書法史上以“我自成我書”自負的“濃墨宰相”劉墉,當時見到鄧石如的字,拍案驚呼道:“千數百年無此作矣!”連眼界很高,學富五車的康有為,貶顏(顏真卿)貶柳(柳公權),貶晉帖,貶唐碑,而對鄧石如之書不僅高度評價,還把他作為劃時代的一個標誌。平心而論,卑唐貶晉,失之公允,而對鄧石如的評價則言之成理。清代篆隸書的革新和碑學的興起,開拓出傳統書法的新生麵,這個蓋世功勳是由鄧石如悄悄地在山野之中建立起來的。鄧之篆書結體的靈動,用筆的自然,打破了自李陽冰以來僵化的傳統格局,難怪他這樣自負:“何處讓冰斯(斯指李斯)?”鄧石如在書法理論上也頗多創見。“計白當黑”之論把“筆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體化了。“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則把虛實對比的藝術理論闡釋得明白如話。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