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溫馨客棧

烹飪,攝影,旅行,經典美食,品質生活
個人資料
恬芬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雲貴行(3) 昆明

(2009-10-22 20:21:52) 下一個

金殿

參考資料《雲遊網》

金殿初建於明萬曆年間。陳用賓仿照湖北均縣境內的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略加變化建成。明代後期統治雲南的沐氏屢被朝廷懲治,家運日衰。他信為:鸚鵡山在城東,山上立有銅殿,“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故由巡按張鳳翮出麵,將銅殿拆運至滇西的雞足山,現存鳴鳳山金殿,是清初吳三佳重建的。殿梁上還留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門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等字樣。 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純銅鑄殿。

從山腳舍車步行,過迎仙橋,進“鳴鳳勝景”坊,途徑“第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攀上天門,即可見古樸莊重的“太和宮”大門。聯雲:“畫棟連雲,隻占青山三畝地;朱樓映日,別開綠野一重天”。入寺門,再過欞星門,可見巍然屹立的磚城,擊長約數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階進“城”,迎麵高高的台階上,便是太和宮的中心建築,著名的金殿。


當年平西王吳三貴龐大奢華的行宮,隻有金殿保留下來。 初建時期金碧輝煌,現在已經變成黑色。

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於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簷飛閣仿木結構方形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梁柱鬥拱、瓦楞頂簷、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

金殿的後麵。

金殿的裏麵。

金殿旁邊的老樹。 據說當年吳三貴和陳圓圓常在此樹下納涼取暖,捉棋消遣。

公園裏的小吃攤,賣烤栗子。

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中的女主人陳圓圓。 據說後來陳女年老色衰,削發出家為尼,清軍攻破平西王府當天投湖自盡。

穿過公園長長的過道,就到達鍾樓。 這是過道兩旁的銅器展覽。 雲南盛產銅,又是農耕社會,曆年出土的銅器多以耕牛和祭祀為主題。
















金印用蛇馱著,威風凜凜。
















金殿東南有一座“明鍾樓”。樓為三層,有36戧角,琉璃寶頂,高約30米。三樓懸一大口銅鍾,高2.1米,口徑周長6.7米,壁厚15厘米,重14噸。鍾上鑄有“大明永樂二十一年歲在癸卯仲春吉日造”等字樣,為公元1432年所鑄,至今已有560年的曆史。此鍾原懸昆明場麵人宣化樓(近日樓西南麵),拆除宣化樓時搬至古幢公園。為保護這一文物,政府又將此鍾移至金殿,並撥款於1983年修建了這座鍾樓。它是鳴鳳山上的最高建築,登樓四望,視野極闊,是東郊遠眺的理想之地。


西山龍門

參考資料《康輝旅遊網》

西山龍門,北起三清閣“孝牛泉”南側“別有洞天”石門,南至龍門“達天閣”,整個在千仞峭壁上的石窟工程,統稱“龍門”。

龍門石窟由北向南,分布著三個坐西向東的石窟。緊靠三清閣建築群的石窟稱“鳳凰岩”。鳳凰岩有上下兩個洞窟,上洞較小,稱“老君洞”,洞側建有“老君殿”。下洞較大,洞前“攬海處”平台寬闊。石窟前簷浮雕“彩鳳銜書”,故稱“鳳凰岩”。石窟鑿成十平方米左右方形石室,南北兩壁雕“雲海”、“石林”,西壁嵌“題滇池餞別圖”及1925年袁嘉穀題詩等石碑六方。窟頂有陳榮昌之摩崖題刻“倡提祀孔”四個大字。石窟外峭壁,曆代摩崖石刻琳琅滿目。民國初年李根源拓刻明末傅宗龍之草書“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陰”,堪稱摩崖珍品。

鳳凰岩向南,就斷崖辟“普陀勝境”石坊洞門。入石坊,隧道螺旋蛇行,沿隧東向鑿石窗,憑以望湖。前達“慈雲洞、蓬萊仙境”石窟。慈雲洞石窟,慈航真人、香案、門楹、兩壁騎龍馭虎神像、窟外香爐、楹聯等,均為原生石岩鏤空雕鑿。

據《重修慈雲洞吳道士功行碑記》記載,開鑿鳳凰岩,打通慈雲洞,係清乾隆年間西山山麓下漁村貧窮道士吳來清所開鑿。吳來清從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起,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四年茹苦含辛,一錘一鑽打開頑石,工程艱巨,令後人歎為觀止。清嘉慶辛酉(1801年),彝族文士那文鳳在慈雲洞前香爐上,題刻《贈吳道士》詩:

萬鑽千椎顯巨才,懸崖陡處辟仙台。
何須佛洞天生就,直賽龍門禹鑿開。
紫雲蔭書心裏出,慈雲靄露掌中來。
昆池恰似觀南海,不負當年夢幾回。

由慈雲洞往南再上絕壁,一條傍山隧道沿懸崖峭壁曲屈起伏。洞口豎隸書“雲華洞”大字石碑。雲華洞南端,即龍門石窟。石窟平台洞口,鑿“龍門”石坊。石窟內居中雕魁星立像,南雕文昌、北雕關聖坐像。魁星左手橫身擒龍,右手高懸執筆,右足踏雙翅鼇頭,左足後蹬起鬥,彩帶飄逸,形象生動。石窟南牆上刻“文昌帝君陰騭文”,北牆刻“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兩牆下方浮雕駿馬奔騰。天棚浮雲繚繞,仙鶴雙飛,蟠挑垂掛。神像後壁,浮雕雲山洞天福地群仙圖。雲水翻騰,群仙飄逸。石窟前簷岩壁上,鑿神龕,龕內浮雕南極仙翁騎飛鶴,兩側童子執拂捧果。峭壁之上雕刻之險,令人心驚。

