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90後,說說我對‘早戀’的看法把
(2009-01-27 22:56:11)
下一個
好象眾多華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早戀。其實這年頭,14、5歲去約會已經不是什麽稀奇的事了。17、8歲生孩子也不算什麽大新聞了。。。畢竟,合法性交年齡是16歲,現在平均第一次的年齡也大約這個歲數。。。這到底都說明什麽呢?
首先。我。女。90年生。在新西蘭長大,7歲出國。現在不到19歲。從小是個乖乖女,(其實現在也是),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屬於全校出了名的學習尖子。全國數學比賽也拿過第三名。今年大三了,因為跳了兩極,年底也就大學畢業了。說實話,我也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華人家長眼裏的好孩子了。我很自立,高中後兩年自己零花錢自己賺,沒有再管爸媽要過錢。大學後,學費貸款,打工自己養自己了。給家裏房租和飯錢,所有自己費用都自己出。特長嘛,幾個大型樂器(長笛 鋼琴 薩克斯 吉他等)都拿得起放得下,畫畫也不錯,現在兼職當畫畫老師。就是體育舞蹈沒啥天分。做飯水平也不賴,不能說算什麽廚師,至少好過普通小飯館,平時家裏晚飯有一半也是我做的。
總之,厚著臉皮說,算是好孩子了
家裏房客都開玩笑說我是70後,思想都和年齡不符合。其實也有一定的好處。我對自己做的事情比較會考慮,也算是比較成熟的孩子吧
我們家和大多華人家一樣,對於青春期性教育等是掖著藏著瞞著。直到最近一年可能才會開點小小黃色玩笑,但是也基本屬於‘禁科’。反正學校有教點health課程,懵懵懂懂明白了啥叫sex。
從初中吧,11、2歲那樣,知道對某某男孩有意思。不能說戀,頂多算是看上眼了。13歲,何一個大我三歲的朋友家的男孩有了一段所謂的戀情。就是啥都不懂,互相有好感,啥都沒幹過,頂多牽了10分鍾手,所謂的男女朋友稱呼了兩天就被老爸發現然後拜拜了。
至於我現在的男朋友,其實已經交往了3年半了。大我一歲,同一個高中。說是在剛開始都不知道什麽是愛。也說不上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反正還是懵懵懂懂交往了。剛開始也不敢告訴爸媽,後來慢慢透露我喜歡一個男孩,他也喜歡我,以‘感覺高出普通朋友’的身份,和我其他朋友一起來我家玩過。注:我不是那種特別愛玩的人,人緣好,但是死黨不多,可是都特別死。平時上學在一起,放學就回家,從來不會在學校多待一分鍾。逢放假才會出去一兩次看個電影,肯定早上走下午就回來。高中期間從來沒有不回家吃晚飯。所以所謂的‘約會’也都是我,死黨,男朋友。
時間長了,戀情也就慢慢公開了,而且我也考上奧大的生物醫學係,更何況我一直很乖,我和男朋友都屬於那種重感情,特別stable,用老媽的話就是平平淡淡這麽走過來了。可以說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給我爸媽看,交往並不代表我是壞孩子。
現在,我們兩個都快大學畢業了。不能說談婚論嫁,但是畢竟交往了3年多,沒有分手跡象,也會談到工作兩年就買個房子等等等等。。。而且,我們至今沒有上過床,原因隻是我還是比較傳統,不能說非要等到結婚後,但是至少要大家穩定下來,可以對對方負責。男有很尊重我的看法。
好了,切回到主題。
我認為,華人家長應該對某些禁製話題稍微開放些。curiosity會導致我們更想知道了解。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有時,好奇不一定會殺死貓,但是會導致盲目的搜索,也可以導致犯下不該犯的錯誤。畢竟,這年頭就是正常網站也都有商家廣告,書麵上的字眼永遠誇大事實。讓人誤以為真得怎麽樣。父母應該適當的和孩子討論,而且給出適當的理由。比如,不應該過早有幸行為,因為人不是動物,有的時候不能一時衝動。作為人類就應該有一個道德底線。那是一個神聖的行為,需要謹慎而行
對於交往話題,說實在,西方社會的確孩子‘交往’的比較早,可是其實那種交往曼純潔的,並沒有成人想想那麽過分。之前,我媽做homecare的一個服務對象,英國老太太,她說,14、5歲孩子‘約會’,雙方父母會約好,把孩子送去比如電影院,然後在各自接回來。在西方,任何碰麵的機會都算是date,並不是非要出對象的那種。華人家長在對date這個詞作防範的同時,會讓孩子錯誤理解這個含義。小孩子的男女朋友也許沒有你們想想得那麽複雜。你可以邀請他們把‘男朋友’帶回家,但是前提是他們不可以獨處。跟你們家吃個飯,看個電影,你的大度,希望可以帶來孩子的自製。
kiss, 在西方社會其實是個常見的動作。在中國確實禁止的。大多家長在孩子大一點後就再也不會去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加上之後的禁止,而且加上書麵上描寫的‘香吻’‘勾魂’等等等等的用詞,和性行為一樣,會導致好奇心作怪,而且錯誤的理解導致mistake。
華人傳統是孩子讀書好就行,讀書好就是好孩子,會琴棋書畫就是好孩子。忽略了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人最基本的情感需要。研究證明,人一天要有7個擁抱,才會感到被關心被愛。你又給過你的孩子擁抱嗎?你有何你的孩子真正的平等聊天嗎?有的時候,少了家裏的一種關懷,才會更渴望從其他地方得到。比如說,特別青春期的時候,認為父母不了解膩,沒有人了解你,i have nothing to say with you, 和父母自然少了一份感情,同時自己也缺乏一份感情。這時,更容易將這份感情投入到另一個談得來德異性。共同話題多,互相了解多,一種對感情的渴望導致那種投入。仔細想想,其實並不是無道理。
這個傳統導致的另一個consequence就是,18、19:學習要緊,不要憐愛。可是突然倒了22、23,怎麽還沒有對象啊?都這麽大歲數了。。。。
這種壓抑感情,反而導致現在的‘剩女’‘書呆子’等等
還有一點,就是我周圍的一些同齡好朋友,沒錯,她們沒有早戀,可是上了大學後就開始幾乎瘋狂的找對象。然後以瘋狂的速度發展,恨不得全部補回來的感覺。交往幾個月,進展速度比我這個較晚三年的還快。有些,激情過後,戀愛過了,就分手了。反而我和男友,雖然交往時間長,可還是平平淡淡安安穩穩。這樣,又好嗎?
