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害人的一句中國俗語

(2010-09-30 20:36:23) 下一個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多少年來多少中國人受這句俗語的激勵,在生活中苦熬苦鬥,就是為了有一天能苦盡甜來,享受高高在上傲視他人的生活。

前些天看《紐約時報》關於中國人在意大利小城布拉頭(Prato)的報道-“中國人重製‘意大利製造’的時裝標簽”。文章說的是這個傳統的紡織小城,從80年代起,湧入許多中國人,把這個原本是為高檔時裝生產高端布料的意大利城市改造成低檔時裝中心。有些人借此發了財,有些人因此心生憎恨,由此也引發了最近對非法移民的搜捕和對當地人不寬容、有偏見和偽善的強烈抗議。看後,一下子五味翻沉,各種滋味湧向心頭。

中國人勤勞。盡管這篇文章講中國人很負麵,但是你還是能從字裏行間看出中國人的勤勞是他們能在這個萬裏之外的異鄉站住腳,買下意大利人傳承幾代人的成衣店鋪的主要原因。但是,是不是《紐約時報》麵向的讀者也這麽看,我懷疑。畢竟,他們沒有成長於中國的文化,那些人不是他們的同胞。

中國人能吃苦。這在咱們中國人眼裏的美德在西方人的眼裏並不一定如此。文中提到那些成衣廠的中國工人像“螞蟻”一樣擠住在狹小的空間裏生活,隔壁的意大利鄰居也不知道裏麵到底住了多少人。警察搜捕時,一個中國媽媽提著個裝滿尿的桶,旁邊的孩子光著屁股,這位中國媽媽用結結巴巴的意大利語請求警察讓她的孩子穿上褲子。這樣的細節描寫,是有著很強烈的西方人對中國人的鄙視。除了文化上的隔閡,曆史的原因,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也該重新對“吃苦”這個“美德”來反思一下。“吃苦耐勞”沒錯,但是如果這“吃苦耐勞”是以自己沒有尊嚴地工作、生活為代價,以長時間超時的血汗勞動,以非人的生活待遇,以和親人遠隔萬裏來達到,換取的是很少的金錢、渺茫的未來和別人的蔑視,這樣的“吃苦耐勞”還是美德嗎?就是這樣的“吃苦耐勞”可以保證未來不同尋常的財富,在追求的過程中失去健康、親情、尊嚴,這樣的“吃苦耐勞”值得嗎?

支撐著我們同胞能如此吃苦的,我想是那個“方為人上人”的夢想。這也是為什麽《紐約時報》文中提到當地人對富了的中國人開著“保時捷”、 “奔馳”招搖而過的憎恨。我相信,由此富了的中國人不是那些胼手胝足的普通勤勞中國人,就是有,那也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因為有過“吃得苦中苦”的經曆,那一旦成為了“人上人”,必得以在人之上,以炫富來換取心理的滿足和平衡。如果我們換位地體會一下當地人看到這樣耀富揚威的心情,尤其是那些家裏有多人失業,尤其是那些幾代人的族產被我們華人買下的意大利人,你覺得他們會友好地張開雙臂歡迎我們嗎?不會的!隻怕是我們在當地人心中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隻等機會生根發芽,當無理性占了上風時,釀成反華排華的血腥未來。

中國人會鑽空子。《紐約時報》指出會鑽法律規則的空子,尤其是比擅長鑽空子的意大利人還會鑽他們自己法律的空子,是華人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華人遭其憎恨的原因。對此,我相信。在國內國外,看多了我們中國人自以為聰明地打法律“擦邊球”,鑽商業規則的空子,甚至把別人對你最基本的信任玩於股掌之上而沾沾自喜,我很沮喪地不能懷疑這又是西方人對我們的汙蔑。這也是我認為很多中國的企業不能脫離小家庭作坊的模式而發展成為更成功的大型公司的障礙之一。

