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人生 (十三)

(2021-05-20 13:02:06) 下一個

伊麗莎白一世與瑪麗女王

背信棄義 虛假審判

 
 

 

伊麗莎白一聽說瑪麗同意法庭調查,高興壞了,立刻就組織起一個班子。以瑪麗·斯圖亞特的名義,責令調查殺害達恩利的凶手以及造反作亂的蘇格蘭貴族們。

 

瑪麗自己不能出席,派了兩個代表;蘇格蘭方麵,除了攝政王莫裏伯爵,莫頓和梅特蘭大人,其他涉嫌有關的列勳爵也都要求到場。最為重要的是,瑪麗·斯圖亞特被殺害的丈夫,達恩利的父親,倫諾克斯伯爵(The Earl of Lennox)應邀出席。地點就選在英格蘭北方城市,約克。英格蘭宮廷方麵,則派出諾福克公爵,諾森伯蘭伯爵出席,擔任質詢法官。

 

一場好戲開始了。

 

在質詢會上,瑪麗·斯圖亞特的代表和莫裏伯爵一邊的代表圍著一張桌子,各坐一邊。原意是讓他們雙方拿出證據,互相控告,通過辯論,讓隱情曝光。結果不曾想,雙方都似乎不願意拿出真憑實據,都在試探對方,閉口不談事件的內情。這是什麽情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不難看出這裏麵有貓膩。不禁讓人猜想,達恩利被害,很可能就是雙方共謀的結果。如果哪位勳爵敢指控瑪麗·斯圖亞特參與同謀,那瑪麗很有可能會拿出他們知情的證據,甚至會拿出博斯維爾與他們簽下盟約的證明也說不定!這樣一來很可能就是個魚死網破,大家都一起完蛋。他們當然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即使梅特蘭,莫裏,莫頓這幾個人有可能一時拿不出證據證明他們涉嫌其中,但是他們的失察和縱容也並不是無懈可擊。追究責任來也很可能是難逃其咎。

 

蘇格蘭攝政王,莫裏伯爵第一個發言。他一股腦地把所有的指控都指向博斯維爾,指控他謀殺了達恩利,指控他蓄謀加害了瑪麗·斯圖亞特,等等,反正他本人是遠在丹麥,現在往他身上潑隨便什麽髒水都沒人為他辯護。莫裏隻字未提首飾箱的事,很有分寸地保護了妹妹瑪麗女王。然後就像是約好了似的,瑪麗·斯圖亞特的代表和蘇格蘭一邊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所有的混亂都是因博斯維爾謀殺達恩利而起,他就是造成蘇格蘭混亂,令瑪麗女王蒙羞的罪魁禍首。而達恩利,既然已死,而死也不能複生,就讓他的靈魂安息吧。為了息事寧人,他們還一致表示隻要瑪麗不執意要回王位,同意恢複瑪麗·斯圖亞特的自由,並給與她國王之母的尊號。令人覺得蹊蹺的是兩位英格蘭官方質詢法官,諾福克和諾森伯蘭公爵也表示沒什麽異議,輕而易舉地算是首肯了。

 

這聽起來似乎就是最完美的結局了!平心而論,對瑪麗來說這也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雖然不再是女王,但可以輔佐兒子,即使不能攝政,彼時她才不過二十六歲,完全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可以再嫁人,可以再生孩子,一樣可以享受人倫之樂,安然度過一生。

 

可是這是伊麗莎白想要的嗎?顯然不是!英格蘭精心安排的這場法庭質詢可不是為了得到這樣的結果!從他們送來的報告中,伊麗莎白憑她那敏銳的政治嗅覺立刻就覺察出這裏麵有問題。就算蘇格蘭方麵為了某種利害關係,趨求妥協,但是這兩個她派去的質詢法官,他們為什麽也會如此高度一致呢?諾福克伯爵難道會這麽容易就相信他們的托詞了嗎?就算天主教徒諾森伯蘭公爵心裏同情瑪麗·斯圖亞特,但他至少也應該會想了解案情的來龍去脈吧?為什麽到最後就什麽都不問,不再追查了呢?

 

伊麗莎白沒有錯,這幫蘇格蘭的老賊新貴以及她派去的自己兩位大臣,個個心懷鬼胎,個人玩個人的把戲,但是他們在玩什麽?想隱瞞什麽?又有什麽目的?

