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正文

中關村回顧 (七) - 百歲科學家壽星貝時璋伯伯

(2007-03-31 19:16:33) 下一個

    貝伯伯是我最熟悉的科學家長輩之一,今年已經一百零四歲,是科學界少有的老壽星,也是最年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生沒有生過大病,98歲之前沒有住過醫院,除了正常的體格檢查,他是不去醫院的,平常幾乎從來不打針吃藥。總結自己的長壽經驗時,貝時璋認為主要得益於4個方麵:淡泊名利,寬厚待人,適當運動,注意營養。老人的長壽觀看似簡單,可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卻值得人們深思。

    在他八十來歲時,幾乎每天還可看到,他一早便步行上班,穿過人來車往的馬路,從住所沿著中關村北一條街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來回3000步,這條路貝時璋走了整整40年。生命不息,活動不止。貝伯伯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一生都在做事,做學問。無論在浙江大學當教授的二十年,還是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的五十餘年,總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教書,做研究,搞學問。踏進貝家,年輕人會覺得從房子、家具到他的用品等都似乎不合他的身份,顯得過於儉樸。貝伯伯曾說:“學問要比勝似我者,生活要看不如我者。” 他孫女貝泠1991年考上大學,他送她的題字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95年開始工作,他送給她的題字是業精於勤,行成於思;而1998年在她即將出國時,他又一次題字,就是這句學問要比勝似我者,生活要看不如我者 

    貝伯伯是浙江省鎮海人,祖輩靠打魚為生,12歲隨父親外出求學。先在漢口的德華學校,後到上海的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德文科讀中學。1921年在同濟醫工專門學校的醫預科畢業後到德國留學,先後就讀於福萊堡、慕尼黑和土濱根大學。1928年3月在土濱根大學畢業,並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貝時璋在德國的八九年,受到德國傳統的嚴格的生活規律和深刻的學術思想的熏陶,對他以後的科研生涯有很大的影響。貝伯毌是蘇州人,他們育有二男二女,擁有一個令人稱羨的家。

    他們一家和我們家是世交。我父親也留學日、德,他和貝伯伯長期共同在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工作,而且都是搞生物的,有深厚的友情。我媽媽和貝伯母是同鄉。我姐姐則和他家的二女兒貝誠,小兒子貝德從小就是同學和好朋友。我出生在浙大西遷時的貴州湄潭,貝伯伯貝伯母從小看我長大。在我結婚時,他們都送禮致賀,說我也長大了,因為在他們眼裏,我永遠是小孩子。他們的大兒子貝豐是大學教授,“文革”時我串聯到成都地質學院還去看過他。大女兒貝濂是協和著名的內分泌醫生,我家二老生前有病時總是請她幫忙。她們夫婦和貝德夫婦長期和父母同住,貝伯伯,貝伯毌長壽和他們分不開的。貝德和我關係很好,他如同我的大哥哥,五六十年代,我走到他窗下,一吹口哨,他馬上打開窗子,對著窗子我們就聊起來,有時就上樓去。他的兩大愛好深深地影響著我——一是古典音樂,一是無線電收音機。他那時裝的還是電子管收音機,加上針式唱機和大唱片,我們一起欣賞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優美的樂曲,到現在還回味無窮。 

    今年3月,在貝伯伯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之際,圖賓根大學第五次授予他博士學位。 19283月,25歲的貝時璋院士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78年、1988年和2003年,在貝時璋院士獲得博士學位50周年、60周年和75周年的日子裏,圖賓根大學曾3次分別授予他博士學位,使他成為圖賓根大學的“鑽石博士”。 貝伯伯一直是圖賓根大學的驕傲。在他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前夕,德國媒體多次報道貝老的事跡。作為圖賓根大學年齡最大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德國同行和媒體紛紛向他表示敬意。

    我希望貝伯伯能更長壽。今年二月戴芳瀾先生的兒子回國,曾到貝伯伯家拜訪。回來後打電話給我,說貝伯伯和他的家人問起我。後來又發來了他們和貝伯伯一起合影的照片。我下次回國,一定會先去看望貝伯伯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老楊 回複 悄悄話 貝老以107高齡離去啦.看有文章說,知道最後,還讀書,看報,和年輕人交流.
看到貝老去世的消息,馬上就想到到您這來,寫句表達敬意的話.

貝老,您走好,祖國和人民會永遠記著您,記著您的偉大貢獻.
中關村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路人己的評論:
對長輩的尊敬。都是Uncle是吧!不嚴格。
路人己 回複 悄悄話 有個小問題,您父親是1902年生人,而貝老是1903年生人,怎麽您還叫貝老伯伯呢?應該叫叔叔吧...
wenxuecityclub 回複 悄悄話 是貝豐,而不是貝楓, 哈哈,看來你和貝德不錯,嗬嗬.
10號樓 回複 悄悄話 家母說貝老爺子天天燉隻活雞吃。不知道是不是長壽秘訣。
晚秋楓葉紅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中關村人。我熟悉中關村,我愛中關村,我有家,有回憶,有牽掛在中關村!
以前,走在交通混亂的馬路上,我先生常朝那些騎著自行車,毛毛草草,亂衝亂闖的小夥子們喊:“嘿!小心點!這裏是中關村,別看走在路上的人破衣爛衫的(中關村的人是樸實慣了),你撞到誰都不得了,個個可都是國寶級的!”。。。。。
我愛聽他說的這句話!我為中關村,中關村人驕傲!
我會時時關注著“中關村人”,周伯昆等寫的有關中關村的好文章。
感謝你們讓更多的人,更多的了解中關村。
luo_nannan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中關村人,寫的好啊
種菜得菜 回複 悄悄話 這些回憶也隻能靠你們這一輩的人寫出來了,不然老的寫不動了,年輕的又不了解,埋沒了實在太遺憾。北大,中關村,中科院,中關園,蔚秀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101.。。。多麽熟悉,親切但又令人傷歎的名字!建議你出書。
中關村人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的建議,這些文章還是初稿,以後想加些照片,再補充一些東西。四、五十年的有些事有時會忽然記起來,還想回去再搜集點資料。更重要的回顧應與反思聯係起來,想聽聽您和瀏覽賓客的意見。
餛飩侯 回複 悄悄話 您這麽好的文章應該轉到某個論壇上去,如文化走廊,我愛我家,書香世家,人到中年,品茶小軒,否則,藏在閨中人不識,實在是太可惜了。這不光是為了您的文章,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科學家們。有誰能說出這麽細膩的事情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