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電影「芳華」的觀感-扭曲的時代和沒有扭曲的電影
楊非羊 2017年聖誕,紐約
電影芳華幫我回憶一次歷史,沒有歌頌,就是最大成功,五次流淚。比如,當文工團一位女文工團的父親平反和女主人翁何小萍給在勞改農場的父親寫信的時候,當男主角在墓碑前為戰友敬酒和男女主角最後在火車站對話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流淚。
有些細節經不過我們這些過來人的挑剔,比如軍衣的紅領章,菱形過長,菱角應當園一點,而且太鮮艷(一般帶上幾個星期領章就會褪色、打褶);文工團在一個類似二星級賓館的地方訓練,外加一個遊泳池;師一級的文工團在文革期間不可能有那麼多西洋樂器;文工團的女人們勾心鬥角的水平是美國高中生女孩欺負人的水平,等等。雖然這些情節都有背於當時的條件,但是這些可以算是藝術的誇張,還是可接受的。電影的主題和表現的手法,情境和對話,比較真實反映了那個時代,讓人不要忘記歷史的苦難。比如,女主角說「能否天天洗澡,以前每次洗澡要一毛五分錢」。
電影裡還有些非常帶勁的對話:「你爸打天下又不是你打天下」,主角罵聯防隊為土匪,等等,出氣。
在沒看電影前,我看到影評說是裡麵有裸浴,我聯想到八十年代看的蘇聯電影「這裏黎明靜悄悄」。以為馮小剛會模仿之。那裡幾個女兵真是全裸,拿著樹枝輕打身體,真是美極了。在禁慾文化侵染中國幾十年後看到那個裸浴鏡頭,真的是開了個天窗。然而馮小剛沒有模仿,在「芳華」中隻是利用一個女兵洗澡的馬賽克遠鏡頭說明當時的中國如何窮,窮的連洗澡都洗不起。
網上轉發了孫立平的影評。孫立平說這個電影就是回憶了一段歷史,任何社會和政治解讀都是多餘的。他隻說對了一半。電影的確是回憶了一段歷史,一段扭曲人性的歷史。但是,如果這個回憶沒有被扭曲,在當前環境下,就是一個偉大勝利。除了前麵講的些細節外,我沒有感到電影「芳華」對歷史有什麼扭曲的地方。不扭曲,其意義就在否定今天的所謂「新時代」,就是告訴大家不要忘記過去那個貧窮和荒唐的時代,反思今天的新時代(如果有的話)是如何到來的。這就是我鼓勵年輕人去看這部電影的原因。
不知「芳華」能否趕得上2018年的奧斯卡獎提名。它應當是最佳外國影片獎的當然得主,隻怕馮小剛不便來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