 

自從瑪麗·斯圖亞特從法國回來,她的同父異母哥哥莫裏伯爵順順當當把權杖交還給她,一切看起來風平浪靜,似乎都順利成章。但是沒想到瑪麗我行我素,絲毫不懂權衡利弊,不顧蘇格蘭貴族議會的反對,秘密和天主教徒達恩利結婚。這極大地惹惱了莫裏伯爵,但瑪麗卻並不在乎。毫無執政經驗的瑪麗卻從不信任,也不聽幾位肱骨重臣的意見,而偏聽偏信自己手下幾個親信。她無視蘇格蘭樞密院,議院的存在,素來彪悍的蘇格蘭貴族當然不會縱容她。隨後就發生了一係列重大事件:裏奇奧被刺死,達恩利被謀殺,然後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女王竟然與博斯維爾結婚等等,這些事難道都是偶然發生的嗎?當然不是。

瑪麗·斯圖亞特在位時的國務大臣梅特蘭·萊辛頓

 

後來史學家們都看出來了,屆時的國務大臣梅特蘭·萊辛頓在這一係列的事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莫頓伯爵策劃除掉裏奇奧,找達恩利當白手套是他的主意,瑪麗婚後與達恩利不和,想離婚,是他說,離婚會影響她兒子的合法性,如果讓他消失,莫裏伯爵一定不會追究。暗示一目了然。通過別人之口慫恿博斯維爾與瑪麗結婚的是他,後來又出爾反爾反對捉拿博斯維爾也是他。幾乎每一件都與梅特蘭有關,隻是他永遠都藏在背後,指使別人幹活而已。不說他是背後的總導演,至少是背後的重要推手絕不為過。梅特蘭·萊辛頓與莫裏他們串通一氣,目的很清楚,就是要麽要瑪麗聽話,順著他們的意願行事,要麽就是讓瑪麗遜位,靠邊站。而如今這個目的達到了。剩下的事就是息事寧人,既往不咎。他怕的就是如果認真追究起來,很可能就會追到他的頭上而引起麻煩。

 

如果伊麗莎白把瑪麗還給蘇格蘭,或者讓她去其他任何國家,那他們就覺得好辦多了,瑪麗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梅特蘭他們沒想到伊麗莎白會如此插手,那他們就隻好認真對付了。首先,為了先鎮住瑪麗·斯圖亞特,他利用他的妻子,瑪麗·弗萊明的關係(她是陪瑪麗女王一起長大的四瑪麗之一)手抄了一份瑪麗·斯圖亞特放在那個首飾盒裏的件和十四行詩,悄悄帶給她。目的就是想讓瑪麗·斯圖亞特知道,首飾盒被發現是鐵打的事實,這些證據握在這幫列勳爵手裏,對她極為不利,讓她必須懂得審時度勢,順勢而行;但他沒想到,和他不對付的爵爺們知道後,也有人悄悄地把首飾盒裏信件內容泄露給了諾福克公爵,有意讓瑪麗出醜。諾福克看完這些信件果然怒不可遏,他還直接寫信給伊麗莎白說:“顯而易見,瑪麗女王對博斯維爾懷有熱烈而肮髒的情欲,嫌棄後來被害的丈夫,並且參與了謀殺。每個正人君子都會為之不寒而栗,會對一駭人聽聞的罪行深惡痛絕。

這一份報告對瑪麗自然是大為不妙,首飾盒的發現對於瑪麗來說確實是致命的證據。但是這正是伊麗莎白所需要的。隻要能握住這些材料,她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讓她名譽掃地,你再年輕又怎麽樣,你再美麗又怎麽樣!

 

可是讓伊麗莎白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諾福克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厭惡到同情,犀利的指控人突然變成熱情洋溢的同情辯護人。他不但聲稱瑪麗無罪,而且還積極支持瑪麗不要遜位,不要放棄英格蘭皇位的繼承權,除此之外,他還意外地支持莫裏,聲稱沒必要把瑪麗首飾盒裏的那些作假的東西兜出來擾亂視聽。這不讓所有人都覺不可思議。形勢突然發生了逆轉。據一些史料記載,所有這些轉變都發生在梅特蘭與諾福克的談話之後。梅特蘭到底跟他說了什麽已無從考察,但是從後來就發生了諾福克瑪麗·斯圖亞特求婚的事。不難推斷,梅特蘭肯定是巧妙地“點撥”了諾福克,皇位繼位權的誘惑讓他猛醒。

 

質詢法官態度的轉變,事情發展的解釋就順理成章起來。殺人凶手是博斯維爾,蘇格蘭的騷亂頭領也是博斯維爾,三方都做了有利於自己的妥協。瑪麗·斯圖亞特遜位,可以獲得自由和該有的尊位,莫裏繼續當他的攝政王,造反作亂的列勳爵不追究,諾福克表示讚同,這個結果也正中了天主教徒諾森伯蘭的下懷。

 

麵對這樣的結果,伊麗莎白不動聲色,她立刻發文做了幾點調整。第一,把質詢會的地點從約克搬到倫敦,就安排在威斯特敏斯特,自己的眼皮底下,看他們還能玩什麽花招!第二,英格蘭方麵的質詢法官,除了諾福克和諾森伯蘭公爵外,又派了她最信任的萊斯特伯爵加入其中。

