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白居易的“花非花”新考
楊非羊
下麵這首“花非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佳作,近來有人說這首詩“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詩短而簡明,詩文如下: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其實這首詩如果將“非”字改成“不”,將“夜半來”改成“半夜來”,另外去掉“如春夢”和“似朝雲”,那麽就是一個青樓女子俗的沒法再俗的怨言,整個是段大白話:
花不花,霧不霧,
半夜來,天明去。
來不多時,
去無覓處。
經過這麽“去偽存真”的加工,還有什麽“朦朧的味道”?白居易是集禪、道、酒、色於一身,最留念“紅藕花中泊妓船”的風流韻事。據筆者最新“考據”,這首詩源自於白居易家妓小蠻的抱怨。一次老白在與小蠻剛剛溫存不久便要離去,小蠻極為不滿。老白於是左一個“我的花”,右一個“我的花”,小蠻煩了,抱怨道:
“什麽花不花,妾乃不過晨霧爾。你半夜來,一大早就走了。 來了不到一個時辰, 還沒親夠呢,走了連個人影都沒有”。
白老居易先生於是充分發揮其詩才,將“不”改成“非”,將“半夜”改成“夜半”,再加上“如春夢”和“似朝雲”,中國第一首“朦朧詩”就這樣誕生了。
雖然前麵本人的“考據”純屬猜測,但是確有所據。當年風流才子招妓多是半夜來黎明去(大概今日也是如此?),故詩曰“夜半初得處,天明臨去時。”( 元稹《夢昔時》)。此是古風,絕不是朦朧。今日中國文人有不少是無事呻吟,不停地去考據詩中的“春夢”和“朝雲”,結果將一個大白話詩說成了中國第一“朦朧詩”。
不過話說回來,白居易這首傳世佳作妙就妙在將白話的“半夜”改成了“夜半”。這是詩人和詩盲的區別,也是白居易的功夫所在。其他的什麽“春夢”“朝雲”就是很俗的東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