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30)
清人王澍《論書剩語》雲:“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軍鐵圍,始於方整,終於變化。積久習之,自有會通處,故求魏晉之變化,正須從唐始。”說起魏晉書法,無外乎書聖王羲之了,除他之外,後麵不乏一流大家,但是以唐代起書家在學習書法時,有意無意都在汲取王羲之書法精髓。
一、歐陽詢
歐陽詢筆下可以見到《聖教序》中某些字形的影子,其行書字形多中宮緊收,少了些開合欹側,故僅得王羲之一瓣心香,成就最大還是他的楷書。
二、李邕
李邕有些字明顯出於右軍。取斜勢求險絕,也來自於王字李邕有些字明顯出於右軍。和王字比較,李筆下鐵鉤銀畫,筆力雄健,其結字多取斜勢,開張雄肆。然多偏於此規律,不求過多字形變化。所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指其字形之開張,筆勢之勁健。然終究有象,法度有餘,變化未盡。
再看一組對比,後為王字:
三、陸柬之
陸柬之《文賦》將王字裏平正一類加以運用,文中帶質,含蓄而圓潤,開後來趙子昂一派書風。不論用筆結字,僅得羲之一瓢。
四、顏真卿
雖說顏真卿行草書另辟蹊徑,但是細細審之,顏真卿筆下字形頗得王字開合欹側之妙,筆力驚絕,氣息相承。
五、楊凝式
楊凝式《韭花帖》中字形頗得右軍開合欹側之妙,所謂“下筆便到烏絲欄”誠非虛譽。
六、楊維貞
楊維貞筆下看似放逸,字形變化實則合於右軍規律。
來源: 書法道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