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2009-04-25 19:47:23) 下一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這是從小爸爸常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當年的榜樣是八個樣板戲之一的《紅燈記》裏的李鐵梅。到現在我已不記得她的革命事跡,卻牢牢記住她挎著個小破籃子為家裏撿煤核的形象。最近,美國的油價、各種物價飛漲,兒子的幾句話又讓我想起了爸爸的這個教導。

       小時候,全家跟著爸爸媽媽下放到曲阜縣城時,家裏做飯的爐子是象農民的爐灶用泥和磚盤的,可以燒柴火。鄰家的大姐姐會帶著我串樹葉,拾柴火。串樹葉講究的是用一根不太粗的長鐵簽子,後邊係一條長長的麻繩,麻繩的尾端係上個死扣,這樣不用彎腰用尖尖的鐵簽子紮住樹葉,然後將樹葉擼到麻繩的底部就成了。我沒有這麽好的裝備,媽媽用最大號的縫被子針和粗的棉線給我做了一個,跟著鄰家姐姐們,也象模象樣的。秋天的時候枯葉子很多,一會兒就能拖長長的一大串樹葉回家,為家裏燒飯做一點小小的貢獻。但樹葉不經燒,好的還是柴火。我最得意的一次是趕上園林工人修剪校園路旁的柏樹,我撿了一大捆的柏樹枝抱回家,大大地受到媽媽的表揚。因為柏樹枝有油,經燒,還有一股清香。這段童年的經曆讓我在回到城市生活後,有好一段時間見到地上的樹枝、木塊就有要撿的衝動,農民的意識從此在心裏紮下了根。大一點後,學會挖野菜(尤以麥田裏的薺菜最為鮮美,至今是我的最愛。在美國隻能吃到冰凍的,大大的,一看就是化肥催出來的,少了野生薺菜的鮮香),去農民收過的地裏撿拉秧的小茄子、毛豆,刨剩下的小土豆和地瓜。再大些,排隊買菜,打醬油,蒸米飯更是我和弟弟份內的事。

       在當時艱苦的年月,米是很珍貴的,記得我玩“過家家”想要幾粒米炒菜媽媽都不給,讓我用剪下來的指甲當米。而弟弟學蒸米飯硬是浪費了兩鍋米!第一次,煮夾生了;第二次,從上糊到底,差點鍋都不能要了。第三次,成功了!全家高興得不得了。就這樣,我和弟弟一點點地在磕磕碰碰的失敗中學會當家。

       現在,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的美國,以我自己的生活體驗,仍然時時覺得爸爸這句話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周圍的同事有的掙的並不少卻是負債累累,入不敷出。曾經有個同事,欠了一大堆的信用卡的債,月息幾乎高達30%。四十多歲了有時還得七、八十歲的父母替她付水、電費,為她生急病的小貓付急診手術費,實在是觸目驚心!不由得讓我想起爸爸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痛下決心一定以此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們從小就得學會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負責任,我可不想在自己七、八十歲時還得為孩子的水電費操心!就是願意操這個心,又能操多久呢?!

       於是,在兒子、女兒剛開始對錢有概念時,知道沒錢可以去銀行取,還不知道是先得將辛苦工作掙的錢往裏存時,我就開始了對他們的“金融”啟蒙教育。對大些的兒子,他幫忙倒垃圾,吸地毯一星期可以掙一塊錢。他們從聖誕、生日和長輩那兒得的錢則由我帶著去銀行存,並且教他們在利息略高時去存定期。當他隨學校去郊遊或是有活動時,他可以用他存下的錢買些小玩意。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帶他們去超級市場買食品和日用品時,我會常告訴他們哪裏賣什麽便宜些,怎麽用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減價劵省錢。平時,常有朋友把孩子穿小的舊衣服送我們,盡管他們從沒意見反倒還喜歡穿這些舊的,軟軟的衣服,我還是會給他們解釋這樣既省錢又不浪費資源。就是買新衣服,也學會去打折的店或是等聖誕和新年大減價時。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隨時隨地把自己怎麽省錢的經驗說給孩子聽。我固執地認為這些點滴小節積少成多會對孩子將來理財有幫助。

       但是效果到底怎樣呢?

       現在還很難說,畢竟孩子才十來歲,沒有獨立。不過兒子最近的一些細微表現和評論讓我覺得我的努力還是有成效的。那天,帶孩子去給女兒買跳舞鞋,兒子自己亂逛看他的鞋,一會兒拉我去看一雙帆布鞋,說:“這雙還不錯。”我一看,上邊還有一雙樣式相同,圖案要好看得多。我就說:“這雙多好看,比那雙強多了。”兒子馬上指著我沒注意的價格說:“這雙隻要八塊多,好看的要二十五塊呢!” 我這才注意到這麽大的價格差,欣喜中看了兒子一眼,表揚他學會省錢了。

       那天,帶著孩子去買菜。說好要去兩家店。快到停車場時,兒子主動說:“現在油這麽貴,咱們從一家店走到另一家吧,這樣可以省些汽油錢。”聽了他的話,我真有些大喜過望了!

       看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還是要不停地掛在嘴邊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