再者,華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第一。可是這樣導致的惡性競爭,對孩子好嗎?從小認為自己最好,走向社會後,發現人外有人山外遊山,那時心裏能好受嗎?這個跟早戀沒啥關係,但是也隻是作為孩子,向家長提出不要要求太狠,隻要屬於'good'就好了,不要非要去爭那個'best'
所以我個人感覺是,家長原則可以不放開,可是話題放開些。suppressing curiosity真的隻會導致摸索中錯誤理解。原則也不要定得太死,不要毫無商量。最好就是約法三章。因為說實在你是’止‘不住的,既然這樣,還不如open麵對,減少錯誤。
家裏沒有‘愛’,就會在外麵找。你可能認為你給你的孩子付出很多,但是physically呢?你有去表達那種愛嗎?華人傳統中的‘尊敬’導致一種‘敬愛’而不是‘表達愛’。
我的中文不算特別好,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寫錯的。這也隻是我的個人觀念,大家輕砸!_(a)
well i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though um maybe the words were a bit harsh.
yes than thank you for understanding that not all teens are horny lil bastards hehehe (most are though...so i cant rly blame ppl for stereotyping ppl...and hence think i'm either a weirdo, outcast, or complete figure of imagination lolz)
I guess this issue is best taught by the family. After all, your family does teach us the moral values. And she's absolutely right. Lo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of all, it's love that holding our families together. And love is not always equal to lust.
雖不像一個不到18歲寫的。但同意其觀點。
這是我看到這文章的第一反應,不象是一個自小出國的孩子的口氣,更不是ABC的口氣,ABC的英文和在國內待過的孩子還是不一樣的。新西蘭比澳洲的華人要少得多了,怎麽你們那裏的華語教育比我們這裏要好那麽多?
but seriously i'm not here to argue...i'm just trying to voice my opinions as a teenager, alas an ABC (which is technically not correct btw, since i'm not american born, i grew up in nz, but since the term is used to describe us, then abc we shall be), and hence hoping to give parents of abcs an alternative, perhaps more insight, view of certain things
其實從13到18歲,每一年感覺差不多,又感覺差很多。
16歲。。在華人家長眼裏還是早啊。
你說的我完全讚同。就是因為父母可以的壓‘喜歡’這個詞,弄得它特別的。。。怎麽說。。。negative?讓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叛逆的壞孩子。所以我希望成人可以以一個平凡純潔的心理麵對
你和我男友一樣大。我是小學跳一年高中跳一年。這裏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5年。而且新西蘭是年初開學,不象中國美國是9月份
lol
1) that's only coz you haven't met anyone like me.
2) i USED to be able to...come on...pre-uni times require no studying...its like i listen in class, and i just remember everything. its called interest. seriously if you love computer games, and someone told you a few hints, you dont need to write them down to remember!
3) i never said i 'jumped' in uni...i skipped one grade in primary school and one grade in grammar school.
1) How can you write a nice story in Chinese if you grow up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Unless you are not person.
2) How can you do so well in academic without focusing on your study?
3) In university, there is no "jump" as long as you finish the credit points for the program.
The whole story is full of Chinese stuff, not from ABC for sure.
有些自製力強的孩子,稍微的管理和基本知識普及就能起到很好的防範作用;對有些自製力差的孩子,必要的嚴格家規才能起到防範作用.
感覺是很難有個統一標準或守則...
話說回來,第一次在文學城上看見90後的同學們,我是尷尬的89年生的,你十幾歲就上大學很了不起哦~是提前上的還是很小就高中畢業了?我現在在O大上大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