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遊蹤(3)
2011年古巴、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六國行日記
第七天
11月7日 星期一 多雲
坎昆-奇琴伊察 (Chichen Itza)- 梅裏達(Merida)
夜裏還是醒了幾次。
6點起來上網。
長途車8:30離開坎昆,3個半小時186公裏後到瑪雅文化最重要的遺址之一奇琴伊察。
沿途路邊盡是灌木叢和荒草地。連一張照片都沒拍。
奇琴伊察名列2007年7月7日公布的由瑞士人發起、全球逾億網民投票選出的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我還沒去過意大利的羅馬鬥獸場,在我看來,就其它六處而言,最不名副其實的恐怕就數奇琴伊察了。
它既沒有中國長城的雄壯和巴西裏約熱內盧基督像的莊嚴,也沒有秘魯馬丘比丘的神秘和約旦佩特拉的詭異,更沒有印度泰姬陵永恒的俊逸嫵媚。它代表了一種消逝了的文化的建築藝術和水平,但缺乏令人震撼或驚歎的魅力。
作為大約公元600-1200年間北方瑪雅人的中心城邦,奇琴伊察占地約5平方公裏。當地導遊帶我們參觀了三大建築群:以羽蛇神廟金字塔、武士神廟和大球場為主的北部,以Ossario金字塔和Xtoloc神廟為主的南部,以及以觀象台、Alkab Dzib等建築為主的中部。
羽蛇神廟金字塔是奇琴伊察最主要的建築,分9層,高30米,邊長55.3米,平頂上是個高6米的方形神廟。那神廟的底下還有個神廟。2006年一個美國女人不幸在台階上摔死,在那以前,遊客是允許登上金字塔頂部的。
羽蛇神廟金字塔
武士神廟也建在梯形台基上。仰望而上,神廟殘存的立柱正中有個背部上抬,雙膝緊屈,好像在做仰臥起坐的石像。導遊說這是個Chac Mool,同樣的石像在瑪雅、阿茲特克和托爾特克文化遺址中常見,但其意義不明。
武士神廟頂部
武士神廟下的南麵和東麵有數百或圓或方的立柱,號稱“千柱”,應該是當年神廟下長廊頂蓋的支撐。
千柱長廊
大球場旁有所謂的“骷髏牆”,上麵成行成列整齊地刻著相貌各異的球員的頭像,跟今天體育俱樂部裏掛的明星榜異曲同工。據說瑪雅人球賽結束後,勝方的隊長將受到砍頭的獎賞。這絕對是我聽說過的最不可思議的風俗了。
骷髏牆
圓形觀象台位於一長方形平台上,一側坍塌,除了年代久遠外無特異之處。
與漢民族的龍文化相似,瑪雅人特別崇尚蛇,張牙裂嘴的蛇頭是奇琴伊察最常見的動物裝飾。
蛇頭
奇琴伊察在十三世紀初原因不明地開始沒落,隨之而來的外族的掠奪破壞使它成了昔日黃花。
跟著導遊拍了不少照片。導遊完成鍾點離開後,我又在大小廢墟和紀念品攤位間拍了不少照片。而所有照片中最具特色的竟是木製的瑪雅武士五彩麵具。這裏的攤販以不時模仿美洲豹的尖厲呼嘯招攬顧客。
瑪雅武士麵具
遺址上的女孩
在瑪雅文化的聖地,免不了要提起著名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預言。導遊反複強調,世傳的“世界末日”,完全是外人對瑪雅先人預言的誤讀。那個瑪雅曆書上大輪轉終止的日子,隻是標誌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時代的開始,別無他意。他誠懇地請各位放心,世界不會走向毀滅。他是個聰明人。
3:10乘車離開奇琴伊察,5點多到達尤卡坦半島西北的梅裏達。
天色已暗。去超市買了些食物和水。跟大家一起吃了晚飯後早早休息。
第八天
11月8日 星期二 多雲轉陰
梅裏達
起身後跟科特一起去市中心。
梅裏達是尤卡坦州的州府,人口近百萬,其老城區規模據說是繼墨西哥城和哈瓦那之後的美洲第三。然而規模雖大,卻毫無亮點。我倆隻能以在中心廣場裏匆匆穿梭來往的上班上學的人群為拍攝重點。
這裏的人很多帶有顯著的印地安人體形特征,即矮個、短脖、粗壯、黝黑。
梅裏達的姑娘
今天的主要活動是cenote遊泳。
Cenote指洞頂全部或部分塌陷的石灰岩洞洞底由地麵水滲透而形成的地下湖。尤卡坦半島上分布有不下6千個cenote。我們去的地方叫Cuzama,在梅裏達東南,車行約45分鍾。
在那裏,我們先被領進灌木叢中,從方圓隻有幾個平方米的洞口探頭看底下幾十米深處的一泓青水。然後借一飯店的廁所換了遊泳衣,坐上在纖細的鐵軌上運行的四周了無遮擋的車廂,由馬拉著,逐一去3個cenote遊泳。
軌道前後行程約8、9公裏。路上濃蔭懷繞,有時像穿行在綠色的隧道裏。在逆向馬車相遇時,一方遊客必須下車,趕車的和向導把車廂抬到路邊為對方讓道,然後再把車廂抬回軌道,套上馬。
輕軌馬車
3個湖兩小一大,小的大概個把標準遊泳池的麵積,大的加倍。從洞口通往湖麵的狹窄不平的石階或木梯本來就滑,在向導手電搖晃的光線下更顯得步步艱險。洞頂洞壁垂著短短的鍾乳和長長的樹根。湖水的清澈幽藍自不必說,奇怪的是在水中浮動的人體都帶著磷磷的閃光。其中一處湖水特別涼,阿爾卑斯山下來的科特若無其事,而其它人下水幾分鍾就都逃之夭夭。
閃閃爍爍
在一個洞裏,我跟著幾個年輕人,沒走到洞底湖邊,而是從一塊4、5米高的大石頭上直接插蠟燭跳進湖裏,創造了本人跳水高度最高紀錄。在將跳未跳之際,我惶惶恐恐,反複提醒自己:握緊手裏的眼鏡,千萬別脫手掉了!
