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魯豫對話錄
part 1 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別人閉嘴
2.你參與這個世界的方式是什麽?(原書13頁)
一個叫小雨的大二學生,傾訴自己的孤單。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不合群,沒有朋友,隻好拿讀書來陪伴自己。結果發現自己進入一個怪圈:看書 → 與別人聊不來 → 被人疏遠 → 接著看書。似乎書讀得越多,越和別人格格不入,因而很苦惱。
01
魯豫說,每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存在方式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誰都喜歡轟轟烈烈,誰都可以成為社交達人;一種安靜的,耐心的,傾聽的與人相處也是一種方式。魯豫就覺得她自己就更享受獨處,有時候也不太合群,但她認為這並沒有什麽不好。
02
小雨的問題是在於她覺得性格內向,不合群不好,力圖改變。但幾經碰壁後,就歸結為,自己書看的多,比別人更有品位,所以才聊不到一塊,以此來保護自己惴惴不安的心。可是,在她的內心深處又是渴望有朋友,希望能和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彼此陪伴。
03
魯豫認為性格其實無所謂好壞,不需要改變。每一種性格都是一把雙刃劍,切忌被別人綁架。人隻能做自己,當然關鍵是你想以一種什麽方式參與這個世界?其實無論你想怎樣,隻要適合你自己,以任何一種恰當的方式都是可以的。隻要你不是傲慢,冷漠和無禮。
04
魯豫認為讀書本來是件必須的事,並沒有什麽了不起。讀書未必就能使你有見識,有品位,有獨立思考能力,讀書也未必會使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如果你還要擺出一副與人格格格不入的樣子,那你的書真的是白讀了。(這句話是我加的,不好意思。)
05
最後,魯豫給大家推薦了 Susan Cain在TED 的演講《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06
至於我,我一看到這個小標題就愣住了。你參與這個世界的方式是什麽?
可能魯豫的本意是說你準備以什麽樣的形象,什麽樣的性格什麽樣的姿態踏入社會,融入這世界,成為怎樣的社會人。現在的年輕人大概都是懂得這些的,大概從上中學,高中,大學就開始思考,開始有意識地自我塑造了。而我們這一代人哪裏懂這些,大概想也沒想過,很小的時候就被人設為共產主義接班人了。老師,學校和社會早早地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大串榜樣,從少先隊員劉文學開始,邱少雲董存瑞,直到雷鋒和歐陽海……。我們參與這世界的方式當然就是當英雄了!
07
然而,一踏入社會,看到的完全是兩回事,課本上教的,老師說的,和現實社會完全是兩套係統,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有些聰明的年輕人無師自通,見招拆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漸漸地在社會的大熔爐裏遊刃有餘,在兩套係統中轉換自如,鍛煉得爐火純青;而像我等這些笨的,基本都是本色演員,一路跌跌撞撞,碰得鼻青臉腫,雖然在共產主義理想的浪漫主義的情懷中漸漸磨平了棱角,然後到了退休都還夢想著自己像唐吉柯德那樣揮舞著長劍與歪風邪氣的風車作戰!
08
此刻,如果可能,我都很想弄個問卷什麽的,問問我們這些五零後,六零後的人,當年我們自己要踏入社會時,我們想以什麽方式參與這世界?我想這答案一定會很有趣。
09
但是無論如何,魯豫對小雨的回答,我都是同意的。隻是如果小雨真的想改變自己不合群的情況,那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要主動地關心別人,關心社團的活動,關注同學的喜怒哀樂,積極主動地“出謀劃策”。當你和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自然就會參與其中了。
10
與人交往不用刻意,聊得來就聊,沒話說就沉默,就傾聽,當個聽眾也不錯。關鍵是要關心,發自內心的關心你周圍的人,即使你關心不了所有的人,但至少可以關心一個,兩個……。大膽地講出自己的觀點,正確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別人覺得你在乎他們。
11
另外就是,正確的讀書一定會讓人更加通達,更加透徹,而不是把自己束之高閣。如果你設定自己參與世界的方式是讀書人,那你可以這樣啊,讀的書是作者的,觀點是自己的。然後,如果你能把你看過的書中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挑出來與同學分享,那你一定不但合群,沒準還會受歡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