整個龍門石窟之神像、石壁、天棚、香爐、燭台、經文、楹聯,均在原生岩石上雕鑿而就,清末趙鶴清題刻龍門楹聯:

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
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財神爺,如果能摸到他手中的元寶,金子打做的腰帶,或者腳下踩的元寶都會發財。 我隻能摸到他腳下的元寶。




山下的滇池。


龜蛇同體,吉祥長壽。

孝牛泉。


門上雕刻著鳳凰圖案。
















“龍門”兩字正下方,門上鑲有一珠,據說摸過可保平安。 我摸了兩次。

龍門左邊洞穴裏的繪圖。

龍門左邊洞穴,左門口雕著一條龍,右門口雕著一條鯉魚。 鯉魚躍龍門的典故就源於此地。


大觀樓

參考資料《雲南你好網》

大觀樓位於昆明城區西南部,地處滇池北濱,與太華山隔水相望,在過去被稱為“近華浦”。早年因滇池水位很高,宋元時,大觀樓一帶還波濤滾滾。元明以來,不斷開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縮小,現在的大觀樓一帶才漸露水麵,成為小島,但周圍仍是一片水鄉澤國。大觀樓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九年,巡撫王繼文路過此地,見此處湖光山色優美,視野開闊,於是大興土木,挖池築堤,種花植柳,興建了大觀樓及周圍建築。大觀樓原為二層,因麵臨滇池,登樓四顧,景致極為遼闊壯觀,故命名為“大觀樓”,並與嶽陽樓、黃鶴樓齊名。清道光八年(1828年),雲南按察使翟錦觀將大觀樓由原來的二層建為三層。鹹豐三年(1853年)鹹豐帝奕佇詢問了雲南景物,侍講學士何雲彤推薦了“大觀樓”,鹹豐帝隨即欽賜“拔浪千層”匾額,至今懸掛。曆史上,大觀樓曾兩次遭到兵火和大火毀滅,最後,由總督岑毓英於光緒九年(1883年)命住持性田和尚重修,保留至今。

大觀樓建成後,其多姿秀逸的景色,吸引無數文人雅士選勝登臨,飲酒賦詩。但多屬吟風弄月之作。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一掃他人俗唱,寫出了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內蘊的一百八十字長聯,由昆明詩人、著名書法家陸樹堂書寫,刊刻後懸於大觀樓前,不少人為之叫絕讚賞。被譽為“海內第一長聯”。自長聯一出,各地遊人絡繹不絕,大觀樓也以此聞名遐邇了。

大觀樓長聯:

上聯雲: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以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雲: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公園以“大觀樓”為中心,四周以池水環抱,池水之外又有長堤與滇池相隔。園內假山、亭榭、樓閣、長廊、花樹、盆景錯列有致,布置得幽雅秀麗,得山水自然之趣,使之觀之不盡。
 





















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

水中三潭是仿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








晚飯

晚上在南亞風情園用餐,有歌舞助興。 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是7點15分,隻看到最後一點表演。

雲南的汽鍋雞很多水,大概要添水,另外加田七,天麻,或者冬蟲夏草。 蒸的時候蓋上蓋子,讓蒸汽沿著鍋中間的洞上來,把食物燜熟。

老媽從老家背回來的汽鍋比這個大。 我家做廣式汽鍋雞,是把雞塊,黃花,木耳,冬菇,紅棗,桂圓幹等等放入鍋蒸熟。 水分沒有這麽多,但是原汁原味,也非常鮮美。

竹筒魚。

芋頭扣肉。

幹煸茶樹菇。

炒草白。

薰鵝。

乳餅,用羊乳做的。

過橋米線大概是雲南最出名的小吃。 相傳有個書生每天經過一座橋到湖心島讀書,妻子中午送飯,總是心疼丈夫吃不上熱飯菜。 有次妻子送來雞湯,發現丈夫吃的時候還是滾燙,於是領悟出雞湯上麵厚厚一層油可以保溫。 從此妻子午飯送雞湯,米線,薄肉片,和蔬菜,吃的時候往雞湯裏依次加肉,蔬菜,和米線,燙熟一種食物再加另一種食物,丈夫從此吃得很滿意。

雲南人喜歡吃米線不是吹的。 我的計程車司機說他家住農村,全村隻種韭菜,因為昆明人一天吃60噸過橋米線,而這道小吃裏麵有韭菜。 南亞風情園裏的過橋米線除了有米線,還有薄肉片(可以是雞肉,豬肉,或者牛肉),豆苗,鮮腐皮,和蔥蓉。 湯表麵很多油,我舀了出來很多。

喬餅。





雲貴行係列:

雲貴行
第一站
上海
第二站
昆明
第三站
昆明
第四站
昆明
第五站
大理
第六站
麗江
第七站
麗江
第八站
麗江
第九站
大理
第十站
昆明
第十一站
昆明
第十二站
貴陽 - 安順
第十三站
安順 - 貴陽
第十四站
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