地下湖
回程中,向導拐道把我們帶到了設在一幢占地上千平米的豪宅的二樓餐廳。
從周圍的古木草坪、10多米寬的石階,立柱圓拱的走道、巨大的窗戶和軒昂的陽台判斷,這裏多半是當年什麽西班牙成功人士的莊園。而它今天的主人必然也是成功人士。隻是雖然同為成功人士,兩者的品位好像高低懸殊。新主人能買得起這豪宅,卻聽憑牆粉斑駁、青藤瘋長,除了依靠向導帶外國遊客來這僅有一張長餐桌的餐廳用餐,他們顯然不知道還能拿這房子派什麽用場。
曾經輝煌
在庭院參觀時,看到屋簷下有幾十個兔籠。於是點菜時幾個男人不約而同全要了兔肉。不過沒人有興趣去探究我們的選擇跟樓底下生靈之間的關係。
等待上菜之際,我走出庭院東張西望,在一家鄰居屋子的平頂上發現個跟昨天在奇琴伊察的武士神廟頂上一樣的Chac Mool,即屈膝抬身側臉的石像。中國的菩薩得供著敬著才行,墨西哥人卻可以讓神像站崗放哨。看來他們的人權有時不低於神權。
民居
吃完超晚的午餐後回到梅裏達,還來得及做的,就是上旅館頂的陽台看暮色中的市景。
梅裏達市景
第九天
11月9日 星期三 多雲
梅裏達 - 帕倫卡(Palenque)
起身後又跟科特一起上街快速轉了一圈。除了省督府,還值得一提的是一處街心公園裏一個自得其樂彈吉它的中年人。
大清早的自得自樂
回旅館吃了早餐後上長途車站。
8:30發車,一路往西南南方向行駛,差不多18:00到達帕倫卡。全程547公裏。
一路平坦,直到接近帕倫卡時才略顯起伏。路旁多為牧草地或甘蔗田。
公路在Campeche和Champoton之間與墨西哥灣海岸平行。不時能看到蔚藍的海水。
途中有軍人上車檢查,估計搜捕重點是尖嘴猴腮獐頭鼠目的黑幫匪徒,因為他們既不搜身,也不查行李,就是用銳利無比的目光掃視一番。
晚飯花了整整3個小時。
跟團旅行,最討厭的就是吃飯的拖遝。
第十天
11月10日 星期四 雨轉陰
帕倫卡
帕倫卡是又一瑪雅古城,不言而喻,又一世界文化遺產。其曆史起碼可追溯至公元前226年。在七世紀時帕倫卡臻於盛世,十二世紀前後因天災人禍戰亂而被逐漸廢棄。西班牙殖民者來到此地時,城池早已湮沒於莽莽叢林之中。
如今同名的小村在廢墟的6、7公裏以外。
幾百年來各國瑪雅學者對帕倫卡作了大量的發掘、研讀、分析、複古工作。據說在眾多瑪雅遺址中,對帕倫卡的研究最深,著述最豐,因為這裏出土的銘文、浮雕、飾品、器皿等文物極其豐富。
為了更多地領略古城,我們剛過6點就從帕倫卡小村坐車出發了。到廢墟外圍後,先跟著當地導遊鑽山間密林。細雨中,他多次指給我們看樹叢裏半露出坡麵的石塊石片構成的建築。他說,據估計,目前已重見天日的麵積還不及當年古城的10%,在我們腳下身旁的泥土和叢林裏,至少還埋葬著千餘座神廟、陵墓、宮殿、房舍等有待發掘。
途經一個分成數級不大不小的瀑布時,導遊說夏天遊客到此必定淋浴衝涼。身披著雨衣,別人都無動於衷,加文和科林卻一聽就三下二下脫得隻剩短褲,攀上了溜滑的石頭。我以為他們真要去領略瀑布的衝擊,其實他們隻是要拍以瀑布為背景的照片,這說明他們還沒徹底瘋狂。兩人一個烏黑(科林祖先是加勒比海上的特立尼特和多巴哥人),一個雪白,相映成趣。
叢林跋涉的終點是一坡頂上無名無蓋的神廟。風裹著豆大的雨點打在眼鏡上,眼前林茫茫霧蒙蒙。
導遊說,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曾經專門用這一帶特有的一種樹葉榨出的汁液印製美鈔,直至加州一個植物園大規模培植同一樹種成功後才停止從這裏進口。
9點過後,下山進入占地2.5平方公裏的修複的廢墟主體(這些年來到過許多“修複的廢墟”,寫遊記時心裏總是疙疙瘩瘩。也許“清理過的廢墟”略微確切一些?)
