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土耳其(六)
科尼亞-阿斯潘多斯(Aspendos)遺址-安塔利亞(Antalya)-法塞利斯(Phaselis)
遺址-卡什(Kas)-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遺址
從科尼亞到安塔利亞大約三百零二公裏。
阿斯潘多斯的希臘-羅馬露天劇場以及古城遺址在安塔利亞以東四十公裏處。劇場建於公元155年,能容納一萬二千觀眾。在曆史的長河裏,那劇場曾被用作往來商賈的駱駝隊驛站和塞爾柱王朝的行宮。
如今那裏每年在春夏之交舉辦國際歌劇和芭蕾藝術節。
阿斯潘多斯露天劇場。
阿斯潘多斯露天劇場後的山坡上是隻經過初步清理的古城廢墟,可惜那好大一片的亂石頹壁不在旅遊團的行程之內,我隻能衝刺而上,衝刺而下,真正的走馬觀花,還因為遲到而挨了導遊一頓埋怨。
阿斯潘多斯古城裏的教堂廢墟。
作為大多數羅馬城市必備的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阿斯潘多斯露天劇場附近還能看到引水渡槽的遺跡。
安塔利亞是土耳其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城市,終年吸引國際遊客、尤其是歐洲遊客無數。
公元前二世紀問世的羅馬希德裏克(Hidirlik)塔。
Kesik清真寺宣禮塔。此地原是公元二世紀時的一個羅馬神廟,七世紀時神廟變成了拜占庭教堂,十三世紀時教堂又變成了伊斯蘭清真寺,宣禮塔就是那時添加的。清真寺在1800年毀於大火,於是隻剩下了孤獨的宣禮塔。
安塔利亞港口。
安塔利亞的水果店。
從安塔利亞沿海岸線往南六十公裏是希臘-羅馬古城法塞利斯的遺址。
法塞利斯一度是往來於希臘、埃及、亞洲和腓尼基(Phoenicia)之間的商船頻繁造訪的港口,海上貿易帶來的旺盛人氣和巨大財富造就了下圖中的通衢大道以及大道兩旁密集的商鋪、庫房、公共浴堂以及露天劇場等。
法塞利斯寬達二十四米的主幹道廢墟。
從近旁七十米高的山坡上引水入城的渡槽遺跡。
愛清涼的遊客。
卡什位於法塞利斯西一百二十公裏處。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它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自那以後,英國人、德國人和其他遊客蜂擁而來,使它成了一個休閑勝地。
卡什。
卡什近郊山坡上的利西亞(Lycia)人的石窟古墓。利西亞是位於小亞細亞西南角的一個古國,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卡什旅遊的賣點除了海濱,主要是潛水,那裏有許多潛水旅行社和潛水學校。
不過我們到卡什,既不是為了在海灘上暴曬,更不是為了潛水,我們是衝在卡什東麵約四十五公裏處的卡勒科艾(Kalekoy)村以及克科瓦(Kekova)島的“沉沒的城市”等景點而去的。
從水上抵達卡勒科艾村以前經過的“沉沒的城市”一角。
卡勒科艾村碼頭。
以愛琴海上的羅德斯島為大本營的聖約翰騎士團十字軍在中世紀時為抵禦盤踞在附近的科克瓦島上的阿拉伯人的騷擾而修築的卡勒科艾要塞。
卡勒科艾要塞下的利西亞墓地。
從卡勒科艾村出發、曆時六個小時的地中海水上遊令人心曠神怡,除了藍天碧海和觸手可及的千年古跡,周圍還有非常養眼的俊男靚女。
科克瓦島北岸。這裏曾是利西亞人的城市Dolchiste,公元二世紀時部分城區因地震而沒入水下,拜占庭時代一度重建,終因阿拉伯人不斷的威脅騷擾而徹底放棄。
科克瓦島“沉沒的城市”。
拜占庭教堂廢墟。
陽光下的青春。
在從卡什去帕穆克卡萊(Pamukkale)旁的希拉波利斯遺址的途中,我們經過一個小小的沙灘,導遊說那是那一帶最著名的沙灘。同伴中的澳大利亞人不約而同地相視啞然失笑。
土耳其人引以為傲的沙灘。
