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鋼琴老師的道歉和中國人的不言謝

(2011-10-09 19:24:04) 下一個

帶孩子去鋼琴老師那兒上課,老師上來就道歉。說周末在超市碰到我和女兒時沒有給我們介紹和她在一起的先生,非常抱歉!

事實上,是在我們走後,她的先生幽默地抱怨了一下,他說:“謝謝你介紹我…” 我想,當時鋼琴老師一定很不好意思,沒有把她的先生介紹給我們認識,隻顧自己和我們說話,把推著購物車的先生晾在一邊,對她的先生不夠尊重。然後,覺得對我們也失了禮。

其實,我們在鋼琴老師家上課時多次見過她的先生。隻是上課期間,都隻是默默地點個頭致意,沒有機會正式地互相認識一下。

這個小插曲,讓我想起另一個我常常有感觸的小事情:不少中國人對家人不言謝。

禮儀,是我們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至於我們現在還傳承了多少,不是我這裏要討論的。這裏,我隻想談談我對周圍有禮貌的中國人的觀察。

成年以後,我很有些驚奇地發現,我們中國人不少對外人彬彬有禮,但是對家裏人就沒有。在有些中國人家裏,你很少看到、聽到家人間互相說聲謝。這和我成長的經曆很不同,和我看到的西方人的家庭很不同。而且,我發現不止是我察覺到這個不同,很多中國人也注意到了。我不止一次在中國人的家裏聽到有人不以為然地議論這事兒,說:“謝什麽謝?!我們不來這套虛的。”或是:“一家人還謝來謝去的,多麻煩!”

這是個讓人思考的事情,一個小事情。

持這種“家人不言謝”觀點的人,常常是覺得一家人親親熱熱的,再這麽禮貌、客氣就生分了。客氣,有時是給人一種距離感。但是,很多時候,禮貌,不僅僅是客氣,更多的是對人的一份尊重。

你去餐館吃飯,服務員端來飯菜,你有禮貌地說聲:“謝謝!”你說這一聲,是感謝別人的勞動、別人的服務,是對提供這個服務的人一份尊重。你也會鄙視那些對服務員呼來喚去的顧客,也許,私下裏會議論一句:“沒教養!”那麽,在家裏,無論是你的先生、你的太太或是你的孩子給你端來飯菜,你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坐在那兒不言謝嗎?家人的勞動和服務,難道就不值得我們一樣地去感謝和尊重嗎?感謝是一種麻煩嗎?
這一點,尤其對孩子來說,會有很微妙的影響。

孩子在學校被教育要有禮貌,在家裏被教育要有教養。“你好!謝謝!對不起!”是這個禮貌教育的關鍵詞。但是,這些隻是在家的外麵用的,在家裏,我們用不著這些虛的客套。你也許沒有意識到,如果這麽說,你等於是在告訴孩子:禮貌是種虛偽,是在外邊的偽裝。當一個孩子被雙重標準教育在家裏家外做不同的人時,那個小小的心靈就不那麽真實了。

中國人,對孩子的愛很細膩,常常是無微不至。這樣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有些,對年老的父母孝順有禮、照顧有加;有些,對體衰的爸媽熟視無睹、不管不顧;有些,還成了當今的“啃老”一族。

做為一個母親,我一直以為如果孩子有什麽問題,錯,一定在父母。

如果能把不孝、“啃老”一族的成長經曆像電影一樣地回放,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昧付出的父母,盡全力,甚至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讓孩子享受的父母,不要求孩子說一聲謝的父母。我相信,孩子最初是說過謝的,是對父母心存感謝的。但是,當做父母的大包大攬地替孩子做了一切,卻唯獨沒有教育孩子要尊重父母的勞動,體貼父母的付出,當孩子逐漸習慣了在家裏不用感謝時,你有什麽理由在年老體衰時抱怨他(她)不孝順,抱怨他(她)啃老?

有時,小事情也會變成大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