如果說奇琴伊察讓我略感失望,帕倫卡則給了我大大的驚喜,因為眼前的景色如清麗素雅同時又蒼勁渾厚的水彩畫,處處美不勝收。
帕倫卡遺址
期待值無疑是個重要因素。奇琴伊察名聲太大,尤其是近年來“七大奇跡”的喧囂;而我對帕倫卡幾乎一無所知,因而無所謂指望。
帕倫卡得益更大的是天時地理人和。在奇琴伊察時是個萬裏無雲的大晴天,一切一覽無餘,略顯蒼白而單調;這裏煙雨氤氳,霧氣繚繞,像蒙著麵紗的少女,因而充滿誘惑。奇琴伊察在平原上,空曠開放;這裏是個峽穀,四周山雖不高,但樹木蔥籠,足以造成一種幽閉的世外桃源的感覺。人的作用則體現在他們身披的色彩鮮豔的雨衣給整個場景平添了勃勃生氣。
帕倫卡遺址
遺憾的是雨中無法盡情拍照。
當年王室貴族用於施政、祭祀和娛樂的王宮是廢墟裏最大的建築。方方正正的了望塔矗立於王宮一隅,乍看上去像是後人的添加。隨處皆是的斷垣殘壁蒼苔則明白無疑地透露出王宮經曆的滄桑。庭院裏陳列著不少石刻,其中的人像猜想多半代表曆代的國王。
王宮
王宮
廢墟裏另一主要建築即王宮旁的銘文神廟(Temple of Inscription)。作為最著名的瑪雅君主帕卡爾王(Pacal the Great,公元 603-683年)的陵寢,銘文神廟高踞於一個長60米、寬42.5米、高27.2米的金字塔之上。置於廟中的石碑銘文共有617個象形文字,簡略記載了帕卡爾王前後180年的曆史,尤其是帕卡爾王的豐功偉業。世人公認,帕卡爾王留下了瑪雅文化中最精美的建築和藝術遺產。
銘文神廟
吊詭的是,也正是由於帕卡爾王及其兒孫的好大喜功,炫富攀比,耗費無度,造成了生態係統難以為繼,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以致文明伴隨著王國迅速走向式微,真是“成也簫何,敗也簫何”!
廢墟裏還有另外幾座建於大小不等的金字塔基座上的神廟,如十字架神廟、葉狀十字架神廟、太陽神廟等。這裏建築的一大特點是在門框、走廊等處大量使用尖三角結構以更好地通風采光。瑪雅人顯然沒有掌握拱架技術。
帕倫卡遺址
雨下得急,當地導遊和貝卡也都走得急,因為日程上還有兩處景點。我則依依不舍,別人都離開了,我還在留戀徘徊。不過很快發現科林總是在我前麵不遠。沒在拍照,也不太像在看景,而是像在等人。我突然意識到,他是怕我老人家一個人出什麽事,在暗中當我的保鏢呢!
心裏一陣溫暖。同時感慨:曾幾何時,我也常做類似的安琪兒,如今卻輪到扮演被照顧的角色了。
廢墟裏還有個小而精致的博物館,進一步體現了當地管理部門的素質。
在博物館裏相機開始作怪,不能正常工作,一定是不慎讓它受了潮。
12點離開廢墟,約20分鍾後到隱藏在熱帶雨林中的Misol-Ha(意為“流動的水”)瀑布。
瀑布高3、40米,寬50餘米,氣勢磅礴。我們冒著撲麵的水珠和狂風走到瀑布背後的山洞裏時,水聲風聲更是震耳欲聾。
Misol-Ha瀑布
在瀑布旁小攤吃了午餐,又坐車1小時到Agua Azul(藍水)瀑布。
這是一段有多處淺灘的河流,淺灘落差大者5、6米,小者1、2米,疊瀑、碧水、黃岩、綠樹,景色跟九寨溝相似,隻是精彩程度差了兩三個等級。
Agua Azul瀑布
Agua Azul瀑布
我溯流而上,直到有警察把關不讓通過處而返。沿途多為茅頂小鋪,賣飯賣衣賣紀念品。
相機又能拍攝了,盡管還是有點異常。
回到旅館已經6點多。
晚上上網時發現方勵之在他的回憶文章裏采用了我發在網絡上的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