導遊又說,1996年時這一帶發生地震,海上突然冒出了一塊五米高的礁石。土耳其和希臘兩國為了爭奪那新生礁石的主權,劍拔弩張,戰爭迫在眉睫。幾天後發生餘震,礁石又消失了,於是一切歸於平靜。
那個故事很有趣,可惜那跟旅行中聽到的大多數趣事一樣,隻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希土兩國在1996年確實走到過戰爭的邊緣,不過並不是由於什麽現而複隱的礁石。
1995年12月26日,一艘土耳其貨船在一個名為Imia的希臘小島擱淺,趕來救助的希臘拖船將其送回了七公裏以外的土耳其海岸,但雙方船長對出事地點的領土主權各持己見,雙方政府隨之互相聲明反駁抗議。1996年1月20日,一家希臘雜誌報道了此事,幾天後附近島嶼上的希臘愛國人士去Imia豎了根旗杆,升起了希臘國旗。作為反擊,一家土耳其報紙的幾個愛國記者乘直升機飛到島上,用土耳其國旗換下了希臘國旗。他們在電視上播放了換旗的全過程,本來微不足道的領土糾紛嘴炮因而演變成了舉國矚目的重大事件。
在希臘出動海軍又換上了希臘國旗以後,局勢頓時緊張起來,雙方的海軍艦艇開始向那片海域集結,雙方的特種兵部隊分別登陸島上兩端(希臘人因為直升機失事,還死了三個軍官),同時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裝甲部隊也開始向希臘控製區移動。
Imia島由兩個島組成,總麵積約四十平方公裏,島上無人居住,沒有港口,周圍水域沒有石油天然氣和任何礦藏。換句話說,那就是地中海(愛琴海)上兩塊毫無價值的大石頭,而希臘和土耳其則是北約軍事集團的盟國。
希臘對Imia島的主權有好幾個國際條約白紙黑字的支持,加上在1985年以前,土耳其的地圖上也明白無誤地標示著兩國的水上分界線在Imia島與土耳其海岸的中間,因而國際輿論都偏向於希臘。
最後在“國際警察”美國人的調停下,希土雙方“刀槍入庫”,一場危機得以消弭。
不過希土兩國在那一片海上為領土、領海和領空權的爭執恐怕永遠不會停止。
在去年的希臘遊記裏,我曾提到希臘軍隊的規模在世界上占第十五位,當時有讀者對之表示懷疑。其實與土耳其這樣虎視眈眈的大國為鄰,我相信在雅典有些人難免會終年枕戈待旦的。
另一方麵,據我們的導遊介紹,土耳其民眾從不把希臘人視作敵人,在事實上,去愛琴海上的希臘島嶼度假是土耳其老百姓的家常便飯。
希拉波利斯遺址是又一個世界遺產。
在公元前二世紀,希拉波利斯大概類似今天的溫泉度假村。一些精明的醫生又把它開發成了以泡溫泉為主要手段的醫療中心。兩次地震幾乎把希拉波利斯夷為平地以後,羅馬人在公元二三世紀之交的重建基本奠定了目前我們所見到的規模。
此後一千多年的滄海桑田變遷被1354年的大地震劃上了句號:厚厚的石灰岩石徹底埋葬了希拉波利斯。
德國考古學家在1887年對那裏作了初步發掘。意大利考古團隊在1957年以後開始了係統的大規模的發掘。
希拉波利斯遺址一:公共墓地上的石槨。達官貴人們在安享晚年之後老死於此。這個墓地的排場足以證明希拉波利斯當年不下於“北上廣深”的繁華富庶。墓地裏還有個簡陋的當年的“低端人口”角鬥士的墓。
希拉波利斯遺址二:大澡堂,裏麵當年有圖書館和健身房。
希拉波利斯遺址三:中央大道與圖密善(Domitian)門。
希拉波利斯遺址四:露天劇場。
希拉波利斯遺址五:聖菲利普就義堂(Martyrium of St Philip)。據說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菲利普因為在希拉波利斯散布“妖言惑語”,甚至成功地說服了羅馬總督的夫人加入基督“邪教”,從而極大地激怒了總督,菲利普在這個地方被倒懸著釘在十字架上活活燒死。
希拉波利斯遺址六:世界上大概獨一無二的可以遊泳的所謂的古跡水池(Antique Pool)。
可惜我沒有時間參觀希拉波利斯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