中國人不和別人打交道。在國際貿易盛行的今天,雙贏是關鍵。這世界上有正常智力的人大約沒有願意做虧本買賣的。從《紐約時報》的文章來看,在布拉頭的中國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群居於中國城,他們固守自己的生活習慣,他們把一個意大利城改變成了中國的模樣。他們把辛苦掙來的錢匯回中國(在布拉頭,中國人一天匯往中國的私人匯款高達一百五十萬),想的是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但是,他們沒有嚐試融入當地的文化,沒有想到去尊重了解意大利人的生活。他們更沒想到嫉妒眼紅的當地人是什麽心情。當意大利政府沒有在中國人的企業收到應得的稅收,當本地人沒有從中國人的企業那兒得到任何工作機會,你以為中國人的企業在人家的土地上能有個光明燦爛的未來嗎?這點上,我們應該多向日本、德國的企業學學。他們在美國建廠,和美國人競爭市場,打著的是用贏利繁榮當地經濟,給美國本土人民提供就業機會的大旗,旗下賺大頭的當然是日本人、德國人,但美國人也賺啊,雙贏。誰贏大,誰贏小,那是智慧的較量。

是的,當我們埋頭“吃得苦中苦”,或是鼻孔朝天享受“方為人上人”時,我們怎麽能體會、看到我們已把自己和同胞的未來賭在了劍拔弩張的危險之中?害人的俗語啊!在我工作的地方不遠,有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中國餐館,生意興隆。餐館小門對著裏邊頂著門頂著牆的三張桌子,廚房就是桌子旁一窄條的空間,中間隔著個吧台樣的台子,再放幾個破舊的酒吧凳。餐館髒兮兮的,每天還就炒兩樣菜,一年四季不變。生意興隆的原因,除了低廉的價格,我想是那個特別勤勞熱情的老板娘華。華的英語並不好到哪兒去,但她對每個顧客都熱情招呼,記得他們的名字、家人,問長問短地聊聊天。對餐館附近的中學生,她都是免費添飯,讓他們吃飽為止。長了,她那兒全是回頭客。回頭客再給華宣傳帶新客人來,帶自己的家人來;中學生畢業了,在大學回家的假期還會懷舊地約上朋友一起來這兒再吃一頓,華的餐館中午時分總是擁擠不堪的。華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用她的樂善好施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賺了錢供養了兩個大學名校畢業的孩子。

去華那兒吃飯,看她那麽熟悉地了解每個客人的口味,特別地給愛吃巨辣的人種植墨西哥“海波尼偌”(habanero)辣椒,用專門的鍋做給他們吃,我都會想普普通通的華是個很聰明的女子,她有傳統的中國人的美德,也有一顆開放、尊重別種文化的心靈。她從沒有把自己擺在別人之下,也沒有把自己擺在別人之上,她在他們中間,早已是當地人之一。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著一天,我看《紐約時報》,介紹的是中國企業在異域成功的案例,是當地人以為中國人的企業工作為榮的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xueyuanlin 回複 悄悄話 喔,原來最後的回複在最上頭,才看到!可惜之前以為沒貼上,連發三次.
xueyuanlin 回複 悄悄話 博主思想得對: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是中華傳統文化裏腐朽的糟粕! 文革中就有批判的. 當然我不讚成文革,也不全麵否定文革.
xueyuanlin 回複 悄悄話 博主思想得對: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是中華傳統文化裏腐朽的糟粕! 文革中就有批判的. 當然我不讚成文革,也不全麵否定文革.
xueyuanlin 回複 悄悄話 博主思想得對: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是中華傳統文化裏腐朽的糟粕! 文革中就有批判的. 當然我不讚成文革,也不全麵否定文革.
大有莊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藍貓-的評論:
可以為五鬥米折腰,但要把自己當人,這是我想要說的.
藍貓- 回複 悄悄話 這論點有些與:“何不食肉糜”相近。很難忘記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日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