 

這樣一來這場訴訟就進入了快閃模式。伊麗莎白才懶得聽他們避重就輕的鬼扯,她一下子就直奔主題她對莫裏伯爵一遍遍地暗示,你就別藏著掖著了,到底有沒有那個所謂的首飾盒?如果有,就拿出來吧!全然忘記她自己對瑪麗的承諾。不過伊麗莎白可不傻,她當然不會留下話柄,不會讓史官記錄下對她不利的文字。她隻是一遍遍地說,我們必須對瑪麗·斯圖亞特負責,弄清事實,還她一個清白。如果你們有對她不利的證據,你們也要拿出來,也要說清楚啊……,諸如此類含沙射影的話。最後,莫裏伯爵隻好打開首飾盒把傳說中的瑪麗寫的信件和十四行詩拿了出來。

 

就這樣,莫裏他們算是把瑪麗徹底出賣了!既然已是公諸於眾,隻好把信件內容當眾開讀了。伊麗莎白還嫌不過癮,不但要求在座的列位勳爵都簽名證明這些信件和詩都是出自瑪麗的親筆,不是偽造,她還拿出瑪麗給她寫的信做筆跡比對,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這突然發生的逆轉,讓瑪麗的兩位代表驚愕不已,他們不顧壓力,抗議伊麗莎白食言不信守承諾,但是那又怎麽樣?!無可奈何之下,悲憤地提前退場。

 

就這樣,伊麗莎白把瑪麗·斯圖亞特命運的控製權高高地攥在了手裏。

 

當眾羞辱瑪麗的目的就這樣達到了。不管是他們有意還是被迫,總之是幾方聯手讓瑪麗·斯圖亞特在伊麗莎白麵前徹底丟了臉麵。這回,看她還能說什麽?一切證據都對瑪麗不利,現在他們可以指正她串謀博斯維爾謀殺親夫;也可以說她是被情欲蒙住眼睛,不顧自己的女王身份,一味縱欲,不懂廉恥的淫婦;更可以說她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瑪麗百口莫辯,隻有伸出脖子挨砍吧!

 

伊麗莎白心裏得意極了,有這些證據在握,怎麽處理瑪麗對她來說都是遊刃有餘。她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她交還給約翰·諾克斯 ,他可是正虎視眈眈等著呢!或讓她流亡海外,去法國,或西班牙;當然伊麗莎白也可以故作大度地在全世界人麵前炫耀,她多麽地仁慈,把走投無路的瑪麗收容在自己的手下……。就這樣,伊麗莎白又一次玩弄打一巴掌給一顆糖的把戲,最後她把這次法庭調查的結論處理成了這樣:第一,她要給瑪麗·斯圖亞特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可以讓她對物證的真實性表示異議;第二,如果瑪麗·斯圖亞特自願遜位,放棄英格拉的繼位權,就將判她無罪,並且允許她住在英國,並由英國宮廷提供她的生活來源。

 

伊麗莎白這種不三不四的報告真是徹底地激怒了瑪麗。她終於明白自己完全是受了騙,當初自己同意法院調查是一個多麽錯誤的決定,她意識到自己的輕信又一次讓她栽了跟頭!可是,瑪麗身體裏畢竟也是淌著帝王的血液,誰也不能忘記她是塗過聖油,握過權杖,加過冕的女王,她豈能忍受這樣的侮辱!瑪麗大聲地對伊麗莎白派來的人說,沒有人有資格審判她,神授的君權,她的皇冠誰也奪不走!她不需要和任何人做什麽交易。最後她還說,別指望我放棄王冠,也別指望我放棄繼承權,要我同意,我寧願死!

 

伊麗莎白看到瑪麗如此的反應,她有點動搖了,到了1569110日,法庭做了最後的裁決。一方麵說,未發現莫裏伯爵以及其他列勳爵有任何違背名譽和責任的行為;另一方麵,於列位勳爵提供的關於瑪麗·斯圖亞特的大量“罪證”缺乏充分的說服力,不足以改變英格蘭女王對她表親的良好看法。

 

狡猾的伊麗莎白在這埋下了一個伏筆,“缺乏充分的證據”潛台詞就是說,不是沒有,而是“不充分”為她將來做文章留下了一個口實。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三過家門' 的評論 : 還沒有呢。不過聽你介紹,我一定找找。南澗采萍,記住了。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都鐸王朝好看,我都看過兩遍了。
凜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理解,還真是花時間,下功夫呢!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寫這麽多,不容易!謝謝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我看了你這個蘇格蘭斯圖亞特瑪麗係列,特意買了一本英格蘭的Tudor王朝看。:)
三過家門 回複 悄悄話 跟讀中......
你讀過南澗采萍的博客嗎?她也寫了很多很好的英國故事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太精彩了!最後伊麗莎白是怎麽翻盤的?期待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